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和高等教育的迅速發展,當代大學生面臨著激烈的競爭壓力,很多大學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問題,而且這種心理問題日益突出。下面小編跟你,一起來了解吧!

  一、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現狀

  適應環境能力差。尤其是大一剛入學的新生,大學和高中的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反差太大,高中學習有老師監督,學習過程基本有老師安排。而大學業餘時間很多,學習靠自覺和主動,大部分大一薪生不適應這種學習方式,筆者在和他們談話中感覺多數學生迷茫、焦慮,認為大學和想象中差距大,感覺適應能力差,情緒上造成波動和低落,產生一些消極情緒。

  人際關係不和諧。人際關係是大學生入校後面I臨的首要問題,同班同學之間,同宿舍同學之間能夠建立和諧穩定的人際關係是每個人所向往的。而現實生活中來自四面八方的學生,由於地區、文化背景、家庭環境等差別,導致個體差別也很大。城市學生一般優越感強、外向、興趣廣泛。而農村學生普遍內向,貧困生甚至產生自卑心理。同學之間不懂怎樣溝通和相處,缺乏寬容之心,有些遇事不冷靜,一點小事大動干戈;有些遇事控制情緒不積極溝通,矛盾壓在心理,時間長了雙方產生心理隔閡;有些學生因為缺乏人際交往經驗,常有孤獨感和不安全感,內心困惑,無聊空虛,對學習、生活喪失信心。部分學生在虛擬的網路世界尋求解脫,對現實生活中的人際關逐漸疏遠,長此下去勢必嚴重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家庭環境的不利影響。大學生所成長的家庭環境對心理健康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越來越多的單親家庭製造了心理不健全的孩子,造成孩子成人以後的心理不健全。還有一些家庭教育方式不當,絕大多數獨生子女長期生活在家長的過分保護下,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對外交往也是依賴父母,孩子不知道怎樣與人相處,導致成人後處理不好人際關係。另外有些學生因家庭貧困而感到自卑,不善溝通,少言寡語,不合群,從而產生一些心理健康問題。

  情感方面的困惑。升入大學校園後學生在生理和心理上日趨成熟,性心理的發展使很多大學生渴望瞭解異性,渴望擁有美好的愛情,這本身是正常的。但是由於大學生生活經驗欠缺和戀愛觀不正確,情感方面引發了一系列的情感心理問題。有些學生感覺孤單、空虛想借談戀愛尋找精神慰藉;有些學生因看到周圍同學都在戀愛,就隨波逐流,談戀愛儼然成為了大學生的一種時尚;當然也有些男女學生因愛而愛,其中包括三角戀的、單相思的等等。很多大學生把戀愛當成了生活的全部,陷入其中不能自拔,一且失戀就產生心理失衡,憂鬱、嫉妒。長期精神萎靡不振,甚至做出一些傷人、輕生等不理智的行為;還有一些大學生因為對性知識、性行為缺乏必要的理解和認識,性心理方面的問題成為了一些學生更加沉重的心理負擔。

  就業壓力增大。隨著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畢業分配被市場經濟體制下的自主擇業所代替,隨著專業方向、家庭背景等的差別,學生在擇業方面存在很大差異。有些學生對社會和自身缺乏正確的認識,面對激烈的競爭,或表現出缺乏自信、眼高手低或過高估計自己,受挫後情緒低落。有些學生只看到社會陰暗面,對前途失去信心,長期處於焦慮、煩躁、之中,從而產生心理問題。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對策

  1、規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體系。

  多年來的實踐經驗告訴我們,通過對心理健康教育加強管理,能夠對學生的心理健康起到較好的效果。這個主要依靠管理層通過完善校園內部各個單位的心理健康管理體制來完成,首先以寢室為基本單位,對問題學生的生活、學習等情況細緻掌握,彙總到班級,班級有專人負責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機構定期彙報各班學生心理健康情況。各個層級之間及時溝通及時反饋,發現心理問題及時解決於萌芽狀態,這樣才不至於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

  2、充分發揮心理諮詢作用。

  離家的大學生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很多問題要靠自己解決,由於經驗缺乏,涉世不深,很多問題解決不好引發諸多煩惱,內心矛盾重重。很多同學成長中和父母缺乏溝通,又不願把心事告訴老師、同學,心理問題就不能及時得到調節。從而產生心理疾病。如果學校的心理諮詢機構高效、正規,學生就可以藉助諮詢排解抑鬱。高校可以建立心理諮詢室或者利用網路進行網上心理疏通,個別諮詢、團體諮詢、書信諮詢、熱線諮詢皆可,對學生個人資訊要採取保密措施。通過各種形式的諮詢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優化心理素質。同時通過心理諮詢可以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更好地適應環境,對大學生自我發展有利。

  3、有針對性地開展校園文化活動。

  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是與健康的社會環境和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分不開的。良好的校風對學生的心理素質會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團結友愛的作風是學生形成群體凝聚力、集體榮譽感的土壤。高校要抓住這種優勢展開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比如利用校廣播站、校報、宣傳欄、網路等方式,使學生之間形成和諧、團結、互助的關係,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高校可以定期藉助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如演講、心理劇、心理健康主題班會等活動形式開展工作,鼓勵廣大學生積極參與,營造寬鬆舒適的環境,有利於學生認識自我,充分發揮自我同時增強團隊意識。

  4、建立高效的心理健康教師隊伍。

  現在高校大學生獨生子女佔據多數,這些學生普遍欠缺獨立生活能力,依賴性比較強。進入大學後如果老師能夠生活上多關心精神上多安慰,他們的心理問題可以不同程度的有所緩解。高校很有必要建立一支心理健康教師隊伍,專門從事大學生尤其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最好配備專職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師,區別於專門從事學生日常管理的高校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儘可能建立以專職為主兼職為輔的穩定的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同時也要重視發揮輔導員、班主任和其他從事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教師的優勢,對這些教師可以進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業務培訓,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列入日常管理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