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礦工程師職稱方面論文

  採礦工程師應具有礦區規劃、礦山開採設計、岩層控制技術、礦山安全技術及工程設計方面的基本能力。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論採礦工程中採礦方法的創新與實踐

  摘要:採礦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礦業一直是我國國民經濟中最重要的來源之一,礦產資源更是囊括煤礦、金屬礦、水晶、鑽石礦等等,就當前的形勢來看,怎樣選擇科學的採礦方法進行開採,既保護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又可以更好地保證井下工人的安全這是我們要解決的首項任務。因此,在礦產資源勘探與開採過程中,人們逐漸將注意力放在對開採方法的革新上。本文對採礦工程中的技術和方法進行了詳細的論述與探討,以供大家參考借鑑。

  關鍵詞:採礦工程;採礦方法;創新

  引 言:採礦主要是為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提供必要的礦產資源,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隨著當今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的發展,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裝置層出不窮,促使採礦方法也有了新的變化和進步。現今有很多的採礦方法,我們需要結合地質的條件和要求,創造性地提出可行的採礦方法。採礦方法的創新,倡導科學採礦,這是對採礦工業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是促進採礦工業健康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1 採礦方法創新的意義

  1.1政策的要求。

  在《中國的礦產資源政策》白皮書中曾經談到,“堅持科技進步與創新。實施科技興國戰略,加強礦產資源調查評價、勘查開發及綜合利用、礦山環境汙染防治等關鍵技術和成果的攻關和推廣應用,加強新能源、新材料技術和海洋礦產資源開發等高新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加強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等基礎研究。提高勞動者素質,培養一批掌握先進科學理論、有創新能力的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科技隊伍和人才,促進礦產資源勘查與開發由傳統產業向現代產業、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由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的轉變。”

  1.2 礦產資源開發技術手段落後。

  許多礦山經營者的經營思想嚴重落後,只是為了短期的經濟利益。採用最原始的採礦方法,例如,手工控礦、車拉肩扛式等,工藝裝置落後,加快了礦山貧化率,大大縮短礦山預期壽命。另外由於開採方法的盲目性,許多亂挖的坑道破壞了礦產的地質構造,更有甚者造成了許多礦產坍塌,對經營者的利益和工人的生命安全都造成了危害。

  1.3我國礦產資源的特點

  礦產資源總量多,但人均佔有量少。礦產資源總量多 但人均少 我國礦產資源總量居世界第3位,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但由於我國人口基數大人均佔有量僅居世界第53位。另一方面,礦產儲量分佈不均,貧礦偏多。我國已探明156種礦產但比較豐富的主要要煤、稀土、鎢、鉬等但鉻鐵礦、鉀鹽、金剛石、鉑族金屬等儲量明顯不足。另外,與世界資源大國相比,我國中型礦和小型礦偏多,大型礦床偏少。

  2 選擇採礦方法的基本要求

  2.1 生產安全

  這是各行各業都要考慮的第一因素,它不僅包括工人在開採過程中的安全和發生坑內災害時能及時撤離危險區,也要保證坑內和安全範圍內的設施及建築物不受破壞或受到最小危害。

  2.2 高強度的開採

  在安全範圍允許內,高強度的開採有助於保證開採過程的安全和最大經濟效益的獲得。

  2.3 可持續的生產過程。原材料消耗量少,勞動生產率高、生產成本低,這也是獲得經濟效益的保證。

  2.4 礦石損失與貧化率低。另一個角度的礦產資源利用率及礦石質量高。

  2.5 採礦方法簡單、可靠且靈活。方法簡單,則易於掌握,有利於快速的施工和生產;方法可靠,則有利於進一步的生產,也是生產穩定的表現;靈活性是指一旦開採條件有較大變化,能迅速改變作業與工序,相應成為其它可行的採礦方法。

  3 採礦方法的創新與實踐

  針對我國採礦工程的現狀和特點,我們必須要對我國的採礦工程進行創新和改進,例如採掘裝置的大型化、自動化和智慧化、採礦工藝的連續或半連續化、礦山生產與管理的計算機技術普及化。但是最重要的是對採礦方法進行革新和普及。例如將空場採礦法、崩落採礦法等已經在大規模採礦工程中使用的方法進行推廣。另外在傳統開採方法基礎上進行的創新結果,如溶浸採礦技術、機械化連續採礦技術等先進技術。使採礦方法機械化程式越來越高,並逐步向智慧化方向發展。

  3.1 空場採礦法

  這種方法是我國開採史應用最早且技術較為成熟的採礦方法。有關這種方法有的文獻指除留礦採礦法以外的自然支護採礦法中的各類方法,有的則指自然支護採礦法的全部;也有的僅指階段礦房採礦法和橫撐支柱採礦法,或僅指全面法採礦和房柱採礦法。這種方法主要靠圍巖本身的穩固性和礦柱的支撐能力維護回採過程中形成的採空區,有的用支架或採下礦石作輔助或臨時支護。這種採礦法要求圍巖和礦石穩固。現階段我國有色金屬、黃金及化工礦山應用相當普遍。該法最顯著的優點就是成本低、生產能力大。這種方法在應用過程中也進行了適當的革新,現在這種開採方法在一些礦巖破碎的礦體中也得到了應用。該方法採用片石砌築人工礦柱代替礦石礦柱,回採中採用超快硬普通水泥卷錨杆加掛10#―20#鐵絲網加固採場不穩固頂板,提高了採場頂板的穩固性,大大地改善了採場作業條件和安全條件,礦塊回採率達到 92.74 %,使礦山經濟效益大幅度增長。

  由此可見,空場採礦法通過在實踐中的創新。已經達到了支護手段日益完善,與充填法組合應用使用範圍擴大。並且結構也越來越合理簡單,生產效率也不斷提高的良好效果

  3.2 崩落採礦法

  崩落採礦法適用於採場結構非常簡單,是單步驟、按一定的順序進行連續回採,不需要將採區劃分為礦房和礦柱兩步驟回採。崩落採礦法是以崩落圍巖來實現地壓管理,也就是說,在礦石採出的同時或者稍後,有計劃地強制或者自然崩落礦體上部的圍巖,用來充填採空區。當然,前提必須是上部的地表允許崩落,沒有水體和流沙,不會造成太大損失。這樣,採用崩落採礦法,一來可以避免回採礦柱,以免影響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和遺留礦石的損失,二來可以避免處理採空區,節約了生產成本,提高了採礦效率。因此,崩落採礦法在礦業生產實踐中,使用比較廣泛。崩落採礦法最主要的有以下幾種。

  ***1***有底柱分段崩落法。礦房留有底柱,將整個開採過程劃分為若干個分段,自上而下地逐段地進行回採,底柱隨同下一分段的礦石一起採出。頂部的圍巖應自然崩落,如若不能自行崩落,應及時進行強制崩落,或者用充填料進行充填。

  ***2***無底柱分段崩落法。使用這種採礦方法,簡化了採區的結構,取消了結構複雜的底柱,增大了進路間距,提高了工人的勞動生產率,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採礦的強度。因此,它是一種非常安全、高效的採礦方法,在實際應用中所佔據的比例非常高。

  ***3***階段崩落法。階段崩落法與分段崩落法非常接近,不同之處就在於階段底部佈置底部結構。根據圍巖落礦方式的不同,階段崩落法分為階段自然崩落法和階段強制崩落法兩種。

  3.3溶浸採礦法

  原地溶浸採礦法俗稱溶浸採礦,是一種不需要將礦石採出地表而是直接從地下提取金屬的採礦方法。原地溶浸採礦法需要將採、選、冶技術結合起來,先根據某些礦物的物理化學性質,選擇相應的特殊溶浸劑,再利用鑽孔將溶浸劑注入礦體***層***中進行化學反應,將固態的礦物轉化為液態或氣態,並通過鑽孔將其提取出來,爭取以較低的成本進行開採。這樣,利用原地溶浸法,有了其它採礦方法所不可能有的優點,將礦石留在地下,地表上沒有廢石和尾砂,不但可以節省投資的成本,確保了採礦工人的安全,最大的優勢就是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護環境,不破壞礦區的植被。

  4 結束語

  總之,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類對礦產資源的需求也不斷增加,在這種強大的壓力和我國的國情之下,我們需要綜合考慮礦山的各種開採技術條件,在創新中促轉變,在轉變中促發展,選擇具有可行性、安全性和經濟性的採礦方法,為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谷新建.應用突變評價理論選擇採礦方法[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4,***07***.

  [2]曹敬鬆.採礦工作技術方法分析[J].黑龍江科技資訊,2010,***10***.

  [3]安文龍.運用模糊決策理論優化採礦方法[J].黃金科學技術,2005,***11***.

  篇2

  淺談礦山採礦工程設計

  摘要:我國礦山採礦設計的方法以前都是沿用原蘇聯的模式, 存在的問題較多,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確立, 設計工作和思想觀念上都有所變革, 有所突破, 特別是近10 多年來, 礦山設計、科研、生產三結合, 依靠科技進步, 對加速礦山建設與生產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關鍵詞:礦山採礦;設計; 技術發展  我國堅持改革開放30年來, 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民經濟迅猛發展,尤其近幾年,GDP已連續4年超過10%。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 煤礦資源消耗量不斷增加,資源保有量下降,致使其價值突顯,社會遊資迅速湧向礦產資源開發領域,推動了有煤礦行業的發展。煤礦開採設計單位必須貫徹國家的方針和政策以及煤礦安全規程,詳細分析研究地質資料,提高設計質量,使設計的礦井達到技術先進符合礦情,還要縮短建設時間、節省投資,使採煤生產能取得較大的技術經濟效果。合理的設計週期是提高設計質量的保證,各個設計階段都有一定的時間要求,若設計週期過緊,就可能使設計考慮不周,導致設計返工或給礦井生產帶來隱患,不能保證正常的安全生產。

  礦山企業設計、建設所具的複雜性、多變性、週期性是採掘工業自身所決定的。特別是地下礦山更是顯得突出。礦石這種資源埋藏於地下, 其賦存條件千差萬別, 其數量多少不等, 且開採耗竭後不可能再生。礦山生產條件是隨著時間、空間的變化而變化。礦山不論大小, 構成生產的採掘系統都極為複雜, 作業立體化, 空間不斷演變, 並且地下作業場地非常狹窄, 為了創業作業空間, 必須進行大量的採準切割工程, 隨著回採, 大量的採切工程逐漸消失, 新的工程必須不斷補充。相當多的礦產資源埋藏很深, 不可能通過一次設計、建設將資源全部採出, 需要分期設計、分期投資、分期建設逐步完成。因此一次設計、建設所形成的礦山生產能力不是永存的, 這就是礦山企業與一般企業不同之處。此外, 礦山企業徵地與工廠企業不一樣, 工廠一般一次性徵地後, 如無擴建任務, 不再需要徵地, 而礦山則要隨生產年限的延長而不斷徵用土地。多數礦山位於山區鄉村, 工農關係問題的處理也至關重要。充分認識礦山自身的特點, 是做好礦山設計的前提。

  1 對地質資料要進行詳盡的分析與研究

  地質報告的目的是多方位,多角度的闡述礦石質量和其他資訊在地下空間,並通過文字和圖畫來說明。在一般情況下,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地質報告。

  1.1礦山所處的區域地質情況、礦床地質結構及構造等。這些因素對礦體的賦存形態一般影響較大,從而影響到礦石的質量分佈,這些因素對於確定開採境界線也非常重要。

  1.2 礦體的具體賦存形態、礦石結構及型別、礦巖分佈情況、頂底板及圍巖等。這些內容具體描述了礦巖的空間分佈情況、礦石的質量情況及變化規律、夾層的分佈及對質量的影響、頂底板及四周圍巖的情況等,這些資料為圈礦設計提供了最直接的依據。

  1.3 礦床的其它重要資訊,如高階儲量的位置、覆蓋土的分佈情況、岩溶發育情況、礦層對應及礦石品級的對應問題、夾層情況及侵入岩脈的情況等等。首採區一般選在高階儲量分佈的位置,並由此展開礦山開拓系統的選擇與佈置。應重點研究覆蓋土、岩溶及品級對應等問題, 在對礦石品級的組合計算過程中,地質報告中經常出現為了人為增加礦石一級品的數量,而將單樣“上下竄動”或“穿靴戴帽”進行組合計算的現象,這種做法顯然不妥。關於礦山的夾層問題,石灰石礦床中,最經常出現的夾層是高鎂夾層,應仔細研究其可搭配比例。另外高矽夾層也要引起充分的注意,它會降低破碎效率。

  1.4 礦石的物理力學性質、頂底板及圍巖的特性等,礦床水文地質情況,均會對開採產生一定的影響。

  2 礦山開採境界線的確定

  建材行業的石灰石礦山因為受到經濟方面的限制,只能採用開採成本較低的露天開採方式。地質報告中已給出了儲量計算範圍,並且已經國家儲委進行審查備案。礦山地質及採礦設計的目的就是要將地質報告中給出的地質儲量,結合恰當的開採技術條件開採出來,這些設計成果將會在甲方申領的採礦許可證的配套檔案中詳細地說明,以供國家部門進行逐年核查。地質設計的第一步, 就是要確定具體的開採境界線,一般來說應遵循以下原則:

  1***開採境界內的工業儲量不得少於規定的礦山生產服務年限;

  2***礦山開採境界線內的平均剝採比,一般不宜大於0.5:1***t/t***;

  3***地質報告中已探明的工業儲量,必須得到充分的利用,在圈定開採境界時, 未劃入境界線內的部分,只要現有的開拓系統沒有大的改動,基建投資和工程量沒有大幅增加,就應儘量圈入,以保證國家資源的充分合理的利用;

  4***開採範圍與國家鐵路、公路、工廠、居民區及其他重要的建構築物之間應保持一個合理的安全防護距離,符合《爆破安全規程》***GB6722-2003***的相關要求;

  5***採場的四周最終邊坡必須保持穩定,否則就必須對邊坡坡度進行調整,應根據礦巖的穩定性來確定採礦場的邊坡角,同時還要避開嚴重影響邊坡穩定性的不穩定岩層和構造帶。

  我們現在的設計方法一般是先從地質勘探線剖面圖入手,地質地形平面圖與地質剖面圖相結合的辦法,在初步確定開採境界之後,再進行邊坡角的核算, 邊坡公路工程的佈置,總體剝採比的核算,反覆幾次,最終才能將最終開採範圍確定,這項工作需要有一定的設計經驗的積累才能做好。

  3 計算機在採礦設計中的應用

  採礦設計工作既要求在智力上有獨創的思考過程, 也要求有日常的思考過程。採礦設計的智力要求包含了種種推理和論證, 通過對許多相關因素的考慮和對各種方案的驗證得出礦床開採的初步設計。隨後, 以具體佈置、計劃安排和財務評價的形式將初步設計轉變成詳細設計。

  現在計算機在礦山設計和計劃中應用的評述表明, 為在這些方面使用計算機曾做過很多工作。但是, 由於可供利用的計算機種類繁多, 幾乎還沒有標準機出現。因此, 為特定的計算機編制的程式難以從一種計算機轉換到另一種計算機上使用。此外, 儘管大部分採礦設計過程適於專用的計算機程式, 但有待完成各階段之間資料的轉換工作。這些工作的重要性在於節約大量時間和減少可能出現的誤差。礦山設計的四個主要階段已不同程度地納入了計算機為基礎的技術軌道上。這種差別可能與採礦方法有關。因此, 自六十年代初期以來, 計算機已成功地用於設計露天礦包絡和計算礦石和廢石品位。另一方面, 用計算機為地下采礦方法模擬採場開採的通用程式還是個死。但是, 已有許多程式可用於露天礦和地下采礦方法各部分的詳細設計。

  總 結

  每個礦山地質特徵都是不一樣的, 各有特點, 設計工程師要認真、仔細和全面地分析地質特徵,有助於選擇正確的開拓方案和採礦方法, 優化通風系統, 確保礦山建設安全, 同時節約投資, 提高經濟效益。對於複雜型別的礦山,在礦山的初步設計過程中,進行地質與採礦設計非常重要,即使對於一些只進行方案設計的礦山,地質與採礦設計的一部分工作仍必須完成,以用來校驗礦山方案設計的合理性。

  參考文獻:

  1.王巨集森. 礦床地質特徵對採礦設計的影響[J]. 江蘇冶金,2007,35***3***:51-53.

  2.王國權. 礦井開採設計的方法步驟及引數的確定[J]. 科技風,2013,2月下:124.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