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資訊化論文免費

  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資訊科技已經被社會各界及各單位、企業普遍應用,統計資訊化也隨之步入到了企業管理的議程上,且漸漸地成為企業管理最熱門的議題之一。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下載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下載篇1

  淺析新形勢下我國企業統計資訊化的建設

  摘 要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統計資訊化在企業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本文從企業資訊化建設的重要意義入手,指出當前我國企業資訊化建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加強我國企業資訊化建設的措施。

  關鍵詞 企業統計資訊化 意義 問題 措施

  企業統計資訊化的涵義是指企業利用現代資訊科技,通過資訊資源的深度開發和廣泛利用,不斷提高生產、經營水平進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企業競爭力的過程。如何適應經濟全球化發展的需要,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使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實現統計資訊化是諸多措施的關鍵一環。將企業的統計工作與企業的資訊管理系統建設相結合,利用現代資訊科技,構造一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的新型企業統計工作模式,從而確定統計工作在市場經濟中的新定位,這是我們所期望達到的目標。

  一、企業統計資訊化建設的意義

  統計資訊化的核心,是用現代資訊科技改造傳統的統計生產方式和統計生產模式。資訊化始終是統計工作所必須依託的工具和載體,就目前資訊科技水平,統計資訊化的目的是提高統計機構和人員的工作效能。企業統計資訊是企業資訊的核心來源,可以直接或間接創造財富。加快企業統計資訊網路與部門統計網路的連線,實行企業聯網直報,使統計資訊既可及時地為政府和行業統計部門提供必要的統計資料,滿足國家和行業的統計需要,又可立足本企業,建立適合本企業特點和市場需要的資料庫與內部報表,及時反映本企業的業務發展和經濟效益情。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必須通過統計資訊瞭解市場、要適應市場需求,以此制定企業發展計劃。有效的統計資訊既可以使企業清楚地把握內部的經營執行狀況,又可以詳細地把握市場和競爭對手的發展動態。一個企業沒有統計資訊的基礎性資料,也就無從談起企業資訊系統的建立。企業統計資訊化就是企業資訊化的核心與基礎。

  二、當期我國統計資訊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很多企業的領導受傳統管理思想的影響,對企業統計資訊化的建設重視不夠,對統計資訊化的知識掌握的也不夠,使得企業不能夠全面實現企業的統計資訊化。儘管企業統計工作已從簡單化、原始化的手工資料處理發展到初步用計算機程式處理,但計算機網路的功能並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統計應用軟體水平落後,造成了資訊資源嚴重浪費,統計服務的統計資訊資源共享也得不到實現,大部分企業內部部門與部門之間,不能形成資訊通道網路,資訊資源達不到共享,統計人員還是得花費大量精力從事簡單的資料處理工作,統計資訊的管理仍主要採用手工方式。效率低、共享性差,嚴重影響分析研究工作的深入開展。當然,經費不足也一直是制約統計資訊化的瓶頸。為了適合各級統計部門要求,集安全的網上資料採集,分散式資料處理的整合統計工作環境的實現需要較大的投入。一些企業不願意搞投資成本高、見效慢的工程專案,不看長遠利益,只追求片面和短期回報,所以,這些企業的統計資訊化發展緩慢。另外,在很多企業中需要大量既掌握現代化管理理論、管理技術的統計資訊化人才,他們出來要掌握統計資訊化的技術手段外,還要掌握企業自身的管理模式,但是這種才在企業中非常短缺,造成企業統計資訊化建設的不通暢。還有資訊保安問題成為阻礙統計資訊化建設的重要原因。

  三、加強我國企業統計資訊化建設的措施

  企業統計資訊化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將企業的統計工作與企業的資訊管理系統建設相結合,利用現代資訊科技,進行企業統計資訊化建設,是當前企業需要抓緊進行的工作。

  首先企業統計資訊化建設實質上採用現代管理理念和方式的過程,也是先進管理思想與傳統的管理思想過度。企業搞資訊化,領導的認識是關鍵。每個管理者必須意識到資訊革命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要適時調整自己,提高認識,儘快融入到資訊化建設中。其次是企業要改變其傳統執行模式,不斷其提高管理水平。企業的綜合統計部門應根據管理與決策的需要,使現代企業統計資訊管理系統實現統計資訊標準化、資料通訊網路化、系統建設整合化、資訊服務社會化,是的統計部門對集中起來的諸多資料進行排列組合,生成新的有用的統計資訊,從而為企業的發展與決策提供全面、準確的參考依據。另外,企業基礎統計要求規範化,即嚴格按照統一的科學標準和要求進行統計組織建設,在企業統計資訊化的建設中, 應該建立健全統一的企業統計的組織體系,明確企業統計資訊在企業資訊大系統中的中樞地位,使企業統計工作條理化、制度化。還有,要加強企業的統計資訊化的人才建設,企業要廣招人才,要求具有深厚的科技統計專業知識和理論聯絡實際的工作能力以及較強的科研能力,並且具備相應的計算機操作能力,高尚的職業道德人才進駐企業。還要加強專業人員計算機基礎知識培訓,通過在職培訓、在職教育和脫產學習等多種形式, 大力開展人才培養活動,造就一批具有較高專業水平的專業型人才, 具有知識豐富,專業精通的複合型人才。最後,加強企業統計資訊網路安全管理可以有效地保障企業統計資訊系統的安全執行。我們要用技術手段封堵不良資訊資源及通道,同時, 必須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制度,嚴防企業內部資訊的外洩。因此保障網路安全、可靠、持續執行,防止來自外部和內部的惡意攻擊,保障資訊的完整性、機密性, 就成為統計資訊網路建立的重中之重。

  總之,只有加強企業統計資訊化,建立科學、規範的統計資訊管理系統,才能提高企業管理效率和水平,可以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彭莉莎.企業統計、評判與診斷.中國統計出版社.

  [2]楊巨集.對統計資訊化建設的幾點建議.中國統計.2008***4***.

  [3]柳傑民.市場經濟下企業統計改革的探討.南京經濟學院院報.2009.

  下載篇2

  談環保部門統計工作資訊化建設發展思路

  摘 要:環保部門統計工作可為環保部門在專案規劃、前期準備、管理決策等方面,提供資訊資料支撐。環保統計工作資訊化是破解環保問題發展瓶頸的重要渠道。目前我國環保統計工作存在諸多問題,主要呈現在資訊化體制缺陷、資訊化建設水平低、職能分工不明確及指標設定不合理等方面,提高統計資料質量和時效性,提出建立統一指標體系,轉變資料採集方式的整體思路。

  關鍵詞:環保統計;統計資料;資訊化;發展思路

  環保部門資料統計工作是實現環保工作行業管理的重要基礎手段,環保資料統計真實反映企業發展和建設過程,對我國環保事業所形成的影響。

  一、環保統計資訊化的現狀

  國家高度重視環保事業在國民經濟社會發展中所佔比重,基於當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下環保工作所面臨困境局面,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倡導使用無汙染新能源更是成為我國社會發展新模式。在全國環保工作系統中,環保統計資訊化顯得日益迫切,在許多方面都需要實現新的嘗試和突破,例如,網路即時應用、環保工作流程化、多部門協作、工作監督、環保相關資料統計管理等方面,這為今後環保工作統計資訊化水平提高積累了良好的經驗。龐大的資料處理工作,依靠原始的統計方法和技術手段根本無法完成,需要大幅提高現代資訊科技在環保統計工作中的應用水平。

  二、環保部門統計工作資訊化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環保系統各部門統計指標體系與統計指標設定問題

  環保部門工作系統綜合統計與業務部門統計分工亟待明確職責,避免統計管理資料多樣性問題。例如,環保部門各業務系統開展工作中,如果均按照各自獨立的統計報表和指標體系,就會出現同一指標在多個或多項統計報表中重複出現的現象,不能使用本部門制定的資料採集方法和統計口徑,違背《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中“統計調查專案應當明確分工,互相銜接,不得重複”的原則要求,造成資料不統一,影響資料質量和可信度。

  環保指標設定亟待更新調整。環保部門統計指標老舊,不乏已不適應當前環保工作建設需要、失去統計意義的老化指標,甚至有些指標邏輯關係不能完全符合實際情況,造成資料質量難以控制,影響資料的準確性和時效性,這些問題的存在造成統計工作量過大,統計人員疲於應付,資料質量低,可利用資訊資源量低等諸多不良後果。

  2.環保統計監督職能未能充分發揮與資訊化發展水平滯後問題

  環保部門在可行性研究編制、工程專案建議書編制、建設過程及竣工投產驗收和評估等方面,目前環保部門統計人員參與力度不足,在保障經濟發展號召下,往往存在中小型專案管理監督職能被弱化的現象。同時,環保部門資訊化建設體制嚴重不足,尚未形成統一的建設機制。環保部門工作系統中缺乏有規劃的資訊化建設發展目標,無法有序開展全域性式資訊化系統建設,造成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建設的資訊系統,最終形成一個又一個“資訊孤島”,諸如低水平重複開發帶來的資源浪費和資訊條塊分割問題。

  3.環保統計資訊化投入不足和人才隊伍匱乏

  環保是國民經濟良性執行和發展的標尺。不能加大對環保工作資訊化建設方面的重視和投入力度,將會造成資訊基礎設施薄弱,環保部門施政方法落後的局面。在當前網際網路技術普及背景下,環保部門應著力打造覆蓋全行業的網路資訊共享平臺。加大對該部門的資訊化建設、維護管理經費撥付力度,及時為政府部門和社會公眾提供全方位的環保統計資訊服務。

  社會對環保統計資訊化建設認識的不足,導致業內人員專業化率不足,影響資訊化推廣力度。環保部門應著力引進資訊和資料統計專業人才選拔制度、職稱評定方案,避免形成對資訊科技人才作用認知的惡性迴圈。

  三、環保統計工作現狀分析

  1.資訊化建設力度和指標設定問題分析

  環保部門在體制層面的缺陷,是導致該行業資訊化建設規劃和建設機制缺失的重要成因,造成總體建設水平低和環保統計資訊管理職能分散狀況。環保統計部門的資訊化水平造成環保統計資料採集和獲取工作開展的穩定性,影響資料質量、可信度、時效性,同時也浪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資源。環保部門統計指標設定繁瑣,使各級環保統計人員工作量增大,對科學的開展統計調查影響較大,影響資料質量和統計價值發揮。

  2.環保部門職能分工不明確

  環保統計的統計管理和計劃實施過程中的監督職能在基層環保系統內,未能得到充分明確或落實,造成環保統計人員在建設專案前期工作、建設過程和驗收評估過程中,參與度不夠,弱化了其統計監督職能和科學決策功能,對專案建設中,環保影響資料統計的真實性產生影響。

  四、完善環保統計工作資訊化水平的思路

  綜上分析,要解決現狀問題,重點應圍繞如何提高統計質量和統計時效性加以整改,從而使環保統計工作進入良性迴圈軌道。改善統計資料質量的有效途徑之一,是提高資訊化建設水平,抓住統計資料時效性,為環保部門各工作系統提供有效的資訊共享平臺。

  1.建立統一的指標體系,逐步推進資訊系統建設

  根據系統論理論,對環保系統統計指標進行整理,明確指標層次劃分方法,合理進行部門分工,以資訊化程序推進為主導力量,實現對完善、精簡、高效的環保資訊統計指標體系建設工作。

  對更廣範圍內的環保部門工作職能進行統籌規劃。覆蓋環保部門全行業的資訊平臺建設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無法實現一步到位,這就需要合理佈局、科學推進。環保部門統計的資訊化建設應在今後資訊平臺建設中,注重資料實用性、指標化,保障統計資料資訊時效性,早日實現資訊資源共享。

  2.轉變環保統計工作重心和資料採集方式

  隨著資料資訊共享和統計週期將日益縮短,環保統計將逐步滿足環保系統內其它部門的資訊需求,促使其他部門將本部門資訊與環保統計資訊系統互聯互通。從而實現良性迴圈,最終實現全行業資訊的互聯互通,真正發揮統計資訊價值。

  資料資訊即時性的實現,需要轉變資料採集方式。環保歷史統計資料獲取,通過遙感影像、實時監測等技術可以實現。通過部門資訊系統與GIS系統實時對接,轉變採集模式,從傳統的定期採集轉變為跟蹤採集,形成資料變化備案制度,以實現資料資訊的實時性,最終實現資料資訊的即時共享。

  3.改善環保統計資訊系統現實應用性

  實現資訊資源共享,需充分利用網際網路技術,實現工作的流程化、規範化、自動化,減少資料稽核時間,縮短資料資訊採集週期。這就需要不斷完善環保統計部門所採用的資訊系統本身效能,從相容性、共享性、即時性等多方面入手,結合環保政策、法律、法規的實施,使其更具有現實應用操作價值。

  五、結語

  環保統計資訊化建設工作是環保部門統計工作發展的必由之路,是提高環保統計資訊和工作價值的最佳途徑,其應用和推廣利國利民。在當前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下,對環保系統資訊化建設提出了新要求,在探索中前進、發展和完善,使環保資訊化建設步入良性迴圈,從而為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1]王立群.網路分析法在環境資訊化水平評價指標體系中的應用[J].中國環境管理.2011***02***

  [2]周建.加快環境資訊化建設――推動汙染減排目標實現[J].中國資訊界.2007***18***

  [3]王鬆霈.我國的環境保護轉型[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5***

  [4]徐寅傑.我國政府環境保護部門垂直管理的探索[D].北京林業大學2011

  [5]羅文君.論政府在環境保護集體行動中的責任――奧爾森集體行動邏輯理論的啟示[J].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