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誠實守信政治論文

  誠信是做人之根本,立業之基,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立國立邦立人的根本。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誠信美德

  誠信是人類社會共有的一項根本性道德原則和行為準則,是我國自古以來尊奉的道德原則和立身治國之本,也是當前我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司法、教育等活動中的一條重要原則。陶行知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一個社會能否和諧,一個國家能否長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體社會成員的誠信素質和誠信意識。而構建和諧社會最主要的一點是需要社會成員之間的互相信任和寬容,這種信任和寬容,主要依賴於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具有誠實信用之態度,與人為善之情感,也就是誠信美德。

  由於社會轉型時期出現的急功近利、只重結果不看過程的錯誤觀念的影響,“誠信”意識在人們頭腦中漸漸淡漠了,個人主義、拜金主義日漸抬頭,不規範、不合法的事情時有發生,一些人曾經錯誤地認為市場經濟講競爭,可以不擇手段。這些錯誤和片面的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我國誠信教育的建立,“不講信用,欺騙欺詐成為社會公害”。這一社會公害倘若繼續擴大,不僅會嚴重破壞正常的經濟和社會秩序,危害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而且會引發人們對他人、對社會、對法律和道德規範、對國家和政府乃至對執政黨的信任危機,使個人喪失人格,使法律喪失威嚴,使道德喪失魅力,使政府喪失民心。誠信問題已引起了全社會的高度重視。目前,絕大多數畢業生和用人單位在就業和招聘過程中,都本著誠信守規、公平公正的原則進行“雙向選擇”,但也有一小部分畢業生和用人單位出現了種種不誠信行為。這種失信現象的產生,不僅損害了畢業生和用人單位的合法權益,干擾了正常的就業秩序,而且也制約了高校畢業生的充分就業。 誠信教育關注人的完整性與生活的完整性,維護學生的現實生活的權利,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和道德創造的豐富性。這是誠信教育以人為本的真正內涵。為此,誠信教育要創造出有利於個體道德發展的合乎人性的環境,以寬容、健康、快樂、向善的精神開展誠信教育。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強化誠信教育,人人都必須從誠信做起。誠信教育,既是立人之本,而最終也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之本。

  當今中國社會,誠信美德卻在退化,誠信教育脫離社會生活實際,缺少針對性、現實性,影響了誠信教育的實效性,一方面,誠信教育內容重複,重規範、輕學生的實際認知,遠離學生實際生活,往往把理想的當做現實的,把主觀想象的內容當做客觀存在,把目標當起點,急功近利,簡單地進行道德規範的灌輸。另一方面,對教育物件的批判和反思能力的培養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誠信教育的內容基本上是以絕對真理的形式呈現出來的,阻礙了學生的價值批判能力和創造性人格的培養。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對我們的學生進行誠信教育呢?

  首先,鑄造誠信社會風尚,應從娃娃抓起,從青少年抓起。誠信友愛是現代社會生活中每個人立身之本,是學生思想道德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一個學校生存、發展和提高辦學品位的需要。青少年是社會中最有朝氣、最具有創新精神、最易接受新鮮事物的群體,是國家的未來。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有希望則國就有希望。現在的青少年若干年後將走向社會,他們的信用意識如何,將直接關係到我們民族的生存狀態。當代學生應該立志以振興中華為己任,而誠信乃是立志的基礎,無誠信則無以立志,即使立志也是空話。青少年求識欲強,可塑性強,是進行誠信教育的好時機,而且,這一時期培育起來的誠信,比較牢固,好堅持,不易蛻變,因而,我們的誠信教育必須從我們的小學生抓起,將學生的誠信教育進行到底。

  其次,學校作為學生誠信教育的主陣地,要以開展誠信教育為抓手,要將誠信教育要與傳統美德教育相結合,充分挖掘和利用傳統美德中有關誠信內容的格言、楷模、典故、故事等,通過誦讀、故事會、表演等形式,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在喜聞樂見、寓教於樂的活動中,使學生感受、體會誠信是做人的根本。還要將誠信教育滲透到學科教學中,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抓住時機,結合教學內容,培養學生誠實守信的品質,教會學生做人,加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以主動適應社會發展對道德教育的新要求。

  再次,教師的言傳和身教是培養學生誠信品質的兩條重要途徑。從道德教育這個角度來說,身教的功效大大超過言傳。為人師表,率先垂範。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領導和中小學教職員工要帶頭講誠信,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為人師表、身體力行、有諾必踐,以教師高尚的品行、人格的魅力、誠信的作風取信於學生、學生家長和社會,提高公信力,做誠信的表率。同時,要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通過各項制度建設,將誠實守信落實到全體教師的教育行為上,通過獎懲機制,促進教師做到誠信治教,誠信修己,誠信育人,並通過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去影響學生,增強誠信教育的實效性。

  最後,誠信教育走向社群、進入家庭。誠信教育要取得實效,僅僅停留在學校教育是不夠的,要通過多種活動形式,將學校誠信教育與社會道德和家庭道德建設結合起來。孩子的心靈本是一張潔白的紙,純真無邪。現如今孩子誠信缺失,這固然與學校教育的不到位、與社會大環境的汙染有一定的關係,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源於家庭教育,家長對孩子的誠信教育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的終身老師,家庭則是孩子受教育的重要課堂。社群是中小學生生活、學習的重要場所,對中小學生健康成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學校要主動與家庭、社群緊密配合,擴大學校教育對社會和家庭的影響,特別是要重視和加強對家庭教育的指導,幫助學生家長充分認識誠信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性,以身作則,積極配合學校共同抓好誠信教育,促進學生誠信素養的提高。

  篇2

  淺析從企業經營成本管理談誠實守信

  摘 要: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實施低成本戰略,全面降低企業成本,不僅需要在財務上認真細緻的審視和管理,而且還要在市場中誠實守信,更需要不斷解放思想、開拓思路、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也是一個持續改進的過程。因為,低成本戰略是一項系統工程和長期性工作,需要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需要標本兼治、切合實際地實施,才能最終實現。

  關鍵詞:企業經營 成本管理 誠實守信

  在任何一家企業,成本管理都是財務工作的重點內容,同時也是管理層非常關注的核心問題之一。因為它與企業的贏利能力、在市場中的競爭力息息相關。從成本管理的角度看,精益生產的核心是杜絕浪費。我們看到在企業中其實浪費隨處可見,不增加效益的活動比比皆是,那麼我們如何加強成本管理呢? 精益生產的做法是從企業內部管理入手,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來降低產品的單位成本。比如:對生產的全過程進行分析,然後通過優化流程將非增值作業剔除掉,以達到減少浪費的目的。

  從這個意義上講:如果把成本管理僅僅放在財務部門這個層面上是不夠的,必須站在企業戰略的角度審視成本管理問題。

  所謂低成本戰略又稱成本領先戰略,是指企業在提供相同的產品或服務時,通過在內部加強成本控制,在研究、開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等領域內把成本降低到最低限度,使成本或費用明顯低於行業平均水平或主要競爭對手,從而贏得更高的市場佔有率或更高的利潤,成為行業中成本領先者的一種競爭戰略。

  低成本戰略成功實施,會給公司帶來相對於競爭對手更持久的成本優勢,從而具有較高的競爭優勢。由於企業成本低,公司可以利用低價格吸引力從競爭對手那裡挖掘市場份額,在價格戰中存活下來並獲得高於行業平均水平的利潤;另一好處是,公司的低成本戰略對於潛在的行業新進入者形成了較高的進入障礙,從而嚇退潛在的進入者;再者就是採用低成本經營戰略,可以使本企業的產值利潤率高於同行業的其他企業,使企業有能力不斷地進行自我積累和自我發展。低成本戰略是大多數企業參與競爭的重要前提。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實施低成本戰略,全面降低企業成本,不僅需要在財務上認真細緻的審視和管理,更需要不斷解放思想、開拓思路、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也是一個持續改進的過程。因為,低成本戰略是一項系統工程和長期性工作,需要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需要標本兼治、切合實際地實施,才能最終實現。

  提高企業的凝聚力和長期競爭力無法脫離市場的認可,市場的認可度和開拓的空間範圍也可以給企業調節“返成本”降低,這需要誠實守信。

  雖然成本領先戰略有綜合“因素”特點,現代生產管理模式的革命和資訊經濟時代資訊網路技術的發展,使成本領先戰略與綜合“因素”融合成為一種新的發展趨勢,低成本與差異化的不一致性在逐漸消除,一定程度上呈現出潛在的一致性。但如果企業要同時追求低成本優勢和差異化優勢,則需遵循一套新的“融合競爭戰略理論”來指導企業運企業誠信是一種無形資產,根據經濟學原理,企業要取得誠信這種無形資產必須有所付出,即誠信是有成本的。

  現實的經濟活動表明,“誠信”是有價值的。任何經濟現象的出現都是成本和收益相互對應的,付出成本的多少直接關係到收益的高低,這是經濟發展的自然規律。欺詐只會給自己帶來一時的不義之財,但要付出喪失交易夥伴的沉重代價,嚴重者將最終被市場淘汰出局,這是任何一個有遠見卓識的經營者和企業家都明白的道理。“誠信”已成為時下中國人最為稀缺的一種資源,誰擁有它並進行認真的經營管理,誰就會成為一個成功者。

  當企業準備支付誠信的主動成本時,就已經有了長遠眼光,樹立誠信形象為將來獲得更大的利益。這時,因為企業已經有了積累起來的信譽,所以企業誠信回報就會快速增長,其收益曲線就會變得陡峭。當企業不會為了誠信而誠信時,其被動投資已變為主動投資。企業發現誠信能帶來的收益越大,則會投資越多的資金用於樹立誠信形象。支付誠信主動成本則處在較高層次,為了企業發展。不管是哪一種,只要用持續發展的眼光看,誠信收益一定大於誠信成本。企業持續不斷的投入誠信投資,而又源源不斷得到誠信回報時,企業就形成了自己的誠信品牌。品牌是企業在誠信方面長期大量投入的結晶。我們已經進入了品牌的時代,社會越發達,需求越複雜,消費越高檔,品牌也就越重要。品牌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它除了滿足人們的物質消費要求以外,更能滿足人們在精神、文化、心理等方面的享受。根據西方經濟學家的調查統計表明:在人均收入達一萬美元以上的國家,90%的消費市場是滿足人們心理和精神上的追求。正因為如此,品牌在市場經濟中有著獨特的經濟魅力。品牌是一種信譽和口碑,是企業誠信的投入和企業文化的結晶,是一種巨大的無形資產。它將直接為企業帶來更大的回報和收益。在一個健康向上、秩序良好的社會經濟環境中,投資誠信的回報應該遠遠大於付出,即收益遠大於成本。據美國的一家諮詢公司的調查顯示:在誠實守信方面每投入一元,將產出3元~6元的收益,其投資收益率遠遠高於一般的投資專案。我們平常所說的“老字號”、“金字招牌”和品牌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它們是企業誠信在市場中的折射影像,是企業經過多年甚至幾十年、上百年持久的市場考驗才得來的,是老百姓心目中的一塊不朽的豐碑,同樣也是一種寶貴的無形資產。

  綜上所述:企業經營成本管理與誠實守信有千絲萬縷的關係,經濟活動的參與者必然會在利益的獲得與誠通道德選擇的代價之間進行成本和利益的權衡,這便形成了對誠通道德選擇的成本—收益經濟學分析。誠信作為企業的無形資產,既有投入,也有回報,具有商品的某些屬性。企業誠信是一種無形資產,根據經濟學原理,企業要取得誠信這種無形資產必須有所付出,即誠信是有成本的。

  參考文獻:

  [1]毛慧貞.論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基於利益相關者的企業價值最大化,大觀週刊,2011,***22期***

  [2]毛振鵬.江三寶。中小企業知識管理與客戶關係改善的實證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1,***12期***

  [3]李豐團.企業社會責任失衡原因的契約理論解釋,商業時代,2011,***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