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登山有哪些注意事項

  高溫和暴雨都預示著已經進入夏天了,初夏的氣候是很適合爬山的,那麼夏季爬山要注意什麼呢?下面就讓小編來告訴你。

  戶外登山技巧

  1.山上前熱身

  開始登山鍛鍊時,切記不可馬上加大運動量。要學會循序漸進,按照一定的呼吸頻率逐漸加大強度。熱身運動重點在腰部、膝部、踝部中進行。

  腰部

  保持站立姿勢,兩腳間距與間同寬,雙手抱住一側腿,背部打直身體下壓。

  膝部

  屈膝,雙手放在膝關節上,順時針轉動然後逆時針轉動回來。

  踝部

  站立,重心放在一條腿上,另一條腿腳尖著地,先順時針後逆時針轉動。

  2.登山強度

  測試顯示,登山時所消耗的脂肪強於別的運動。體重約70公斤的男士,假如以每小時2公里的速度在坡度為70度的山坡上登山30分鐘,他所消耗的能量大約是500千卡。

  這相當於每分鐘50米的速度在游泳池裡游泳45分鐘,或者相當於在健身房裡連續做50分鐘枯燥的腹肌練習。如果想加強脂肪塑形效果,最好每週能保持登山3-4次為宜。

  特別提醒的是,並不是登山強度越大越好,科學的登山對強度的要求是讓心率保持在***220-年齡***×60%至***220-年齡***×80%次/分鐘。所以,登山時如感心臟不舒服或太累,請停下來測一下自己的心率。

  3.下山後放鬆

  登山之後要及時放鬆下肌肉,否則很可能出現小腿、大腿脹痛或全身痠痛等現象。因為運動過後或多或少會在體內產生一些副產品:乳酸,會使肌肉僵硬痠痛。

  及時放鬆肌肉,可以讓減脂塑形的效果更好。放鬆可針對容易出現痠痛的部位***腰、臀、大小腿***進行。拉伸、放鬆,每個動作靜止拉伸10-30秒,兩側交替進行。

  腰部兩側

  雙腳開啟大於髖關節,身體向一側傾斜,雙手一上一下在一條直線上,垂直於地面。

  臀部

  雙腳前後分開站立,前腿膝關節打直,後退膝關節彎曲,重心向後,背部打直身體夾角呈30度。

  腿後腱肌群

  雙腳前後分開站立,前腿膝關節打直,腳尖勾起,後腿膝關節彎曲,背部打直,以髖關節為中心下壓,雙手觸控前腳腳尖,儘量讓胸部貼近大腿前側。

  大腿前側

  單腿支撐,同側手扶住同側腳踝,腳跟儘量貼近臀部,支撐腿彎曲,另一側手臂向外開啟,保持平衡。

  小腿

  雙腳前後分開,前腳找一支撐點,腳尖抬起,腳跟踩在地上,後腳微微離地,身體重心向前,雙手保持平衡。

  夏季登山注意事項

  高溫和暴雨都預示著已經進入夏天了,初夏的氣候是很適合爬山的,那麼夏季爬山要注意什麼呢?下面養生之道網為您介紹夏季爬山要注意什麼,看看吧。

  1、爬山中怎麼喝水才健康?

  爬山前要喝一杯水,可稀釋血液,減輕運動時的缺水。

  爬山時要注意隨時補充水分,最好是含有電解質的運動飲料,可以減輕疲勞感,儘快恢復體力。

  爬山過程中會流汗,汗液裡帶走了身體中的有機鹽,所以長時間的爬山適合補充含鹽分的水,這樣及時補充鹽分可以給機體帶來能量。

  喝水不能過快過猛,否則會產生對內臟的壓力,高空壓力大空氣較稀薄,對肺也是較大的考驗。

  應少量多次,每次100毫升為宜。飲水過多,大量水分進入血液中,使血量增加,增加了心臟的負擔,人體的滲透壓降低,影響水代謝,使水分吸收速度變慢,再者,喝多排多,使得大量鹽分流失,破壞血液中鹽平衡,很容易增加身體的疲勞感,引起肌肉痙攣。

  劇烈運動中或後,不宜大喝冷飲,使腸胃血管受到冰冷刺激,引起血管突然收縮,使胃部痙攣,胃痛,長期如此,會導致慢性胃病。再者,劇烈運動時,咽喉毛細血管出於擴張狀態,突然受涼刺激,容易引起喉部發炎,咳嗽。

  可以在爬山前自備一個水袋,將糖,鹽粉,果汁末放入,一般在運動前可以按如下配方將水飲料備好:每1000毫升的涼開水中,加入食鹽4克,葡萄糖100克和橙汁150毫升。這樣既補充了水分,也補充了鹽、葡萄糖和維生素,使體內水鹽代謝平衡。

  也可帶寶礦力、佳得樂、脈動等運動飲料來補充自己體內的電解質。看飲料裡含有哪些礦物質,最好鉀、磷、鎂都有。礦物質種類豐富,對胃的刺激小。

  選擇適當溫度的飲料,若馬上喝,買常溫的,若過一會兒才喝,可買冰鎮的。

  2、哪些人不能爬山?

  爬山雖然是一項很好的健身活動,但並非人人適宜,在爬山前最好先檢查一下身體。

  如果患有心臟病,最好不要爬山。因為爬山體力消耗較大,加重心臟負荷,容易誘發心絞痛、心肌梗死。

  另外患有癲癇、眩暈症、高血壓、肺氣腫的病人,也不宜爬山。

  患關節病或膝踝關節容易受傷的人不宜爬山。

  已被診斷明確有心臟疾病、高血壓患者不宜登山。

  有感染性疾病時,如感冒、扁桃體發炎時不宜登山。

  嚴重的骨質疏鬆患者,登山運動會增加其骨折的風險。

  有嚴重的膝關節疾病的患者。當關節變形或者損傷嚴重時,登山時關節靈活性下降,登山會加重關節的負擔,加重原有損傷。

  甲亢患者不宜登山,甲亢病人到高山後往往會加重病情,因為紫外線可促進甲狀腺素的分泌。

  體內有潛伏的感染***如牙周炎、慢性闌尾炎等***者,登上高山時也有可能突然發病。

  3、怎麼爬山更輕鬆不累?

  爬山前應做些簡單的熱身活動,爬山的高度和時間應根據自己的體力和平時活動情況而定。

  如果感覺疲勞,或者有心慌、胸悶、出虛汗等,應立即停止運動,就地休息,千萬不可勉強堅持。

  早晨是一天中氣溫最低的時候,室內外溫差很大,猛地受到冷空氣的刺激,容易發生血管痙攣,誘發心絞痛或心梗。此時血液黏稠度最高、血糖最低,因此早飯後再去爬山為好。

  老年人腿腳不太靈便,爬山時最好拄一根柺棍,並注意身體前傾。

  爬山中的脈搏始終保持在自己的有氧健身靶心率之內,170減年齡***不要超過180減年齡***,一旦稍快就應該停下來讓脈搏減慢後再爬,可以短暫站立1、2分鐘再爬。也可以休息10分鐘到20分鐘。

  注意不要馬上坐下,應站一會兒再坐下休息。

  注意不要躺倒休息,還要穿上衣服,防止著涼。

  在爬山中發生急性扭傷時,切忌區域性按摩或熱敷,最好冷敷20~30分鐘,能起到消腫和止痛作用。

  爬山應選擇那些人比較多的線路,避開懸崖峭壁和佈滿荊棘的小路,不要鑽那些沒人走的山林。

  上山時間不要太早,下山時間不要太晚,有條件最好帶上通訊工具如手機,萬一發生意外,便於同外界聯絡。

看過的人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