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順利登山戶外活動的保障

  就登山戶外活動的發展來看,組隊的基本目的是:發揮人與人之間的協作力量、去克服困難和危險。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具體活動中,在做好前期計劃和了解隊員能力的基礎上,要爭取在行進中保持良好的隊形。下面小編整理了是什麼?歡迎閱讀。

  隊伍的安排

  我認為,除非是3、5人的小規模活動,否則行進過程中,應安排前鋒、收隊以及中軍策應。如果隊伍很大,或者隊員間能力差異懸殊,要考慮適當的分組。每個小組的負責人要能勝任,組與組之間的聯絡溝通必須腸順。

  通訊聯絡

  最好攜帶對講機,如果出現分組,要保證數量。沒有對講機時,有時可以使用手提電話,但戶外並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訊號,而且危險的路段往往在沒有訊號的區域。其他方式還有哨子、鏡子和燈號。哨子是很好用的工具,在大多數環境中,可以與視線以外的隊友達成簡單的溝通。鏡子適用於天氣晴好的白天,但只能直線傳播。燈號則適用於能見度較好的夜晚。這些工具在使用前,應約好固定的代號。

  行進中隊形的保持

  對於一般性質的活動,從運動生理學角度而言,在開始的時候,領隊要善於控制速度,以便於隊伍整體拉開體力、順利度過無氧期。就普通的戶外活動強度而言,肌體從無氧運動到有氧運動的適應時間基本在半個小時左右。經過了初始階段的適應後,隊伍速度可以適當加快。但速度的掌握,一定要注意避免快速行軍、多次休息的情況,其實這樣一來整體速度反而慢。休整與行進的關係,視不同的路線、有不同的安排,但宗旨是保證整體計劃的順利實施。沒有到達計劃就餐的地點,儘量不要在小休時大吃大喝,因為這樣會增加消化系統對血液的需求,從而降低了行動的能力,同時還有引起盲腸炎的隱患。小休時,能量低的人可以適當補充一些糖分。在不同的地段,可以調整不同的速度。比如,平緩路段可以提醒大家加快步伐,危險或艱難路段則適當控制速度、要有耐心。注意不同階段大家的體力分配。有時上下山走同一個路線,下山反而慢,那是因為之前體力有所消耗的原因。

  危險性判斷

  危險存在於許多看起來很安全的地方,因為危險永遠是相對的。登山戶外活動中,各種客觀環境的變化和隊伍自身的變化,都會帶來潛在的危險。比如,深圳的排牙山北上傳統路線。在快到達第一個牙尖之前有一處3米左右的岩石橫切,此時大部分人都會謹慎地通過,同時我建議領隊在此安排保護。其實過了這塊石壁後,還有一個不為人注意的危險——落石。因為接下來的陡峭路線正好通過石壁上方,路上有不少碎石,很可能發生下邊還有人正在通過、上面卻不小心踢下石頭的危險事故。特別是對於大部隊通過,隱患不小。所以,我們在這個路段,一般都是分組通過。根據過石壁後可待人的地方大小,通常我們採取8人左右一組的方式。當有人在上方時,下面暫停,保護人員或者撤離、或者靠近在石壁躲避。

  關於個人能力的認識

  許多剛開始玩登山戶外活動的朋友,會片面地把能力等同於體力。我認為,衡量一個人的能力要看整體,其中包括體能、技巧、經驗、判斷、心理素質、協作性等必備因素。所以我一直認為,真正能力強的人不是靠著大步流星甩開隊友來證明自己的。恰恰是應該由能力強的照應能力弱的。既然大家走在了一起,就必須做到相互關注、共同進退。否則,失去了組隊登山的基本目的。對於那些喜歡擺脫大隊、自己一溜煙往前衝的朋友,建議他更深入地考慮登山戶外活動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實在沒有團隊意識的,應該考慮單獨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