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重點知識點歸納

  地理是一門研究地理環境和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關係的科學,涉及的知識點很多。所以想要學好初中地理需要找到方法。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初中地理重點知識點,希望可以幫到你!

       初中地理重點知識點

  ***一***、中國的經濟發展

  1、***農業***是我們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2、農業的勞動物件是***生物***,獲得的勞動產品也是***生物本身***。

  3、農業主要包括***種植業***、***畜牧業***、***林業***、***漁業***。

  4、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只有農業實現了現代化,才能說中國實現現代化。

  5、我國四大牧區***青海牧區***、***西藏牧區***、***內蒙古牧區***、***新疆牧區***。

  6、林業集中分佈在***東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區,以及***東南部***的人工林區。

  7、我國東部以***種植業***為主的地區,農業的南北差異明顯。以***秦嶺—淮河***為界,該線以北地區耕地多為***旱地***,主要種植***小麥、玉米***等;以南地區耕地為***水田***,主要種植***水稻***等。

  8、走科技強農之路***科學技術***在農業發展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9、這裡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發展林業可以保持水土,這叫***宜林則林***。

  10、這裡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豐富,利於耕作,這叫***宜糧則糧***。

  11、這裡牧草生長良好,適宜發展畜牧業,這叫***宜牧則牧***。

  12、這裡河湖較多,適宜發展漁業,這叫***宜漁則漁***。

  ***二***、天氣與氣候

  一、多變的天氣

  1、天氣及其影響

  ⑴含義:是一個地方短時間裡陰晴、風雨、冷熱等大氣狀況。

  ⑵特點:短時間***時間***、相差大***空間***、變化大***變化***

  ⑶影響:天氣對交通、生活、農業生產、軍事等人類活動有著深刻的影響。

  2、明天的天氣怎麼樣?

  ⑴天氣預報:是氣象工作者通過對天氣資料的分析,釋出將要出現的天氣狀況。

  ⑵天氣預報的製作過程:

  世界各地獲取氣象資訊→衛星傳輸接收→對資訊加工處理→分析判斷得出結論→預報

  ⑶天氣預報的形式:電視、報紙、網際網路、廣播、手機簡訊、打電話

  ⑷天氣預報的內容:

  ①衛星雲圖:藍色表示海洋、綠色表示陸地、白色表示雲區

  ②城市天氣預報:說明一日內陰晴、風、氣溫和降水等常規情況,另外還有沙塵暴、空氣質量、海浪、冰雹、大霧等特殊預報。

  ⑸常用的天氣符號***P46中的圖3.6***

  3、我們需要潔淨的空氣

  評價空氣質量的方式:空氣質量的高低,與空氣中所含汙染物的數量有關,用汙染指數來表示。汙染指數小,對人體健康有利;汙染指數大,對人體健康有害。

  二、氣溫和氣溫的分佈

  1、氣溫與生活

  ⑴氣溫:空氣的溫度,常用℃表示。

  日平均氣溫=一日內氣溫觀測值之和÷觀測次數

  月平均氣溫=一月內日平均氣溫之和÷當月天數

  年平均氣溫=一年內月平均氣溫之和÷月數***12***

  ⑵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氣溫影響人們的穿衣、飲食、住房、農業和交通等。

  2、氣溫的變化

  ⑴日變化***P51中的圖3.12***

  ①概念:以一天為週期的氣溫變化。

  ②變化特點:一天當中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2點***14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

  ③氣溫日較差=最高氣溫-最低氣溫

  ⑵年變化***P51中的圖3.13***

  ①概念:以一年為週期的氣溫變化。

  ②變化特點:南北半球氣溫的變化正好相反。

  陸地上:北半球氣溫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北半球氣溫8月最高,2月最低。

  ③氣溫年較差=最高月平均氣溫—最低月平均氣溫

  ⑶通常用氣溫的變化曲線圖來表示一個地方一年內的氣溫變化情況。

  ⑷氣溫年變化曲線圖的繪製方法:一橫月、二縱溫、三定點、四連線

  3、氣溫的分佈

  ⑴等溫線:氣溫相同的點的連線。

  ⑵表示:世界各地冷熱不同,通常用等溫線圖來表示。

  ⑶影響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

  ⑷分佈規律:

  ①緯度差異:一般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P53中的圖3.17***

  ②海陸差異:同緯度地帶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

  ③垂直變化:隨海拔升高氣溫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⑸等溫線圖的判讀:

  ①等溫線封閉,中心氣溫高的為高溫中心,中心氣溫低的為低溫中心。

  ②等溫線密集的地方,氣溫差別大;等溫線稀疏的地方,氣溫差別小。

  ⑹世界“熱極”撒哈拉沙漠,世界“冷極”南極大陸。

  ***三***、海洋與陸地

  1、海陸分佈:

  ***1***運用地圖和資料說出全球海陸所佔比例,描述海陸分佈特點。

  比例:海洋佔地球表面積的71%,陸地佔地球表面積的29%。三分陸地,七分海洋。

  分佈:世界海陸分佈很不均勻,陸地主要分佈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佈在南半球。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佈和概況 識記P29圖2.6

  ①七大洲:***面積從大到小***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②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大印北***

  ③洲界:

  亞洲與非洲:蘇伊士運河;

  北美洲與南美洲:巴拿馬運河

  亞洲與歐洲: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裡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亞洲和歐洲連在一起叫亞歐大陸,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陸,分界線最長,自北向南分別是山、河、海***世界最大內陸湖***、山和海、海峽。】

  亞洲與北美洲:白令海峽

  2、海陸變遷:

  ***1***海陸變遷的原因:地殼運動***喜馬拉雅山發現海洋生物化石三葉蟲等:海——陸***、海平面升降***臺灣海峽看到人類活動痕跡:陸——海***、人類活動***荷蘭填海造陸:海——陸***

  大陸漂移假說:***魏格納提出***2億年前地球陸地是一個整體——分裂——分離——七大洲四大洋:

  ***2***知道板塊構造學說,說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佈與板塊運動的關係。識記P37圖2.19

  20世紀60年代地球科學研究表明,大陸漂移是由板塊運動引起的。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岩石圈由七大板塊組成即歐亞板塊、北美洲板塊、南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活躍,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佈地帶。

  ① 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

  a*** 地中海 — 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

  b*** 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② 阿爾卑斯山***歐洲***:位於歐亞板塊與非洲板塊交界處。

  喜馬拉雅山***亞洲***:位於歐亞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界處。

  科迪勒拉山系***美洲***:太平洋板塊與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交界處。

  地中海將消失:位於歐亞板塊與非洲板塊的擠壓碰撞處

  紅海將擴大:位於印度洋板塊與非洲板塊張裂地區。

  初中地理學習方法

  培養興趣, 快樂學習

  “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沒有興趣, 學習就會從“ 享受”變作“ 忍受”,成為負擔。要讓學習地理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獲取, 才能夠輕鬆地學好地理。因此, 學習地理, 首先就是要培養對地理的興趣。

  只要我們留心觀察身邊事物, 就會發現生活中處處有地理, 生活離不開地理; 只要我們聯絡實際學習就會感覺到地理非常實用且趣味橫生。我上初中時, 父母就把地圖壓在我學習桌的玻璃板底下, 這一方法十分奏效。因此, 為了培養興趣, 建議大家把世界地圖與中國地圖掛在自己經常看到的地方, 這樣隨著時間推移, 地圖的每一個細節都會潛移默化刻入我們腦中。

  文理交融, 學法兼用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 包括宇宙、大氣、海洋、陸地等, 主要屬於理科內容。特別是其中的地球運動及區時計算、太陽高度角、氣候、洋流、各種等值線圖等內容, 具有鮮明的理科特點, 算得上文科中的物理, 需要較多的邏輯思維。學習時, 應該採用偏重理科的學習方法, 強調理解重於記憶, 以應用為目的, 側重於對地理原理、地理規律的理解運用, 聯絡實際分析解決問題。平時還應多做練習,重視解題思路,特別要多畫圖,多思索, 多比較, 以加深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和區域地理, 主要屬於文科內容, 適合採用偏重文科的學習方法, 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學習時要以書為主, 重視教材。多看書, 熟悉和掌握知識要點; 會看書, 把握教材的脈絡和主要思想、觀點; 還要多思多想, 善於總結, 形成自己的看法, 學會答題思路與答題邏輯。學習人文地理側重於觀點、方法的運用, 評價優劣利弊, 找到相應對策辦法。

  圖文結合,“人在圖在”

  地圖是地理知識的載體和學習地理最重要的工具, 運用地圖記憶地理知識是最準確、最牢固、最有效的記憶方法。地理內容紛繁複雜, 但幾乎所有的地理知識都源於它在相關圖上的位置。我學習時做到看書與看圖相結合, 將地理知識逐一在圖上查詢落實, 熟記; 平時多看地圖, “ 圖不離手”、“ 人在圖在”*** 每次看幾分鐘也行*** , 把地圖印在腦子裡, 並能在圖

  上再現知識。這樣, 當我解答地理問題時, 頭腦中就能浮現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圖, 並從中準確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資訊, 從容作答。有的同學可能會認為, 看圖太費時間, 不如看書來得快。殊不知落實到圖上的知識印象深刻, 經久難忘, 便於運用, 避免了死記硬背文字造成的多次重複耗時, 枯燥無味, 知識容易張冠李戴等弊病。因而從整體效果上看, 圖文結合實際耗時並不多, 效果卻很明顯。只要胸有成“ 圖”, 定能事半功倍, 水到渠成。

  在培養自己的地圖技能時我首先注意的是圖與圖之間的轉換: 剖面圖轉換為平面圖、區域性圖轉換成整體圖。其次是圖與文之間的轉換: 儘可能將地理課本中所有的知識點放在各類圖形上去理解與掌握, 不要憑空去記、去背, 學會圖文轉換, 學會圖形與知識點搭橋。比如拿到一幅等高線圖, 能從圖上等高線的遞變規律中讀出地形, 坡度, 進而瞭解該地發展農業的方向。另外培養地圖技能還要特別注意經緯網定位, 在訓練中我常常要求自己能準確找出主要經緯線穿過地區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學會在地圖上分析氣候問題、環境問題、能源問題, 進而瞭解農業生產與交通區位。經過這樣的訓練, 將地圖埋於心中, 在地圖上應對知識點, 地理不再是單調的文字, 而成為一幅幅生動鮮活的地圖, 腦中的知識就可以在地圖上隨意地舞蹈。

  知識聯絡, 融會貫通

  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基礎之上的, 初中地理中區域的位置、地形、氣候、河流、資源等地理要素, 往往是高中地理的基礎。因此, 具備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識是學好高中地理的保障。但是, 由於種種原因, 一些同學的初中地理知識已經淡忘, 影響到高中地理的學習, 因而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學習過程中不忽視初中地理的知識的學習。注意高初中知識的有機聯絡, 把系統地理知識落實到具體的地理區域中去理解、分析、解決問題, 才能使知識得以融會貫通。

  高中地理的學習方法有很多,同時, 要想學習好這一學科, 建議大家多接觸一些課外知識, 以拓展自己的視野與思路, 達到高屋建瓴,居高臨下的境界, 獲得天馬行空, 汪洋恣肆的效果。我在平時學習時, 老師經常借我《中國國家地理》雜誌, 通過此書, 我瞭解了更多的地理背景、原理。書本知識由此得到深化、昇華。

  初中地理複習建議

  一、夯實基礎。

  基礎知識是形成地理能力的基石,課改離不開基礎,沒有基礎知識,能力的提高就是一句空談。本次考試考查的是學生最基本的知識和能力,但學生得分不算很高,究其原因就是基礎知識掌握得過死,基礎知識是思考問題、解決和分析問題的工具,學生答題時表現出來的語言不準確,就是因為對基礎知識學習缺乏深層次的理解所致。因此,今後的地理教學仍然應抓住基礎知識的教學不放鬆。

  二、重視結構的作用

  地理知識結構有大、中、小之分,大結構指整個地理學科的體系,中結構指具體章節的結構,小結構指具體知識點和分項細目的結構。這些不同層次的結構組成了地理學科的整體。學生的學習實際上主要是對知識結構的理解和掌握。教師應通過各種方式,讓學生獲得一定的知識結構,促進知識的系統化,以達到最終理解和掌握知識的目的。

  三、重視練習的作用

  知識只有在應用以後,才可能加深理解,而理解是記憶的前提。教師在教學中,適當、適時地設計練習,讓學生在練習中應用已掌握的知識強化記憶,增強學生記憶能力。

  四、關注生活和生產實際。

  用所學地理知識與所具有的地理能力自覺地嘗試發現問題、評價問題與解決問題,是新課改革的方向之一,要以生活為源泉,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踐能力。引導學生結合現實生活和實際熱點問題,採用自行設問的方式,將素材變成問題,自問自答,走出死讀書,讀死書的怪圈,培養其思維的敏捷性。地理學科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除了應該學好基本概念、原理,還應該引領走向社會、走向生活,教師要抓住新課程改革的契機,設臵生活情境,將生活實踐中有興趣、有價值的、與地理學科有關的問題,引進地理教學。

  五、加強地圖的教學

  地圖教學要結合學生生活、社會和知識水平的實際,注意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有的放矢。例如講地圖投影,鑑於學生的數學知識,可以深入淺出地用切開桔子皮,把它攤平變形的例子,來說明球面地圖畫成平面圖的變形。

  地圖被譽為地理的第二語言,它與文字是相輔相成的。地理圖象印證文字內容,文字描述圖象 。圖象知識的講授,也就是地理知識的傳授過程,掌握了圖象知識能更好地理解教材的文字內容,教學中要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把地理知識落實在地圖上,邊講解邊引導學生看圖***掛圖、地圖冊或教材圖象***,做到左圖右書,圖文結合。 這樣,才便於學生理解、記憶,建立空間概念,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讀圖訓練 讀圖是學生獲取地理知識,建立空間概念的重要一環。在學習地圖基礎知識之後,要將讀圖訓 練貫穿在圖象教學的始終,長期堅持,逐步提高。讀圖問題的設計,應緊扣主題,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最後 提示規律和成因。讀圖一般採取以下幾個步驟:

  ***1***識別圖象型別,明確讀圖目的;

  ***2***認識圖例,瞭解方向和比例;

  ***3***認真讀圖,弄清問題;

  ***4***自我檢查,相互交流讀圖結果;

  ***5***師生討論得出結論。例如,講我國降水分佈特徵,應以地圖為骨架,通過讀圖-分析-歸納的教學過程,找到答案。首先,讀我國年降水量分佈圖 ,根據教材提出的讀圖要求,找出800mm、400mm等降水量線,用藍色筆描出等降水量線。仔細觀察上述每一條線所在的地理位臵、範圍大小,對它們的特徵及相互關係進行分析、歸納,從而明 確我國年降水量空間分佈狀況及總趨勢: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通過讀圖活動,學生不僅對我國降水量 的分佈規律會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會形成一定的空間概念,這樣的效果是文字敘述所不能比擬的。

  用圖訓練 通過地理圖象教學,逐步培養學生獨立閱讀和運用地圖、地理圖表的能力;能從地圖上查詢在 課外閱讀、聽廣播、看電視接觸到的地名和國家並熟悉它們,以擴大自己的知識面;能從地圖和圖表中分析、 解釋一些地理問題和現象,以提高綜合應用能力。

1.地理中考知識點歸納

2.初中地理必背知識點

3.初一下冊地理重要知識點整理

4.初中地理必背知識及考點要點

5.人教版初中地理複習主要知識點

6.高考地理重點知識點歸納基礎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