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土壤汙染問題現狀及治理措施論文

  目前,我國土壤汙染的總體形勢嚴峻,部分地區土壤汙染嚴重,在重汙染企業或工業密集區、工礦開採區及周邊地區、城市和城郊地區出現了土壤重汙染區和高風險區。解決土壤汙染這一問題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熱點。下面是小編帶來的關於我國土壤汙染現狀及治理措施論文的內容,歡迎閱讀參考!

  我國土壤汙染現狀及治理措施論文篇1

  淺談土壤汙染的現狀及治理措施

  【摘要】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資源的需求量不斷增大,人們為了謀取更多的利益,而不惜以破壞環境為代價,過度開採礦土,濫伐濫砍植被,隨意排放廢氣物等等,使得土壤發生了嚴重的化學和物理上的變化,有的甚至不可恢復。針對這些嚴重的土壤汙染現象,本文做了較為詳細的敘述,並提出了相應的治理措施。

  【關鍵詞】土壤汙染;現狀;種類;影響;治理措施

  一、引言

  土壤是指陸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夠生長植物的疏鬆表層,其厚度一般在2m左右[1]。土壤一旦受到汙染,將嚴重影響農業生產,糧食產量將出現下滑趨勢。因廢氣物的任意排放、放射性物質、有機化肥和農藥的汙染等使得土壤營養急劇下降,土壤的淨化功能、儲水功能等面臨喪失的危險。近幾年,人口數量猛增,生產業和工業迅猛發展,其產生的氣體、液體和固體的廢氣物也隨之增加,這些有害物質不斷進入到土壤中,使土壤成分發生變化,影響土壤內部結構的正常執行。土壤是萬物的根,我們不能再讓它進一步的被惡化,因為最終受害的是人類,保護土壤就是保護我們自己。因此,對土壤的保護行動已是當務之急。

  二、土壤汙染現狀

  土壤汙染日益嚴重,致使大量農作物質量降低,甚至含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對人類健康造成了極大威脅。造成土壤汙染的原因有很多,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1、化肥和農藥不合理的使用

  據統計,我國每年化肥的使用量已經超過4100萬噸,成為世界第一大化肥消費大國[2]。為了提高農產品的增收量,含磷、氮等化學肥料被大量運用,長期使用這些化學肥料,會破壞土壤結構,擾亂土壤內部營養成分的平衡,造成土壤結塊,土質變差,儲水功能降低等一系列問題。農產品的數量是大大提高了,但其質量卻令人擔憂。因為過量使用化肥會使一些農作物在生長過程中吸收過多硝酸鹽,動物或人體食進這些含硝酸鹽的農作物後,將影響體內氧氣的運輸,使其患病,嚴重時甚至死亡。

  同樣,大量農藥的使用對土壤也造成了很大危害。大部分的農藥是有機農藥,其含有很多有害化學物質,如苯氧基鏈烷酸酯類農藥、多環芳烴、二噁英、鄰苯二甲酸酯等等。這些有害化學物質將近1/2會殘留在土壤中,隨著時間的推移,在生物、非生物以及陽光等共同作用下,有害化學物就成了土壤中的組成成分,種植在土壤上的農作物又從土壤中吸收有害物質,在植物根、莖、葉、果實和種子中積累,通過食物,人體和動物食用後就會引發各種疾病。

  2、重金屬元素導致的土壤汙染

  農用化學物質的過度使用,工業汙染的加劇,使得重金屬汙染日益嚴重。土壤中的重金屬元素來源主要有三方面:隨固體廢棄物進入土壤的重金屬,隨著汙水灌溉進入土壤的重金屬和隨著大氣沉降進入土壤的重金屬。固體廢棄物種類繁多,結構複雜,其中由工業和礦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汙染最為嚴重。而固體廢棄物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屬,通過日晒雨淋等作用,重金屬就會被土壤吸收並擴散。生活汙水,石油化工汙水,工礦企業汙水和城市混合汙水是汙水的四大來源,汙水中含有大量的鉛、鉻、汞、銅等重金屬,汙水的任意排放或處理不合理,都將導致汙水中的重金屬元素轉移到土壤中,從而影響土質惡化。所有的這些重金屬汙染物進入到土壤中後,因其移動性差,停滯的時間長,大部分的微生物難以對其分解,且其可以經過水、植物等介質最終危害到人類。

  3、牲畜排洩物和生物殘體對土壤的汙染

  牲畜和人的糞便,以及屠宰產的廢物常常沒經過有效處理就直接排放到土壤中,其中的寄生蟲和病毒就會引起土壤和水的汙染,有時還會使土壤中毒,變化土壤原本的正常狀態,有害土壤通過水和農作物最終又會危害到人類。

  4、汙水灌溉對土壤的汙染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需要大量的水來對農作物進行灌溉。然而,水脈都是相連的,生活汙水和工業廢水一旦沒經過科學的處理就排放,使得大量的汙水流到農田,被汙水灌溉過的農作物就會帶有多種有害的物質,致使食用後的人類和動物生病。

  5、大氣汙染對土壤的汙染

  大氣中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顆粒物等有害物質,經過各種化學物理反應,形成酸雨,酸雨進入到土壤中,使土壤酸化。冶金工業排放的金屬氧化物粉塵,則在重力作用下以降塵形式進入土壤,形成以排汙工廠為中心、半徑為2~3km範圍的點狀汙染[3]。這將使土壤成分發生變化,影響土質性質,不利於植物的生長。

  6、土壤侵蝕

  土壤侵蝕主要包括荒漠化、沙塵暴與沙漠化。地球潰瘍症是對土地荒漠化的形象描述,自然環境中的水蝕、鹽漬化、石漠化等,使得地球的潰瘍症越發嚴重。例如我國的黃土高坡,其土壤成分主要是粉沙,粉沙的粘著力差,又易被水溶解,一旦遇到惡劣暴雨天氣,就會被水沖走,既不適合植被的生長,生物的生存,還會造成河床淤積,降低河流湖泊的蓄洪排澇能力。近幾年裡,我國多個城市沙塵暴出現率猛增,這與濫墾草原,過度砍伐樹木而引起的土壤風蝕密切相關。被風蝕侵害的土壤水土流失嚴重,植被生長困難,使得大部分土地不能被利用。因此導致了大量土地沙漠化,

  三、土壤汙染治理措施

  1、運用科學技術,使用生物或化學方式來改良受汙染的土壤,增加土壤環境容量,提高土壤淨化的能力和有機物含量。

  2、制定相關的汙染土壤環境管理與綜合防治方法,加強清潔生產。

  3、調節土壤氧化還原電位,使某些重金屬汙染物轉化為難溶態沉澱物,控制其遷移和轉化,降低汙染物的危害程度[4]。

  4、嚴格控制廢氣汙染物的處理排放,合理使用農藥和化學肥料,科學的進行汙水灌溉,減少有害物質進入到土壤中,影響土質變化。

  5、採用農業生態工程措施,改革耕作制度,實行翻土換土。控制生產和生活汙染源,建立汙染土壤修復與綜合治理示範點。

  6、加強有關土地管理部門的工作力度,完善工作體系,加大土壤科學研究的資金投入。增加保護環境活動,宣傳拯救土壤教育活動。

  四、總結

  因土壤汙染而帶來的經濟損失以及對人體健康造成的危害是不容小視的。土壤汙染不同於大氣汙染、水汙染那樣明顯,它的汙染因其隱蔽性而被人們忽視。它需要通過複雜的化驗檢測才能確定其汙染程度,而且土壤一旦被汙染,要想其恢復正常就非常困難,因為土壤的更新週期相當漫長。所以要加大對土壤保護的力度,提高人們對土壤重要性的認識,保障土壤的環境安全與人體健康。

  我國土壤汙染現狀及治理措施論文篇2

  試論我國土壤汙染問題現狀及防治措施

  土壤汙染是由於具有生理毒性的物質或過量的植物營養元素進入土壤而導致土壤性質惡化和植物生理功能失調的現象。伴隨著我國人口數量的急劇攀升,經濟的快速發展,工業化程序加快,帶來了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其中土壤汙染問題日愈突出,甚至產生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致使農業發展環境持續惡化,農產品質量問題日愈突出,威脅人們的身體健康。基於此,加強對土壤問題的研究,尋求合理的防治措施是十分過必要的,對於後續理論研究和實踐工作開展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1 我國土壤汙染總體狀況

  就當前我國土壤汙染狀況來看,全國範圍內土壤環境狀況不樂觀,從汙染分佈區域來看,南方土壤汙染問題尤為嚴重,遠遠超過北方,其中當屬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以及東北老工業基地等區域,土壤汙染問題尤為嚴重,土壤中所含有的重金屬汙染嚴重超標,甚至出現一種西北到東南汙染程度逐漸升高的趨勢。部分地區的工業三廢汙染土地問題加劇,很難耕種出高品質的農作物。

  重金屬和工業三廢問題是導致我國土壤汙染問題嚴重的主要原因。據權威資料調查顯示,當前我國重金屬汙染的土壤面積高達2 000萬hm2,每年的糧食減產超過100億斤[1]。

  大氣汙染對於土壤的汙染現象同樣十分突出,隨著工業化程序的加快,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到空氣中,這些有害物質會在大氣中發生化學反應,從而形成酸雨,降臨到地面,被土壤吸收,很容易造成土壤酸鹼失衡,出現酸化現象[2]。

  2 土壤汙染來源及分類

  土壤汙染主要是受人類生產、生活導致,與當前城市化和工業化程序息息相關。國外工業化程序中,也曾出現過嚴重的土壤汙染和大氣汙染,而我國的土壤汙染問題則是在近些年來才出現並得到關注,尤其是在農業生產中的體現。

  1***工業企業和人類在日常生產活動中,會排放出大量的廢水未經處理後就直接排放到自然界,從而造成土壤汙染,但這種方式對土地汙染較少。通常是汙水排入河流或者灌溉水渠道,再被引進農地作為灌溉之用而間接汙染土壤較多。

  2***長期、大量的使用化學肥料而不做適當的土壤改良工作,農業生產中農藥的使用也是導致土壤汙染的主要原因。

  3***工業生產排出的廢氣和汽車尾氣也是土壤汙染的重要來源之一。工廠廢氣的汙染成分,尤其是懸浮顆粒物極易降落到臨近地面,或者一些酸性氣體如二氧化硫以及氮氧化物等排放到大氣中,然後與大氣中的水蒸汽結合生成酸,這些酸溶在雨水中從而形成酸雨而造成土壤汙染。

  4***相對於水和空氣造成的土壤汙染,固體廢棄物造成的土壤汙染更為嚴重。首先,廢棄物堆積使植物無法生長,其次,日常的生活垃圾和固體廢棄物滲出的有毒有害物質,均是造成土壤汙染的主要原因[3]。

  我國土壤汙染型別較為複雜,從汙染物型別來看,可分為有機和無機汙染;土壤有機汙染特性:可被土壤微生物分解與礦化,成為無害的二氧化碳或者水等物質,汙染物最終可消失於無形。土壤無機汙染特性:不易分解,進入土壤難以排除,理化性質隨環境改變等。

  3 土壤汙染的危害

  土壤汙染所產生的危害十分嚴重。其一,土壤汙染使土壤品質惡化,農作物在受到汙染的土壤中生長不僅會影響到農作物產量,更為嚴重的是如果人長期食用這種糧食,將會對身體健康產生危害;其二,土壤遭受汙染,土壤的自淨能力下降,甚至會影響到地下水源的品質,危及飲水安全;其三,土壤汙染影響到植物生長,加速微生物繁衍,從而土壤中微生物環境的平衡,不利於土壤的利用。土壤中的汙染物,不僅僅是在土壤中傳播,還可以在大氣圈、水圈以及生物圈中傳播,危及到生態安全。

  4 土壤汙染的防治

  土壤本身是有自淨能力的。土壤自淨作用是土壤本身通過吸附、分解、遷移、轉化而使土壤汙染物濃度降低甚至消失的過程。只要汙染物濃度不超過土壤的自淨容量,就不會造成汙染。一旦汙染物超過土壤最大容量將會引起不同程度的土壤汙染,進而影響土壤中生存的動植物,最後通過生態系統食物鏈危害牲畜及人體健康。較之國外發達國家而言,我國仍然處於經濟發展階段,所以在發展建設的同時,還應該做好土壤的保護,長期以來,我國缺乏對土壤汙染的管理,同時由於治理汙染土壤成本較高、改善土壤所需週期較長,因此土壤汙染的規範管理成為改善環境、防治汙染必須解決和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需要予以高度重視 。

  4.1 制定合理的土壤汙染防控計劃

  對於一切汙染,均是應該秉持著防大於治的原則,未雨綢繆,防止土壤汙染問題的出現。首先,應該做好農田灌溉水的檢測,明確灌溉水中的成分,防止有害物質通過灌溉水進入土壤,從而形成土壤汙染,被農作物吸收。其次,在農業發展中,對於農藥和化肥的使用應該結合實際情況,保持一個穩定的量,推廣生物方法來防止病蟲害。對於危害較大的農藥和化肥禁止在市場上銷售,採用更加低殘留、高效用的農藥。再次,提升土壤淨化能力,改善土壤中膠體含量和種類,提升土壤中對有害物質的吸附能力,從而有效減少汙染物中有害物質活性,防止細菌和病毒的繁衍和生長。對於土壤中出現的汙染問題,提早發現,採取生物降解的方法,提升土壤淨化能力。最後,應將保護生態這一理念有機融入到經濟發展中,植樹造林,通過森林這個“地球的肺”來講話空氣,吸附空氣中懸浮的粉塵和顆粒物,防止大氣汙染,從而引起土壤汙染問題的出現。與此同時,森林具有涵養水源的能力,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淨化土壤中的細菌和病毒,維護生態環境。

  4.2 對汙染的土壤綜合治理

  其一,應該大力推廣生物修復方法,通過生物降解的方式來分解土壤中的有害成分,諸如,可以利用蚯蚓來提高土壤自淨化能力,以此來改善環境,同時還可以對城市垃圾、農藥以及有害物質進行分解。其二,對於重金屬汙染土壤,可以採用化學制劑的方式來改善土壤,藉助化學制劑能夠使土壤中的有害物質轉變為難溶性物質,防止農作物和植物對有害物質的吸收;增加有機肥料,可以有效提升土壤中對膠體的吸附能力,降解土壤中的汙染物質,從而有效提升土壤的自淨化能力。其三,改變傳統的而耕作制度,定期翻土,採用水旱輪作的方法來緩解農藥對土壤汙染的影響,對於汙染十分嚴重的土壤則可以採取更換客土的方式,這種方法在實際應用中成效較為可觀,並且不會產生新的汙染,更適合在小面積土壤治理中應用。但業內人士對土壤的修復和治理並不樂觀。因為相較於大氣和水汙染,土壤汙染的防治工作相對滯後、基礎薄弱,而且在修復治理技術上也有三大“關卡”:一是土壤汙染的來源、汙染原因往往非常複雜,有的汙染物一旦進入到土壤以後,可能非常難以修復,更不用談恢復原狀了,這是土壤汙染本身的特徵決定的;二是土壤汙染的機理非常複雜,往往是多因素,有物理的、化學的、生物學的,整個遷移轉化過程從機理上來說很複雜;三是修復治理的資金投入非常大。

  5 結論

  綜上所述,我們要立足我國國情和發展階段,著眼經濟社會發展全域性,以改善土壤環境質量為核心,以保障農產品質量和人居環境安全為出發點,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風險管控,突出重點區域、行業和汙染物,實施分類別、分用途、分階段治理,嚴控新增汙染、逐步減少存量,形成政府主導、企業擔責、公眾參與、社會監督的土壤汙染防治體系,促進土壤資源永續利用。

  參考文獻

  [1]胥瀟.淺談樂山市五通橋區土壤汙染現狀及防治措施[J].中國農業資訊***上半月***,2015,20***3***:67.

  [2]代顯峰.我國土壤汙染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J].農業科技與裝備,2013,22***11***:16-17.

  [3]向桂花.探討我國土壤汙染問題及防治措施[J].農業與技術,2015,10***6***:255.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土壤汙染現狀及治理措施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