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耐也是成功的重要祕決

  一個成功的人必須學會忍耐。一時的容忍並不是對命運的屈服,而是對未來的鋪墊和積累。人能有所建樹與他的忍耐力密切關聯,忍耐更是成大事不可或缺的修養。

  每個人都渴望成功,希望幹一番事業。然而事業的成敗與否在於一個人是否有良好心理承受力,即在困難、危險、逆境中的忍耐力。要達到成功的巔峰,必須理智、冷靜、耐心地尋找克服困難的辦法和途徑。忍耐顯得死板而生硬,大多數人往往鄙視這種不夠激情的狀態,激情促進事物的變革和突破,但真正彰顯力量的是貫徹始終的忍耐。不懂忍耐的人會抱怨一切,他們看似雷厲風行充滿力量,實際上是沒有力量的表現。忍耐絕非逆來順受,絕非軟弱可欺,忍耐是人生存力量和智慧的最大體現。

  忍耐的目的是為了鍛造自己、磨鍊自己,不是簡單嘗試後就洩氣。是在逆境中有耐心地去尋找突破點,有勇氣去改變難以改變的事,最終達到成功。忍耐是一種理智、是一種涵養、是一種美德、是一種成熟,一個追求更大成功的人,不得不忍受的小的失敗和犧牲。男人會因忍耐變得寬厚,女人會因忍耐變得溫柔。盧梭說:“真正的贏家是能忍耐者,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實是香甜的,學會忍耐,你將受益一生。”


  潛伏得越久的鳥,會飛得越高,花朵盛開得越早會凋謝越快。煎熬、磨鍊、挫折,這些都是成長必經的過程。急於成功的人,別忘了日本名將德川家康的一句名言:“人生必須揹負重擔,一步一步慢慢地走,總會有一天,你會發現自己是那走得最遠的人。”

  春秋戰國時期,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降伏,勾踐佯裝稱臣,為吳王夫差養馬,吳王患病,勾踐親口為其嘗糞,獲得信任,被放回國。回國後的勾踐體恤百姓,減免稅賦,並和百姓同吃同住。他還在頭頂掛上苦膽,經常嘗苦膽之苦,憶在吳國所受的侮辱,以警示自己不要忘記過去。經過十多年的艱苦磨鍊,勾踐終於一舉滅吳,殺死夫差,實現了復國雪恥的抱負。

  同樣,三國時期的諸葛亮汙辱司馬懿的故事也是人人皆知。諸葛亮六出祁山時駐紮五丈原,司馬懿深知自己的韜略不如諸葛亮而採取拖延戰術久不出兵。諸葛亮派人向司馬懿送去一套女人服裝,並遞信說:“你如果不敢出戰,便應恭敬地跪拜接受投降;如果你羞恥之心還沒有泯滅,還有點男子氣概,便立即批迴,定期作戰。”司馬懿的左右看後,非常氣憤,紛紛請戰,但司馬懿卻堅守不戰。不久諸葛亮因積勞成疾而死,司馬懿沒傷一兵一將,不戰而勝。難怪古人說:“必須能忍受別人不能忍受的觸犯和忤逆,才能成就別人難及的事業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