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典故背水一戰

  背水一戰的意思是比喻與敵人決一死戰。背水一戰有什麼精彩的典故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閱讀!

  背水一戰的解析

  【成語】: 背水一戰

  【拼音】: bèi shuǐ yī zhàn

  【解釋】: 背水:背向水,表示沒有退路。比喻與敵人決一死戰。

  

  秦朝滅亡後,項羽和劉邦又展開了一場戰爭,這就是歷史上的楚漢相爭。

  劉邦手下有一員大將,名叫韓信。韓信本來是淮陰人,項梁起兵以後,路過淮陰,韓信去投奔他,在楚營裡當個小兵。項梁死後,韓信又跟了項羽,項羽見他比一般兵士強,就讓他做個小軍官。

  韓信有好幾次向項羽獻計策,項羽都沒有采用。韓信感到十分失望。等到漢王劉邦到南鄭去的時候,韓信就投奔了漢王,被劉邦拜為大將。為了打敗項羽,奪取天下,他向漢王詳詳細細分析了楚***項羽***漢雙方的條件,認為漢王發兵東征,一定能戰勝項羽。漢王越聽越高興,只後悔沒早點發現這個人才。打那以後,韓信就指揮將士,操練兵馬,東征項羽的條件漸漸成熟了。

  公元前205年,韓信偷襲魏王豹,滅掉魏國。10月,劉邦又派他與張耳率幾萬軍隊向東繼續挺進,攻擊趙國。韓信的部隊要通過一道極狹的山口,叫井陘口。趙王趙歇和趙軍統帥陳餘立刻在井陘口聚集20萬重兵,嚴密防守。

  趙王手下的謀士李左車對大將陳餘說:“韓信這次出兵,一路上打了很多勝仗,可謂是一路威風,現在他又乘勝遠征,企圖攻下趙國,其勢銳不可擋。不過,他們運送糧食需經過千里之遙,長途跋涉。現在我們井陘山路狹窄,車馬不能並進,漢軍的糧草隊必定落在後面。這樣你暫時給我3萬人,從小道出擊,攔截他們的武器糧草,斷絕他們的供給,漢軍不戰死也會餓得半死。你在這裡堅守要塞,不與他們交戰,他們前不能戰,後不能退,用不了幾天我們就可活捉韓信。”但大將陳餘不聽,仗著兵力優勢,堅持要與漢軍正面作戰。

  韓信瞭解到這一情況,非常高興。他命令部隊在離井陘三十里的地方安營,到了半夜,讓將士們吃些點心,告訴他們打了勝仗再吃飽飯。隨後,他派出兩千輕騎從小路隱蔽前進,要他們在趙軍離開營地後迅速衝入趙軍營地,換上漢軍旗號;然後韓信又派出1萬人沿著河岸背水擺開陣勢。背水歷來是兵家絕地,一旦背水,非死不可。陳餘得知訊息,大笑韓信不懂兵法,不留退路,自取滅亡。

  到了天明,韓信率軍發動進攻,雙方展開激戰。不一會,韓信、張耳假裝敗退,向河岸陣地靠攏。陳餘則指揮趙軍拼命追擊。這時,韓信命令主力部隊出擊,背水結陣的士兵因為沒有退路,也回身猛撲敵軍。這時韓信埋伏的2000輕騎兵,見趙軍傾巢出擊,立即飛賓士入趙營,拔掉趙國的全部軍旗,換上漢軍的紅旗。

  趙軍無法取勝,正要回營,忽然營中已插遍了漢軍旗幟,於是四散奔逃。這時漢軍兩面夾擊,趙軍大敗。士兵們殺死了陳餘,抓獲了趙王在慶祝勝利的時候,將領們問韓信:“兵法上說,列陣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臨水澤,現在您讓我們背靠水排陣,還說打敗趙軍再飽飽地吃一頓,我們當時不相信,然而竟然取勝了,這是一種什麼策略呢?”

  韓信笑著說:“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們沒有注意到罷了。兵法上不是說‘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嗎?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麼能讓他們拼命呢!”

  這就是成語“背水一戰”的來歷,這個成語多用於軍事行動,也可用於比喻有“決戰”性質的行動,表示在沒有退路的情況下與敵人決一死戰。

  背水一戰的造句

  1. 接著,他們想上樓看看,這似乎是有點背水一戰的意味,他倆得相互壯膽,於是他們把手中的傢伙扔到牆角就上了樓。

  2. 戴維討厭在倫敦工作,因此他背水一戰遷移到蘇格蘭,在那裡買了一家小旅店。

  3. 背水一戰的周睿羊執白中盤擊敗柁嘉熹,把比分扳成1比2,成功挽救了一個賽點。

  4. 我頓時一計上心頭,眼看身邊就是一個水潭,若是推他下去定能將他制服,索性就把背水一戰的地點定在這裡,和他來個一決雌雄。

  5. 日本大眾黨主席渡邊喜美3日指出,作為自己宣佈解散眾議院的野田首相,居然不敢在小選舉區內背水一戰,是一個典型的明哲保身自戀者。

  6. 未免凌然困獸猶鬥且背水一戰反擊二人,二人聯名寫密信給駐紮在離島璃曉城中的凌然,勸他不如與他們聯手對抗天晟朝廷,然三人三分天下成鼎足之勢。

  7. 背水一戰的陳潔儀沒有逃過“走心派歌手一輪遊”的“魔咒”,成為首輪淘汰賽中率先出局的歌手。

  8. 武館正門的官兵早就被轟天雷炸亂了營,再加上不知主帥生死,撞上背水一戰的扈家好手,被殺的潰不成軍,四散逃亡。

  9. 而荊刺豬王此時也命令讓自己的手下也就是所謂的荊刺豬族勇士埋伏在裡面準備投槍投矛,背水一戰。

  10. 岳父大人,非小婿沉不住氣,實是此番背水一戰,勝負難測,如若有辱使命,小婿上不可覆命,下無以教人信服,這便如何是好?

  11. 八、西漢開國功臣,“拔旗易幟”“背水一戰”“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等成語典故均與其有關。

  12. “背水一戰”和“失街亭”是史上很有名的兩個戰例,前者勝,成就了軍事史上的神話;後者敗,又成為“紙上談兵”的一個活註解。

  13. 朱立倫如能擺脫包袱,為國民黨引入新血輪,提出新政策,將黨政戰力發揮到極致,藍營團結背水一戰,未必就沒有逆轉勝的機會。

  14. 本報記者劉偉3月1日,京粵大戰第三場將繼續進行,丟掉賽點的廣東隊面臨背水一戰的絕境,不甘心被橫掃的八冠王決心殊死一搏。

  15. 運籌帷握的比利打破常規,運用資料分析挑選球員,與傳統智慧背水一戰,過程被球迷、傳媒甚至球員教練等人抨擊,直到球隊表演谷底反彈,上演奇蹟一幕……

  16. 我們要抓住今後幾年的難得機遇,增強發展信心,依靠自身努力,背水一戰、逆勢而上,千方百計地把發展抓上去。

  17. 卓鋼受命於危難之時,出任北藥集團總經理兼北藥總廠廠長,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帶領職工奮力拼搏,臥薪嚐膽,背水一戰,歷經千難萬險,終於扭虧為盈。

  18. 這次競拍本著背水一戰而來,所以開始才使用了這個敲山振虎的手段,意思是,掄起中品靈石,你們風家根本不是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