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士的勵志小故事

  那麼有關有哪些呢?成功的道路就像挖金礦,要想挖到金子,必須先挖到土和沙子,如果挖到沙子就放棄了是挖不到金子的。所有的成功都是付出,成功就是決不放棄!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到你!

  篇一:彎腰拾起無價的尊嚴

  很久以前,一位挪威青年男子漂洋過海到了法國,他要報考著名的巴黎音樂學院。

  考試的時候,儘管他竭力將自己的水平發揮到最佳狀態,但主考官還是沒能錄取他。

  身無分文的青年男子來到學院外不遠處一條繁華的街道,勒緊褲帶在一棵樹下拉響了手中的琴。

  他拉了一曲又一曲,吸引了無數人駐足聆聽。

  飢餓的青年男子最終捧起自己的琴盒,圍觀的人們紛紛掏出錢來,放在了琴盒裡。

  一個無賴鄙夷地將錢扔在青年男子的腳下。青年男子看了看無賴,彎下腰拾起地上的錢,遞給無賴說:“先生,您的錢掉在了地上。”

  無賴接過錢,重新扔在青年男子的腳下,傲慢地說:“這錢已經是你的了,你必須收下!”

  青年男子再次看了看無賴,深深地對他鞠了個躬說:“先生,謝謝您的資助!剛才您掉了錢,我彎腰為您撿起。現在我的錢掉在了地上,麻煩您也為我撿起!”

  無賴被青年出乎意料的舉動震撼了,最終撿起地上的錢放入青年男子的琴盒,然後灰溜溜地走了。

  圍觀的人群中有雙眼睛一直默默關注著青年男子,他就是剛才的那位主考官。他將青年男子帶回學院,最終錄取了他。

  這位青年男子叫比爾撒丁,後來成為挪威小有名氣的音樂家,他的代表作是《挺起你的胸膛》。

  當我們陷入生活最低谷的時候,有時會招致一些無端的蔑視;當我們處在為生存苦苦掙扎的關頭,有時會遭遇肆意踐踏你尊嚴的人。針鋒相對的反抗是我們的本能,但往往會讓那些缺知少德者更加變本加厲。我們不如以理智去應對,以一種寬容的心態去展示並維護我們的尊嚴。那時你會發現,任何邪惡在正義面前都將無法站穩腳跟。

  有的時候,彎下的是腰,但拾起來的,卻是你無價的尊嚴!

  篇二:不一樣的成功

  1965年,一位韓國學生到劍橋大學主修心理學。在喝下午茶的時候,他常到學校的咖啡廳或茶座聽一些成功人士聊天。

  這些成功人士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某一些領域的學術權威和一些創造了經濟神話的人,這些人幽默風趣,舉重若輕,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順理成章。

  時間長了,他發現,在國內時,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騙了。那些人為了讓正在創業的人知難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創業艱辛誇大了,也就是說,他們在用自己的成功經歷嚇唬那些還沒有取得成功的人。

  作為心理系的學生,他認為很有必要對韓國成功人士的心態加以研究。1970年,他把《成功並不像你想像的那麼難》作為畢業論文,提交給現代經濟心理學的創始人威爾;佈雷登教授。

  佈雷登教授讀後,大為驚喜,他認為這是個新發現,這種現象雖然在東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還沒有一個人大膽地提出來並加以研究。

  驚喜之餘,他寫信給他的劍橋校友--當時正坐在韓國政壇第一把交椅上的人--朴正熙。

  他在信中說,“我不敢說這部著作對你有多大的幫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個政令都能產生震動。”

  後來這本書果然伴隨著韓國的經濟起飛了。這本書鼓舞了許多人,因為他們從一個新的角度告訴人們,成功與“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三更燈火五更雞”、“頭懸樑,錐刺股”沒有必然的聯絡。只要你對某一事業感興趣,長久地堅持下去就會成功,因為上帝賦予你的時間和智慧夠你圓滿做完一件事情。後來,這位青年也獲得了成功,他成了韓國泛業汽車公司的總裁。

  人世中的許多事,只要想做,都能做到,該克服的困難,也都能克服,用不著什麼鋼鐵般的意志,更用不著什麼技巧或謀略。只要一個人還在樸實而饒有興趣地生活著,他終究會發現,造物主對世事的安排,都是水到渠成的。

  篇三:開啟成功的門栓

  你一定聽說過拍攝電視節目的時候,有一種職位叫場務。其實這就相當於雜工,搬搬攝影器材,做做簡單的木工,有時候也爬到很高的天花板上,往下撒碎紙片。

  沒出名之前,中專畢業的他做過好幾年這樣的工作。每天定時開工不定時下班,24小時都傻乎乎地被人呼來喚去。而他,很滿意自己的工作。他沒有告訴過別人,他有些恐高,只是為7讓別人能夠放心地把工作交給自己。

  但是在節目中,唯獨有一個環節是他可以指揮別人的。在節目正式錄製前,導演一定要先拍好觀眾大笑或鼓掌的場面。

  他就在這個時候出場,站在一群人前面,調整安排好觀眾的位置,然後帶頭大笑。他說,一場秀下來,他就好似一個傻瓜一樣需要笑幾十次。拍的鏡頭很好的時候,編導會走過來拍拍他的肩膀:“很好,笑得很好,再努力。”

  於是,那期節目又多了一兩個特寫鏡頭是屬於他的。

  1998年,他在一個冬日的上午跑去參加一檔節目的試鏡。那是一個以情動人的紀實節目,樣子憨厚的他穿上西裝,架著黑框眼鏡往那一坐,慢吞吞地念完7一段稿子。

  不是因為運氣好,也不是因為他有後臺,他就這樣從一堆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成為了這個節日的當家主持。試鏡的前一夜,他在狹窄的洗手間裡對著鏡子練了一個通宵的表情,臨到早晨的時候因為用眼過度已經很是疲憊。

  那年他24歲,漸漸開始有人知道他的名字,在每週固定的時間收看他的節目。當然也有人看他不爽,一個節目的助理編導咬住他的學歷很鄙夷地說:“一箇中專生,憑什麼做熱播節目的主持人,他連英語都不會講。”

  他聽了不說一句話。第二天錄製節目的時候分別用長沙話,湘潭話、株洲話、廣東話、武漢話,四川話、東北話、湘鄉話、常德話混雜在一起念稿子。從此以後,再也沒有人拿他的學歷說事,因為沒有哪個主持人可以像他那樣把九種方言混雜起來還講得那麼地道。

  他越來越紅,他的身價也一路飆升,有新聞說經過專業機構的評估他值2。4億。這個男人聽後,傻笑著說:“真的嗎?”

  他就是湖南衛視的汪涵,一位名聲日隆的娛樂主持人。
 


  看了的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