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養生茶飲

  秋燥與秋乏,是人們秋季養生必須注意的問題。這個時候,適量飲用養生茶,既防病又養生,事半功倍。下面給大家分享,希望大家喜歡。

  推薦

  1、羅漢果五花茶

  秋季喝涼茶就不全要選擇清熱解毒的,而應選擇清潤養肺的。關鍵看成分,羅漢果比較適合秋季降火之用,另外還有竹蔗、玉竹、麥冬都非常適合秋天飲用。羅漢果五花茶具有去痰火除燥咳等功能。一般放涼飲用,在天氣轉換時喝最適合。同時此茶味道中帶有5種乾花的濃郁花香,口感不錯。

  做法:將羅漢果用流動水沖洗乾淨,同紅糖、金銀花、葛花、雞蛋花、木棉花和槐花一起放入湯鍋中。在湯鍋中加入冷水,用大火煮沸,再轉小火慢慢煮約2小時。待鍋中餘下的湯水僅剩1/3時,將料渣濾除即可。

  2、胖大海茶

  中醫認為胖大海主要有兩大功能:一是清肺利咽,二是清腸通便。因此,它常用於感冒咽痛、乾咳無痰、慢性咽炎、熱結便祕等症。風熱感冒常會引起咽喉腫痛,每次泡上1~2枚胖大海,代茶飲3~5天,能緩解咽喉不適。胖大海茶具有清熱潤肺、利咽解毒的作用。

  做法:胖大海3枚,冰糖適量。先將胖大海用溫水洗淨,再與冰糖一起用沸水沖泡15分鐘,每日1劑,代茶飲用。

  3、橄竹梅茶

  鮮橄欖性平,味甘酸,能清肺利咽,生津解毒,中醫素來稱橄欖為“肺胃之果”,對於肺熱咳嗽、咯血頗有益,同時果肉中富含膳食纖維,適用於咽喉腫痛症狀,對於經常使用嗓子的職業人群如教師、導遊、客服等來說,更有良好的護嗓功效。橄竹梅茶有清肺潤喉之效。用治久咳及勞累過度所引起的失音,治急、慢性咽喉炎等。

  做法:鹹橄欖5個,竹葉5克,烏梅2個,綠茶5克,白糖10克。加水共煎取汁。日2劑,每劑煎汁1杯,溫服之。

  4、百合冬花飲

  款冬花性味辛、溫,為潤肺止咳良藥。中醫處方里,款冬花的使用率很高,主要對肺虛久嗽、肺寒痰多的咳嗽最為適用。百合冬花飲適合秋冬咳嗽,咽喉幹痛,略見有痰者,對支氣管炎、哮喘可作輔助治療。

  做法:百合30~60克,款冬花10~15克,冰糖適量。將二藥同放砂鍋中,加水浸泡半小時後,先大火後小火煎煮兩次,每次20分鐘。兩汁合併後加入冰糖。

  5、生甘草茶

  生甘草有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的功效,甘草生用,其清熱解毒、潤肺止咳的功效更為突出,特別適用於痰熱咳嗽、咽喉腫痛的咽炎患者,可單用煎服,也可與桔梗同用,以增加宣肺祛痰、利咽止痛的功效。

  做法:取桔梗3克,甘草6克,加開水燜泡20分鐘即可飲用。

  6、蘿蔔茶

  老話兒說:“吃著蘿蔔喝著茶,氣得醫生滿地爬”。此茶能清肺熱、化痰溼,加少許食鹽既可調味,又可清肺消炎。

  做法:主要選用白蘿蔔100克、茶葉5克,先將白蘿蔔洗淨切片煮爛,稍微加點食鹽調味,再將茶葉沖泡5分鐘後倒入蘿蔔汁內服用,每天2次。

  秋冬季養生祕訣

  1、養陰注意多喝水

  乾燥的秋冬季每天通過面板蒸發的水分在600毫升以上,因此補水必不可少。一個成年人每天喝水的最低限度為1500毫升,而在秋天喝2000毫升才能保證肺和呼吸道的潤滑。

  雖然為了健康、減肥、美容等推薦每天多多飲水,但是在不口渴的情況下,一次性飲用大量的水,違反生理需求,就會造成反效果,水分超越身體必要量,細胞中水分含量上升膨脹,最壞的結果會引起“水中毒”,危害生命。正確的飲水量要根據個人每天的日常活動量進行調節,正常情況下,每天至少飲用1.5~2L水。每次的飲水量控制在1~2杯。

  2、穿衣注意保暖

  有些人比較粗心,天冷了沒有及時新增衣服;有的人為了漂亮,本來穿得就少,還不扣外套。一早一晚天冷風大的時候,腹部很容易受寒。尤其是脾胃虛寒的女性,一旦遇到天冷,就會肚子疼、拉肚子,這是胃腸道的一種自然反應,最好最省事的辦法就是多穿點,尤其是把腰腹部包得嚴實點。

  選擇冬裝的首要標準就是保暖。在眾多的衣料中,羊毛、氯綸、腈綸、蠶絲、醋脂粘膠棉保暖性最高,而錦綸、丙綸、滌綸的導熱性較高,不太適合用於禦寒。衣料中所含的空氣越多,保暖性就越好。厚的羊毛織物和蠶絲含空氣量大,保暖性就好。尤其是羊毛織物的氣孔不是直通的,因此,保暖性更佳。

  3、朝喝鹽水晚喝蜜

  入秋後會經常覺得口渴,光喝白開水,不能抵禦秋燥。人體水分,很快會被蒸發或排洩出體外,所以,應該“朝朝鹽水,晚晚蜜湯”。就是白天喝點鹽水,晚上則喝點蜜水,這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同時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祕,一舉三得。

  鹽有清熱、涼血、解毒的作用,清晨起床後空腹喝一杯淡鹽水,有利於降火益腎,保持大便通暢,改善腸胃的消化吸收等。蜂蜜有補中、潤燥、止痛、解毒的作用。每天睡覺之前取蜂蜜10~20毫升,用溫開水調服,不僅可以健脾和胃、補益氣血,還有鎮靜、安神、除煩的作用。此外,鹽水和蜂蜜水還有防止血壓升高的效果。鹽中含有大量的鈉,可能會引起血壓升高,而蜂蜜中鉀含量較高,有助於排出體內多餘的鈉。

  4、飲食注意預防秋燥

  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為主的食物,比如:芝麻、核桃、糯米等。還可適當多吃些辛味、酸味、甘潤或具有降肺氣功效的果蔬,特別是白蘿蔔、胡蘿蔔。秋分養生雖然以多吃“辛酸”果蔬為主,但也不可吃得太飽太撐,以免造成腸胃積滯。值得提醒的是,秋分後寒涼氣氛日漸濃郁,如果本身脾胃不好、經常腹瀉的人,水果吃多了容易誘發或加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