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必備知識有哪些

  經常外出登山的人一定要掌握一些登山的必備知識。下面就讓小編來告訴你。

  登山必備知識

  高山反應:這是一種由於缺氧引起的人生理不適的高山綜合徵。此綜合徵是由於高山區空氣稀薄,空氣中的氧含量比低海拔地區少得多,在缺氧狀態下血液氧含量不足造成的病理狀態。其主要症狀為頭暈、頭痛、耳鳴、噁心、嘔吐、脈搏和呼吸加快、四肢麻木、人體活動能力下降等,嚴重的可引起昏迷或合併其他疾病。一般高度超過3500米,就有可能引起高山反應。給患者吸氧可以緩解症狀,但對於反應強烈、症狀嚴重者必須及時送下山急救。

  雪崩:雪崩是指一大塊,或一大片積雪,或整個山坡上的積雪自高而下向山坡下方傾瀉,它所經過的路線上的人和物被掩埋,造成重大傷亡事故,或整個村莊、公路和其他設施被摧毀。雪崩是登山和高山探險活動中遇到的最危險的災害,不碰上則已,只要一碰上,大都是凶多吉少。歐洲不少地區,一場大雪崩往往會把整個村鎮、公路甚至森林埋掉,被人們稱之為“白色的死神”。

  滾石:滾石就是從上方滾落下來的石塊或成堆成片的石頭,它是山間主要的危險因素之一。滾石常常將正在上山的人砸傷或砸死,其危害性並不比雪崩小。滾石的形成主要有兩個,一是人為滾石,二是自然滾石。人為滾石多是由於走在上方的人不慎碰動路邊的石塊引起的,有時則是由於人的行走使鳥獸受驚而造成鬆動的石塊滾下。自然滾石則是由於自然原因,如冰凍裂的石塊、石塊下的冰雪融化等引起石塊墜落下滾。由於滾石的突發性強、發展快,常常給從事高山區工作和活動的人員帶來極大的威脅。

  太陽輻射:高山區由於空氣稀薄,大氣層對太陽光紫外線的過濾遠不如低海拔區多。強烈的紫外線不但直接危害登山者的面板,而且雪地又二次反射紫外線,傷及人們的面板。紫外線過量照射引起皮炎,鼻和嘴脣甚至鼻孔部容易發炎、晒破、晒裂,最終可引起皮夫癌變。太陽輻射還嚴重危及人的視力。由於人的眼睛的防護功能較差,過量的輻射,特別是雪地反射的太陽光,常常3-4個小時就會導致雪盲。雪盲的症狀是兩眼紅腫,眼皮腫脹,睜不開眼。這種情況往往要持續好幾天,靜養後才能復明。在高山上一旦患上了雪盲,那將是非常危險的事。因為第一自己看不見不能走路,第二需要別人扶持,這在陡峭的高山區實在太危險了。

  霧:霧為高山探險活動中的又一種危險天氣。“十霧九晴”,一般霧天多發生在睛天。由於霧天裡視野很小,所以不論在山間還是在雪地上,或是通過林林及溝谷,都有可能發生危險,而且最容易迷失方向造成重大事故。因此,在高山區,大霧天是不能開展活動的。只有等霧退後天放睛了,才可開展各種各樣的登山探險活動。

  雷電: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度,天陰下雨時,往往會遇到雷電,通常非常危險。1957年中華全國總工會登山隊在攀登四川境內的橫斷山脈主峰--貢嘎山***海拔7556米***時,就曾在海拔7000米的高度上遇到了雷電。在雷電中,人們的頭髮上都會冒出藍色的、令人恐懼的電光,那是非常危險的。

  嚴寒和凍傷:高山探險最忌諱對嚴寒的麻痺思想。一般情況下凍傷是可以避免的,但在高山區由於各種原因,人們往往忽略了這個方面,造成凍傷。凍傷首先發在臉面、手、腳等暴露的部位。嚴重的會傷及身體各個部位,甚至凍死。因此,防寒的意識,在高山探險活動中要絕對牢記。

  登山小祕訣

  ***1***上山時要輕裝,少帶行李,以免過多消耗體力,影響登山。

  ***2***山區氣候變化大,時晴時雨,反覆無常。登山時要帶雨衣,下雨風大,不宜打傘。

  ***3***雷雨時不要攀登高峰,不要手扶鐵製欄杆,不要在樹下避雨,以防雷擊。

  ***4***山上夜晚和清晨氣溫較低,上山要帶厚一點的衣服。

  ***5***登山以穿登山鞋、布鞋、球鞋為宜,穿皮鞋和塑料底鞋容易滑跌,為了安全,登山時可買一竹棍或手杖。

  ***6***山高路陡,遊山時以緩步為宜,不可過速。一定要做到“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邊走邊看往往比較危險。

  ***7***遊山時應結伴同行,相互照顧,不要隻身攀高登險。

  ***8***登山時身體略前俯,可走“之”字形。這樣既省力,又輕鬆。

  ***9***上山時要帶足開水、飲料和必備的藥品,以應急需。

  ***10***山區下暴雨時,山洪來勢很猛,速度極快,下雨前夕不宜在河中洗衣、遊玩,以免發生意外。

  ***11***在高峻危險的山峰上照像時,攝影者選好角度後就不要移動,特別注意不要後退,以防不測。

  ***12***山中不知深淺的水潭千萬不要下去游泳,即使夏日,泉水也會很涼,發生險情的可能性較大。

  ***13***為防止火災,在吸菸時應自覺將菸頭、火柴梗熄滅,不可隨意亂丟。

看過的人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