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合語言實習心得

  通過組合語言實習,學生應該通過大量的上機實驗熟悉8086 CPU的指令功能、用途和使用技巧,進而通過循序漸進的程式設計練習,驗證各類指令的功能和提高程式設計的能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1

  分支程式設計

  ***2課時***

  一、實驗目的

  1、學習使用匯編語言、連線程式對組合語言源程式進行彙編、連結裝配操作。

  2、學習使用除錯程式debug對可執行檔案.exe進行除錯執行。

  3、訓練分支程式的編制,逐步熟悉二元選擇、多元選擇等程式描述方法,加深對程式控制類指令的結構和功能的理解。

  4、掌握除錯分支程式的基本方法,以瞭解程式的靜態結構和動態執行情況的差異性。

  二、實驗裝置

  1、硬體:IBM PC及相容機

  2、軟體:

  作業系統Ms dos/Windows 98/Windows2000 /Windows XP

  編輯軟體:edit、記事本

  組合語言程式包:masm5.0以上***包括masm、link***

  三、實驗內容

  題目A:設平面上有一點p直角座標***x,y***,試 編制完成下列操作的程式 如點p在第i象限,則K單元←i***1,2,3,4***

  如點p在座標軸上,則K單元←0

  題目B:編制程式求A、B、C三個有符號數的中間數。***A、B、C為位元組單元***

  四、實驗步驟

  1、編輯源程式,建立一個以後綴為 .ASM的檔案.

  2、彙編源程式,檢查程式有否錯誤,有錯時回到編輯狀態,修改程式中錯誤行。無錯時繼續第3步。

  3、連線目標程式,產生可執行程式。

  4、DEBUG除錯可執行程式,記錄程式執行結果。

  5、在作業系統狀態下,執行程式,並記錄程式執行結果。

  五、實驗總結

  1、實驗中遇到哪些問題?分析主要問題的出錯原因及解決方法。

  2、本次實驗有何收穫和體會。

  3、有何改進意見及建議。

  篇2

  最近自己對微控制器特別的感興趣,因為看到它能控制電機的轉動,自己覺得很神奇。就想弄清楚它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我看到書上講:微控制器可以用兩種語言編寫,一種是C語言,另外一種是組合語言。組合語言是一種機器語言,且程式碼繁瑣,不易記憶。需要掌握微控制器的內部結構和邏輯結構,通過幾本書讓我瞭解認識到彙編確實太繁瑣,不過我學習過C語言,也參加了全國計算機二級考試,覺得自己在一方面具有優勢,能很快學好它。

  不過在學習中,我才發現學習微控制器不僅僅需要軟體的知識,還需要硬體的知識。我買了一個微控制器在實踐中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沒有相應的硬體知識,我連微控制器怎麼和電腦相連都不知道,我為我當初的想法感到羞愧。微控制器是一門很好的學問,需要我去鑽研它。

  時光飛逝,一轉眼,一個學期又進尾聲了,本學期的微控制器綜合課程設計也在一週內完成了。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說起課程設計,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設計的預習,認真的研究老師給的題目,選一個自己有興趣的題目。其次,老師對實驗的講解要一絲不苟的去聽去想,因為只有都明白了,做起設計就會事半功倍,如果沒弄明白,就迷迷糊糊的去選題目做設計,到頭來一點收穫也沒有。最後,要重視程式的模組化,修改的方便,也要注重程式的除錯,掌握其方法。

  雖然這次的課程設計算起來在實驗室的時間只有三天,不過因為我們都有自己的實驗板,所以在宿舍裡做實驗的時間一定不止三天。

  硬體的設計跟焊接都要我們自己動手去焊,軟體的程式設計也要我們不斷的除錯,最終一個能完成課程設計的勞動成果出來了,很高興它能按著設計的思想與要求運動起來。

  當然,這其中也有很多問題,第一、不夠細心比如由於粗心大意焊錯了線,由於對課本理論的不熟悉導致程式設計出現錯誤。第二,是在學習態度上,這次課設是對我的學習態度的一次檢驗。對於這次微控制器綜合課程實習,我的第一大心得體會就是作為一名工程技術人員,要求具備的首要素質絕對應該是嚴謹。我們這次實習所遇到的多半問題多數都是由於我們不夠嚴謹。第三,在做人上,我認識到,無論做什麼事情,只要你足夠堅強,有足夠的毅力與決心,有足夠的挑戰困難的勇氣,就沒有什麼辦不到的。

  篇3

  組合語言是計算機能夠提供給使用者使用的最快而又最有效的語言,也是能夠利用計算機所有硬體特性並能直接控制硬體的惟一語言。因而,對程式的儲存空間和執行時間要求較高的一些實際任務,一般都使用匯編語言進行程式設計處理;至於很多實時性強、需要直接控制硬體的應用場合,則更是非用匯編語言不可了。

  組合語言程式設計是高等院校電腦科學與技術專業“組合語言程式設計”必修課,具有十分重要的專業基礎地位。實踐環節是幫助學生加深認識和理解理論教學知識的重要途徑。學生應該通過大量的上機實驗熟悉8086 CPU的指令功能、用途和使用技巧,進而通過循序漸進的程式設計練習,驗證各類指令的功能和提高程式設計的能力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以及現有實驗裝置條件,對本課程的實驗部分安排了10學時的上機操作,具體分為4次進行,其安排如下:

  實驗一:分支程式設計

  實驗二:迴圈程式設計

  實驗三:子程式與DOS呼叫

  實驗四:常用程式設計和中斷

  為了讓學生能夠比較好的完成實驗,在做實驗前需要做下述準備:

  1.實驗前的準備工作

  ① 認真複習理論教學內容及相關資料。

  ② 認真查詢相關實驗資料,做好預習準備。

  2.實驗時應注意的事項

  ① 按時參加上機實習,不得無故遲到、早退。

  ② 遵守機房管理制度和實驗操作規則。

  ③ 上機者在上機規定的時間內,不能從事與實驗無關的內容。

  ④ 獨立完成實驗,嚴禁抄襲他人成果。

  ⑤ 按時提交實驗報告。

  3.實驗報告要求

  ① 實驗課題

  ② 實驗裝置及工具

  ③ 實驗目的

  ④ 實驗過程和結果分析

  通過實驗,學生應達到以下幾點目的:

  ① 掌握組合語言基本程式結構,熟悉計算機指令和組合語言語句的編寫。 ② 熟悉組合語言的上機過程和debug除錯工具的使用方法。

  ③ 掌握組合語言簡單分支程式設計、迴圈程式設計、子程式設計、DOS中斷程式設

  計。熟練地使用匯編語言編寫程式,完成各項任務。

  ④ 根據所做實驗,完成實驗總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