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攀巖運動的知識

  攀巖運動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運動,那麼大家又瞭解它背後的故事嗎?下面就讓小編來告訴你。

  攀巖運動源自一個美麗的愛情故事:在歐洲阿爾卑斯山區懸崖峭壁的絕頂上,生長著一種珍奇的高山玫瑰。相傳只要擁有這種玫瑰,就能獲得美滿的愛情。於是,勇敢的小夥子便爭相攀巖,摘取花朵獻給心愛的人。

  攀巖運動是從登山運動中衍生出來的競技運動專案。50年代起源於蘇聯,是軍隊中作為一項軍事訓練專案而存在的。1974年列入世界比賽專案。進入80年代,以難度攀登的現代競技攀登比賽開始興起並引起廣泛的興趣,1985年在義大利舉行了第一次難度攀登比賽。1988年6月國際競技攀登比賽在美國舉行。***首屆世界盃分階段在法國、英國、西班牙、義大利、保加利亞和前蘇聯舉行。運動員參加各地比賽,最後累計總成績,進行排名。世界盃攀登比賽每年舉行一次。隨著攀巖運動的蓬勃發展,國際攀聯在各大洲成立委員會,組織洲內地區性大賽。"亞洲攀委會"1991年1月2日在香港成立,第一屆亞錦賽91年12月在香港舉行。1993年12月在我國長春舉行了第一屆亞錦賽。1987年中國登協主辦了第一屆全國攀巖比賽列入全國比賽專案。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攀巖運動以其獨有的登臨高處的征服感吸引了無數愛好者。攀巖運動是從登山運動中派生來的新專案,也是登山運動中的一項競技體育專案。它集健身、娛樂、競技於一體,既要求運動員具有勇敢頑強、堅忍不拔的拼搏進取精神,又需要具有良好的柔韌性、節奏感及攀巖技巧,這樣才能嫻熟地在不同高度、不同角度的陡峭巖壁上輕鬆、準確地完成身體的騰挪、轉體、跳躍、引體等驚險動作,給人以優美、流暢、刺激、力量的感受。

  攀巖的歷史沿革

  攀巖技術的出現,迄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早在1865年,英國登山家埃德瓦特,就首次使用鋼錐、鐵鏈和登山繩索等簡易裝備,成功地攀上險峰,從而成為攀巖技術和攀巖工具,發明了打氣用的鋼錐和鋼絲掛梯,以及各種登山繩結,使攀巖技術發展到了更加成熟的階段。20世紀60年代初,前蘇聯最早倡導這項運動。當時的評判標準是在同樣的條件下,攀登峭壁的速度最快者為優勝。70年代初,前蘇聯形成了一年一度定期舉行的全國聯賽。1974年9月,前蘇聯和捷克斯洛伐克的登山組織,率先在前蘇聯和捷克斯洛伐克發起舉辦了首屆“國際攀巖錦標賽”。後由前蘇聯提議,經國際登山聯合會決定,每兩年舉行一次國際攀巖錦標賽。中國於1987年在北京懷柔登山基地舉辦了第一屆全國攀巖邀請賽,此後每年一屆。

  攀巖的種類

  攀巖一般可分為

  難度攀巖----是以攀巖路線的難度來區分選手成績優劣的攀巖比賽。難度攀巖的比賽結果是以在規定時間裡選手到達的巖壁高度來判定的。在比賽中,隊員下方繫繩保護,帶繩向上攀登並按照比賽規定,有次序地掛上中間保護掛索。比賽巖壁高度一般為15米,線路由定線員根據參賽選手水平設定,通常屋簷型別難度較大。

  速度攀巖----如同田徑比賽裡的百米比賽充滿韻律感和躍動感,按照指定的路線,以時間區分優劣。

  室內攀巖----是在一個高而大的房間內設定不同角度、不同難度的人工巖壁,在上面裝有許多大小不一的岩石點,供人用四肢藉助巖點的位置,手攀腳登。室內攀巖的難易程度可由人直接控制。巖壁也分為人工巖壁和天然巖壁。人工巖壁是人為設定巖點和路線的模擬牆壁。可在室內和室外進行攀巖技術的訓練,難易程度可隨意控制,訓練時間比較機動,但高度和真實感有限。天然巖壁是大自然在地殼運動時自然形成的懸崖峭壁,給人的真實感和挑戰性較強,可自行選擇攀巖的巖壁和攀巖路線及攀登地點,而且天然巖壁的路線變化豐富,如凸臺、凹窩、裂縫、仰角等,讓你體會“山到絕處我為峰”的感受。

  攀巖按器械分類使用可分為兩類:

  器械攀登----指直接拉或站在人工支點上。人工支點包括梯子、軟梯、巖塞、鉤子等。器械攀登的好處是可以讓人登上很難的路線,與攀登者的體力關係不大。

  自由式攀登----器械完全是起保護作用,目的是儘量減少攀登者在有失誤後的傷害後果。自由式的目標是靠攀登者手腳的能力,使用自然支點來完成一條路線。自由式雖然允許器械保護,但自然是掉下來越少越好。

  自由式按攀登的風格又細分為:

  on sight----就是隻在下邊看然後一次沒掉下來就上去了,沒有嘗試或演習,也沒從頂上滑繩下來仔細研究路線,這是攀登者能力的最好說明。

  red point----就是允許在練習時多次墜落,但你能至少有一次做到從底爬到頂一次也沒掉下來。能red point條路線說明攀登者的自由先鋒攀登能力最高能到多少。

  攀巖的基本要領

  抓,用手抓住岩石的凸起部分。

  摳,用手摳住岩石的稜角、縫隙和邊緣。

  拉,在抓住前上方牢固支點的前提下,小臂貼於巖壁,摳住石縫隙或其他地形,以手臂和小臂使身體向上或向左右移動。

  推,利用側面、下面的巖體或物體、以手臂的力量使身體移動。

  張,將手伸進縫隙裡,用手掌或手指曲屈張開,以此抓住岩石的縫隙做為支點,移動身體。

  蹬,用前腳掌內側或腳趾的蹬力把身體支撐起來,減輕上肢的負擔。

  跨,利用自身的柔韌性,避開難點,以尋求有利的支撐點。

  掛,用腳尖或腳跟掛住岩石,維持身體平衡使身體移動。

  踏,利用腳前部下踏較大的支點,減輕上肢的負擔,移動身體。

  攀巖日常鍛鍊建議

  引體向上可增加臂力和手指的力量;跳繩可以鍛鍊身體的柔韌和協調性;乒乓球和棋類對培養判斷力大有益處;游泳可鍛鍊心肺功能、全身力量和耐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