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成功祕訣有關的經典文章

  成功永遠沒有順其自然,成功都是被逼出來的。 今天小編在這分享一些給大家,歡迎大家閱讀!

  1.成功不難:睜開你的“第三隻眼睛”

  人的“第三隻眼睛”就是思考,它與智慧相通,與創造思維相連,它比兩隻眼睛看到的東西更多、更遠、更深刻。

  第一節 睜開你的“第三隻眼睛”

  人的“第三隻眼睛”就是思考,它與智慧相通,與創造思維相連,它比兩隻眼睛看到的東西更多、更遠、更深刻。

  人和其他動物最大的不同之處是,其他動物只長有兩隻眼睛,而人卻長有三隻眼睛。這也許是造物主的有意安排,是對人類的無比恩寵吧!人的“第三隻眼睛”就是思考,它與智慧相通,與創造思維相連,它比另外兩隻眼睛看到的更多、更遠、更深刻。 據說,孔老夫子帶著學生周遊列國時,在一個國家餓了很多天,好不容易弄到一點米,便讓顏回煮飯給大家吃,飯剛煮好,孔夫子發現顏回悄悄地抓了一把飯往嘴裡塞。孔夫子很不高興,便把顏回狠狠訓斥了一頓。顏回委屈地說:“我看見飯裡有一塊髒東西,我怕被別人吃了,於是我就自己把這塊髒米飯吃了。”

  這件事使孔老夫子發現了人存在偏見和主觀臆斷,看到了自己觀察事物的盲點。他曾感慨地說:“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觀察不到的事情,遇事都按照自己的理解來加以解釋,這就會發生許多誤會和錯誤。”從此,孔老夫子對兩隻眼睛觀察不到的地方,再也不敢匆忙下結論了。可以說,他一生的智慧,主要是靠“第三隻眼睛”獲得的。 我們在觀察和認識事物的時候,為什麼會產生盲點?

  這是因為每個人頭腦當中都有自己固定化的思維模式,凡是符合這種習慣和模式的事物,人們對它的認識就十分清楚,而超出這個習慣和模式的事物,人們往往加以排斥或忽略,這是大家最容易犯的錯誤。就連赫赫有名的拿破崙有時也犯迷糊。

  拿破崙在滑鐵盧失敗後,被終生流放到南大西洋的一個孤島上,傳說他的一位密友通過祕密方法送給他一副象棋。拿破崙對這副精緻而珍貴的象棋愛不釋手,經常一個人對弈,來消磨孤獨和寂寞。

  拿破崙死後,那副曾伴隨他5年的象棋,多次以高價轉手拍賣,這副象棋的最後所有者偶然發現,其中有一個棋子的底部可以開啟,裡面竟密密麻麻地寫著如何從這個孤島上逃出的詳細計劃。 拿破崙這位曾稱霸歐洲的法蘭西總統,在戰場上叱吒風雲,征服了許多國家和民族,軍功顯赫權傾一時,可是最後卻被習慣性的單一視角所矇蔽。這恐怕是拿破崙一生中最大的一次失敗。如果他能睜開“第三隻眼睛”,就一定能看到朋友的良苦用心,發現棋子裡的祕密,他也許就不會死在這個孤島上。

  哲人說:“你在做事時,如果只有一個主意,這個主意是最危險的。”那麼我們在觀察認識事物時,同樣有理由認為,只有一個視角,這個視角是最容易把人引入歧途的。如果我們能睜開自己的“第三隻眼睛”,就能產生不尋常的視角。用這個視角去觀察尋常的事物,就使得事物顯示出某些不尋常的性質。所謂不尋常的性質,並非事物新產生的性質,而是一直存在於事物之中的,只不過以前人們從未發現罷了。不尋常的視角觀察到的事物雖然與別人一樣,但構思出的結果卻與別人不同。蘋果從樹上掉下來,人人都能看得到,可是牛頓卻從中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在伽利略之前很多人都看到了懸掛在比薩教堂裡的油燈來回蕩個不停,然而伽利略卻從中獲得了有價值的發現,經過潛心鑽研,成功地發明了鐘擺。正像羅丹所言:“真正的藝術大師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看過的東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能夠發現出美來。”

  “第三隻眼睛”還能把一個人思考研究的問題,形成專一視角。這種高度統一的專一視角,能看到被別人所忽略的事物和現象。人入浴使水溢位澡盆,這平平常常的現象,是人人都遇到過的事,為什麼阿基米德卻從這個現象中找到鑑定王冠的方法?那是因為他一直在思索 “怎樣鑑定王冠”這個難題。這個難題就形成了他頭腦中一個高度統一的專一視角,使他在感知觀察任何外界事物和現象時,都納入這個視角之中,都會和“鑑定王冠”聯絡起來,從而能夠用與普通人不同的視角,來觀察思考“澡盆溢水”這一司空見慣的現象。 “第三隻眼睛”還能開闊我們的視野,克服思維定式,不會被權威和書本中所說的事物與理論所束縛。大數學家希爾伯特曾經幽默地評價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他說:“我們這一代人一直在探討關於時間和空間的問題,而愛因斯坦說出了其中最具獨創性、最深刻的東西。你們可知道這裡的原因嗎?那就是因為,有關時間和空間的全部哲學和數學,愛因斯坦都沒有學過。”希爾伯特的話雖然有些誇張,但是愛因斯坦的成功,的確因為不受習慣思維所困囿,而在研究中睜大了自己的“第三隻眼睛”,穿透事物的現象,深入到事物的內在結構和本質之中,抓住了潛藏在表象後面的更深刻、更本質的東西。

  2.普通人成功:要聰明但不要追求精明

  百姓要在為人處世,維護利益上變得聰明一些,但聰明也有限度,不要聰明反被聰明誤。

  一字之別,差之千里

  聰明與精明的概念是不一樣的。

  當你選擇了一項事業並準備為之奮鬥時,你一定要記住:要聰明,而不要追求精明。聰明的人一般不計較眼下的區區得失,而是把眼光放長遠,時刻有一個總體的事業目標,所有的努力都是為這個目標而服務的。雖然他們的好多行為讓別人看起來都是沒有意義的,甚至很吃虧。但是他們心裡清楚,自己的努力肯定在將來會得到巨大的利益回報。

  精明的人則總是很過敏地盯住眼前的利益,他們處人處事的標準是:人不利己,堅決不交;事不利己,堅決不為。這種人做事的風格給人的印象,好像他們並不是為了賺錢,而是怕別人拿走了他們的錢。這種人只有在不讓自己吃虧的問題上,才能表現出才能和魄力。

  成功者都選擇“聰明”二字

  長遠的利益肯定是較大的利益,而眼前的利益從來都是小利。

  成功的人都是很聰明的人,最明白吃小虧佔大便宜的道理;而精明的人最不服人,其事業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失敗。

  成功的人總是不惜血本來招攬人才,然後通過人才使他們成功;而失敗的人總是因為不想吃虧,只想佔便宜而失去人心,然後由人才匱乏和事業無助走向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