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怎樣成功的定義

  快樂能產生健康,提高標準,促進計劃,消減厭倦,加強記憶,興奮志趣,發揚動力,使工作者獲得成功。——羅德彼得·韓德。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閱讀!

  

  幫助他人成功

  在早些時候,我就已經意識到我的成功將會取決於我在幫助他人成功的道路上所起的重要性。早在傑伊·範·安德爾和我創立安利公司之前的50多年裡,我們一起嘗試了多種其他的職業。與安利不同的是我們想要在商業領域也給其他人一些機會到我們的成功將取決於我們鼓勵他人發展他們自己的安利企業的時效性上。——理查德·M·德沃斯,安利的共同創立者及奧蘭多魔術隊的高層董事長。

  奉獻自己

  麗薩·海沙,炙熱靈魂***洛杉磯一家潛能開發公司***的創始人,認為成功歸根結底就是幸福,她相信成功取決於一個人奉獻的多少。

  對於自己所見過的在經濟上最平窮的人,麗薩說,“不會為了物質享受和社會地位而卸下重擔,他們把關注的重點放在他們愛的人身上---家人與朋友,那他們必須奉獻的是什麼呢?他們自己。一個幸福的社會是我能想到且希望實現的成功的一生的最好象徵。

  團結他人實現願景

  當我使周圍那些充滿鬥志的人團結起來實現了共同的目標後,我會感到很成功。因此我對成功的定義就是有機會和那些能同甘共苦的人一起工作。——布萊恩·斯庫達莫爾,1-800 -GOT-JUNK?***一家大型國際垃圾搬運公司***創始人兼現任CEO。

  努力工作

  “取得成功就是有決心和毅力去面對逆境,並且比你知道的所有人更賣力地去工作,來獲得他們永遠得不到的獎勵”。——查得·麥克唐納,連線服務有限公司***賓夕法尼亞一家電氣服務公司***。

  改變生活

  商業上的成功就是通過你的產品與機會來改變你的生活——馬克·B·五旬節,它奏效了!***一家保健品電商***

  自由

  成功就是自由。自由的做選擇,做決定關於你生活的地方,你周圍的人,陪伴家人的時間,激動人心的商業交易,不斷地學習,推動自己發揮最大的潛能,然後尋找其他方式不斷的重複。---格蘭特·卡登,白手起家的千萬富翁。

  做自己喜歡的事

  真正的成功和幸福對我來說就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激情***,做你擅長的事***技能***和做這個世界所需要的事情***目的***的交匯。許多人專注於第一點,而忽略了第二點與最重要的一點---最後一點。——索尼塔·隆託,矽谷行政長官。

  家庭

  傑夫·莫茨克,金融理財三部曲***一家致力於提供客觀,獨立,公正的理財規劃服務的公司***的創始人,認為家庭是極其重要的。他謹慎地安排家庭時間,且在此期間不會接聽公務電話,同樣,他堅持要求員工也這樣做。

  克服恐懼

  “成功是不能夠通過某個人的金錢與財富來衡量的。儘管金錢在這個由我們所生活的社會而定義的成功的能力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對我來說,衡量成功的唯一標準就是克服恐懼的能力和過一種積極的生活,而不是被動地生活。”——佩曼·賈迪米,祕密隨從***一家致力於幫助創業者進行業務規劃的公司***

  李開復:如何定義成功

  成功,一個既簡單又複雜,既平實又玄妙的字眼。在浩瀚的歷史長河裡,東西方的無數先賢為了悟透成功的真諦而皓首窮經;在紛繁的現代社會中,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為了追求或世俗、或理想抑或是有個性的成功而奔波忙碌。人人都在追尋成功,但卻很少有人能靜下心來好好想一想:

  到底什麼是成功?

  成功究竟能帶給人們什麼樣的滿足和體驗?

  年輕人應當如何追尋成功?

  到底什麼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成功?

  一元化成功的誤區

  中國社會歷來有個通病,就是希望每個人都按照一個模式發展,衡量每個人是否成功時採用的也是一元化的標準:在學校看成績,進入社會看名利。

  我並不排斥將成績或名利視作成功的標準之一,但片面追求成績或名利、限定成功方向的這種典型的一元化成功模式,對青年一代的負面作用相當大。一旦走入一元化成功的誤區,就會因為急功近利和目光短淺而忘記了真正屬於自己的目標和理想,忘記了自己在社會中應有的價值和責任。即便最終獲得了夢寐以求的名和利,也不一定能體驗到真正的快樂和幸福。

  在我看來,一元化的成功模式有兩個極為明顯的弊端:

  一元化的成功會讓許多人失去正確的奮鬥方向。

  在一元化成功模式的影響下,即便是某些最優秀的人,也往往不甘心於“自我評價”和“自我激勵”,他們時刻企盼著成為世俗評價體系中的“成功人士”,一旦遇到大的挫折,或是遭到機遇和命運的捉弄,就會逐漸喪失自信和快樂,甚至有可能就此走向迷茫或消沉。

  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條,成功的標準也不止一個。在與他人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固然是成功,但有勇氣不斷超越自己、不斷超越過去的人,為什麼就無法躋身於成功者的行列呢?如果只知道被動地接受世俗化的成功標準,就只能在人云亦云的氛圍中迷失自我,盲目地選擇那些並不適合自己的成功之路會為自己戴上沉重的精神枷鎖。

  一個崇尚一元化成功的社會一定是不完整、不均衡的,社會中絕大多數成員都很難體會到真正的快樂和幸福。

  在一元化的視角下,如果僅以“成績”和“名利”來衡量個人、團體乃至社會的成敗,那麼,這個社會上99%的人都無法躋身於成功者的行列。畢竟,在學校中考得高分的只能是少數人;在工作中晉升為領導或成為億萬富翁的也只能是少數人。這些人固然在自己的奮鬥方向上取得了成功,但其他人都是失敗者嗎?例如,那些不善於死記硬背、卻能在實踐中一展身手的學生,那些缺少一些領導才華、卻能在特定領域深入鑽研的技術專家,還有那些不喜歡追名逐利、卻能在知識的天地裡自由馳騁的學者,我們能說他們都是失敗者嗎?

  如果一個社會的整體價值觀只承認少數幾類成功者,那麼,在各自的領域裡取得了不俗業績卻無法獲得社會認可的人就很難體會到真正的快樂,這個社會中有勇氣從事那些寂寞、枯燥但卻真正有價值、有意義的工作的人就會越來越少。這樣的社會很難達到均衡發展的狀態,也很難在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時代走到世界的前列。

  多元化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真正的成功有很多種:它可能是創造出了新的產品或技術,可能是取得了突破性的科研或學術成果,可能是因自己的行為而給他人帶來了幸福,可能是在工作崗位上得到了別人的信任,也可能是找到了最能使自己滿足和快樂的生活方式。同樣,靠自己的努力取得令人羨慕的名望和財富也是一種應當被尊重和認可的成功。

  一句話,多元化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從不同的角度理解成功,尊重並鼓勵年輕人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成功道路,以便發揮他們各自的特長,實現他們各自的價值——這才是對待成功的正確態度。

  在多元化成功的視角下,衡量成功的標準有很多種——可以是一個人的地位和財富,也可以是一個人的創造力和影響力,可以是一個人對他人的幫助或貢獻,也可以是一個人在自身基礎上的提高和超越……但無論對於哪一種型別的成功來說,最根本的衡量標準都應該是:

  該行為是否對社會、對他人或對自己有益,是否能讓一個人在自主選擇的過程中,不斷超越自己,並由此獲得最大的快樂。

  多元化的成功不僅可以讓每一個人發揮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從而發掘出自己的全部潛力,同時也能讓社會保持健康、和諧的狀態,讓社會成員體驗到最大的幸福。

  美國是一個典型的崇尚多元化成功的社會。最明顯的例證是,美國的人才體系是多元化的,美國人才的成功途徑也是多元化的。在美國的企業中,不同型別的人才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獲得足夠的發展空間。例如,在微軟公司裡,不同型別、不同資質的人才都能憑藉自己的努力,獲得他人的尊重和認可,從而在事業上獲得成功。研究人員的成功可能是發表了一篇重要的論文,測試人員的成功可能是找到隱蔽的“臭蟲”,支援人員的成功可能是幫助客戶及時解決了問題。對於這些不同型別的成功,微軟公司的管理者不但會坦然接受,還會與當事人擊掌相慶。

  從培養和教育年輕人的角度來說,只有摒棄一元化的思維定式,支援和鼓勵年輕人多元化、個性化的發展道路,整個社會才能湧現出更多的人才,青年一代才能在學習和工作中盡情展現自己的才華,為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