怎麼有效培養孩子愛學習的習慣

  怎樣讓孩子愛上學習?這個問題令很多家長都感到苦惱。為了幫助孩子更好的學習,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方法

  前提:瞭解孩子的生理與心理特徵

  孩子與成人的生理、心理特徵相比具有較大差異,這就決定了孩子獨特的學習方式。成人的學習更多著眼於書本知識、技能和經驗等,而幼兒階段孩子的學習更多從物體的色彩、圖畫的線條等表象來進行認知。

  孩子對事物有獨特的視角和解讀方式,將成人的想法和感情強加於孩子,是件愚蠢的事情。家長應該試著用孩子的眼光去看世界,用孩子的思維方式去理解他,創造一種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保持孩子學習的興趣,並且養成良好習慣。

  基礎:珍視孩子的每一次嘗試

  對於孩子的每一次嘗試,不管他做得如何,家長都要給予適當的讚揚,這有利於孩子自信心的培養。例如,兒子嚷著買玩具飛機,我說,不如爸爸教你折個紙飛機吧?兒子欣然同意。我邊折邊給他講解,摺好後兒子非常高興,自己也想嘗試摺紙飛機。第一次折出的根本不像飛機,但我還是鼓勵他,說:“比爸爸第一次折的好多了。”聽到我的表揚,他的興趣更濃了,一連折了好幾個飛機,慢慢地越折越好。

  途徑:和孩子一起學習

  孩子年齡小,很難安分下來獨自看書,這就需要家長抽出時間來進行親子共讀,逐步引導孩子對書本感興趣。兒子原本也不愛看書,每次買了新書給他,他都只看幾眼就扔到旁邊。後來我改變了策略,和他一起閱讀,用生動的語言、形象的動作描繪書中故事,有時還編一些琅琅上口的兒歌來複述。堅持一段時間後,孩子慢慢地對書本閱讀有了興趣,喜歡找我一起看書,勁頭也越來越大。

  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建議

  首先,我們可以為孩子設計一份合適的時間表,讓他們遵守這個時間表,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安排好合理的時間段讓孩子學習,讓他們每天都按照時間表來做。這將會幫助孩子學習規劃他們的時間,幫助他們形成控制能力。時間安排要勞逸結合,比如:學習半小時後休息五分鐘。最好把學習時間安排在晚飯之後,或是放學之後到飯前這段時間。

  永遠不要讓孩子在電視機前學習,因為那樣會分散他們的注意力,養成不好的學習習慣。如果孩子非要看電視,我們可以讓他們在完成作業之後再看電視,作為一種獎勵。

  我們還需要為孩子找到正確的學習地點,讓他們能安心的學習。比如:那應該有一張桌子和一把舒適的椅子。

  興趣是關鍵,鼓勵孩子學習自己喜歡的知識,比如:喜歡探險可以讓他們讀些太空方面的書,喜歡音樂可以讓他們看音樂方面的知識。

  用集體學習代替個體學習。孩子自己在家學習可能會感到沒有動力,我們可以讓孩子和同伴們一起學習,形成一種競賽氛圍,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除此之外,當孩子學習的時候,我們可以和他們一起學習。比如:有時我們可以幫助他們完成作業,解答疑問,鼓勵他們,建立一種輕鬆的學習氣氛,讓孩子享受這種氣氛,愛上學習!

  孩子學習的良好習慣

  查閱工具書和資料的習慣

  工具書和資料是不會說話的老師,在學習中,會使用工具書和資料好處很多。除了一般的字典、詞典之外,各門學科都有專門的工具書。家長要指導孩子多利用工具書。家長自己應給孩子做榜樣,遇到生字、生詞,請教不會說話的老師。還可以跟孩子進行查字典、詞典比賽。

  有條件的家庭,可以帶孩子一起去選購幾本工具書***包括資料性的***放在書架上,經常查閱。買學科工具書,應聽聽任課教師的意見。這方面習慣養成了,終生受益。

  善於請教的習慣

  善於請教是一種好習慣。善於請教的前提是善於思想、善於提出問題。家長要指導孩子隨時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以便向老師請教,向同學請教。向別人提出的問題,應該是自己通過努力沒有解決的。提問要講質量,翻開書本就能解決的,最好自己解決。有些疑難問題,如果自己有嘗試性答案,帶著答案去請教,會收穫更大。

  專時專用、講效益的習慣

  不少孩子,學習“磨”得很,看書、做作業,心不在焉,時間耗得很多,效益不好。其原因就是沒有形成專時專用、講求效益的習慣。

  孩子學習,應該速度、質量並重,在一事實上時間內,按要求完成一定數量的任務。這既要講清道理,更需要認真訓練。

  由於孩子年齡不同、個性不一,每次能夠集中腦力的時間長短不一樣。要從實際出發提出要求。比如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每次學習時間以20分鐘左右為宜,以後逐漸延長。開始,孩子往往不會掌握時間,家長要指導他,該學時學,該玩兒時玩兒。可以教孩子上好鬧鐘,按定好的時間作息。最重要的是教孩子給自己提出學習內容的數量和質量要求,一旦坐到書桌前,就進入適度緊張的學習狀態。每次學習之後,要評價自己做得如何,家長及時給以鼓勵。堅持下去,就能形成專時專用的習慣。

  有些家長,只要求學習,恨不得能讓孩子老坐在書桌前看書、做作業,沒有休息與放鬆的時間。這樣,反而容易形成磨磨蹭蹭、不講效率的毛病。

  獨立鑽研、務求甚解的習慣

  學習,最忌諱一知半解、淺嘗輒止。要想學習好,必須養成獨立鑽研、務求甚解的習慣。怎樣培養這方面的習慣呢?

  方法之一:鼓勵孩子刨根問底的積極性。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對許多事總愛刨根問底,這是好奇、求知的表現,說明孩子愛動腦子。家長切不可嫌孩子嘴貧,冷漠對待。最好跟孩子一塊兒刨根問底,能解決的自己解決,不能解決的請教他人或者閱資料。

  方法之二:指導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多問自己幾個“為什麼”。由於學習任務多,孩子往往滿足於知識是什麼就過去了,很少多問幾個“為什麼”。家長不妨教給孩子每天學習之後,給自己提一個、兩個“為什麼”的問題,動腦筋去思考,想出合理的答案。

  方法之三:孩子考家長,家長考孩子。安排一個時間,全家人坐下來,就某一方面的問題孩子和家長互相考一考。內容應事先定好,大家有所準備,誰提出問題,自己必須有準確答案。

  方法之四:鼓勵孩子一題多解。老師留的作業,常常不止一種答案,一種解法。孩子在完成作業時,只寫一種。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想一想,還有沒有別的答案,別的方法。時間允許,可以寫在另外的紙上或本上。

1.《怎樣讓每個孩子都愛上學習》觀後感5篇

2.如何讓小孩養成愛學習的習慣

3.教育孩子家長的心得體會與感悟

4.如何才能讓孩子做到主動學習

5.如何糾正孩子的學習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