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初一語文春預習教案

  語文課文春主要講述了什麼內容?作者又會怎樣描述春天呢?想知道的話,七年級的同學們可以提前預習。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飽受嚴冬寒冷的人們最渴望春回大地,因為春天讓大自然生機勃發,給人溫暖,給人希望,給人力量。每當春回大地時,人們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詩作賦。唐代詩人杜甫寫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韓愈在《初春小雨》中說:“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這些詩句都是古人對春的描寫和讚美,那麼今天,我們共同欣賞一篇今人贊春的散文。***板書課題、作者***

  二、題目解說

  這是一篇詩意盎然的寫景抒情散文。春,本來是自然界的一個季節概念,本文卻賦予了它以感情和生命。作者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徵,用詩的筆調,描繪了大地回春,萬物復甦,生機勃發,草木花卉競相爭榮的景象,抒寫出作者熱愛春天,憧憬未來的欣喜之情。這是一首抒情詩,一幅風景畫,更是一首春的讚歌。

  三、知識回顧***作者簡介***

  朱自清***1899-1948***,字佩弦,江蘇省揚州市人。詩人、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朱自清是文學研究會早期主要成員,一生勤奮,共有詩歌、散文、評論、學術研究著作26種,約200多萬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綠》、《荷塘月色》等。

  四、範讀、疏通字詞

  1.教師範讀

  2.學生齊讀

  3.掌握課文中的生字詞

  水漲***zhǎng***捉迷藏***cáng***醞釀***yùnniàng***應和***hè***薄***bó***煙黃暈***yùn***

  蓑***suō***衣巢***cháo***

  五、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1.結合課後練習一,讓學生讀課文,分別找出盼春、繪春、贊春的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

  第二部分***第2-7段***:繪春

  第三部分***第8-10段***:贊春

  2.默讀課文,找出你認為寫得最美的句子畫出來,體會美在哪裡?

  3.找出本文的比喻句、擬人句。

  六、佈置作業

  要求課後反覆朗讀,達到熟練程度。

  第二課時

  一、齊讀課文

  二、講讀示範

  ***引導學生領會用詞的準確、生動和抓住景物特徵細緻描繪的特點***

  1.講讀第一部分:盼春

  ***1***作者以怎樣的心情迎接春天的來到?哪個詞明確地告訴我們春天還沒有來到?

  ---“盼望著”;“近”***擬人***

  ***2***“盼望著,盼望著”。為什麼要連用兩個呢?

  ---這樣疊用,更能表達作者嚮往春天的急切心情。***反覆***

  ***3***輕聲讀第1節,體會四個詞尾的作用。兩個“著”,兩個“了”,給我們以非常柔和、親切的感覺。

  2.講讀第二部分***第2、3、4、5節***:繪春

  ***齊讀第2、3、4、5節,分析討論按順序說明描寫的物件;說說描寫的角度與方法;哪些詞用得很有表現力?***

  ***1***總括輪廓

  春終於盼來了,大地回春,永珍更新。作者先粗筆勾勒,用“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總提一筆,然後通過遠近不同的三種事物---山、水、太陽,描繪出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生機勃勃的景象。

  ***2***春草圖

  春草圖,著力描寫春草勃發的景色。這裡有草的動態:“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質地:“嫩嫩的”;色澤:“綠綠的”;旺盛的長勢:“園子裡,田野裡,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從不同的角度刻畫春天綠草如茵的情景,與夏草的茂盛、秋草的枯黃形成鮮明的對比。接著寫人在草地上的活動與感受,從側面揭示了春草勃發給人們帶來的歡樂。

  ***3***春花圖

  春花圖,著力描寫春花競放。作者選擇開花時節相仿而花色各異的桃、杏、梨作為描寫物件,先用擬人寫出它們的爭相盛開,再通過三個比喻---“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寫出花朵的繁茂,花色的嬌豔;它們爭春比美,互不相讓。接著,作者由群花的爭芳吐豔展開聯想,聯想到秋天的果實累累,同時又由花香引出蜂鬧蝶飛,用成千成百的蜜蜂的嗡響和大大小小蝴蝶的飛舞稱託春花的萬紫千紅、香味濃郁,進一步渲染出百花爭春的氣氛。最後,作者用比喻和擬人的手法,從樹上的花寫到無數的散在草叢裡的野花,它們雖然不像桃花、杏花、梨花那樣如火如霞如雪,卻也明***人,別有一番情趣。

  ***4***春風圖

  春風圖,著力描寫春風的和暖與清新。“吹面不寒”“像母親的手”,通過觸覺寫它的和煦、輕柔;微微潤溼的空氣中混合著“泥土的氣息”“青草味”和“各種花的香”,通過嗅覺寫出了春風帶給人的特有的清新;呼朋引伴的鳥兒唱出宛轉的曲子,牛背上牧童吹著嘹亮的短笛,通過視覺和聽覺繪出了一副明快優美、賞心悅目的美好畫面。在這幅圖中,作者從觸覺、嗅覺、聽覺、視覺等方面,把無形、無色、無味的春風描寫得有聲有味,有情有感,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