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學好高三生物

  高三教師在生物教學過程中不僅是讓學生理解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和策略,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三生物學習策略

  一、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一名學生對一門學科感興趣時,他往往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不怕困難,勇於探索。興趣是學生學習活動的重要動力。學生一旦有了學習興趣,注意力就會高度集中,思維就會異常活躍,學習活動就會隨之變得愉悅輕鬆,從而使學生高效率地掌握知識技能。生物學科也是如此。因此,培養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對提高學習成績有很大的幫助。

  二、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學習方法的優劣是學習成敗的關鍵,要想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必須掌握科學、高效的學習方法。

  ***1***注重構建知識網路

  在學習生物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理清每一章的基礎知識和基本內容,把所學內容有機地聯絡起來,構建出一張網路圖,這樣就能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個整體的認識。例如,在教學《生物的新陳代謝》這一節時,我們圍繞代謝學習了植物的代謝和動物的代謝。植物的代謝包括光合作用、植物對水分的吸收和對礦質元素的吸收利用,動物的代謝主要是人體內三大營養物質的代謝,而動植物的代謝都有酶的催化和能量消耗,同時都有細胞呼吸。我們可以根據這些知識構建一張網路圖,把各節之間既有遞進關係也有並列關係,互相聯絡、互相滲透的內容,有機地聯絡在一起。

  ***2***採用靈活多變的學習方法

  靈活的學習方法能把生物課本中繁多的知識點區別開來,可幫助學生有效記憶。巧用比喻化疑難,採用比喻的方式把糖類和ATP比喻成家裡的糧食和口袋裡的現金。妙用詩詞添興趣,如物質出入細胞膜有兩種方式:一是自由擴散,可形象地表述為“飛流直下三千尺”,“飛流”表明不需要能量,“直下”表明從高濃度到低濃度,且不需要載體。二是主動運輸,可形象地表述為“逆水行舟用力撐”,“逆水”表示從低濃度到高濃度,“行舟”表示需要載體,“用力撐”表示需要能量。再如,講到“生物的保護色”時,教師可以引用楊萬里的詩句“: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口訣諧音助記憶,如有絲分裂時期特點記成:前期“兩失兩現一散亂”;中期“赤道板上整齊見”;後期“點分數增均兩極”;末期“兩失三現一重建”。又如原核生物:一***衣原體***支***支原體***細***細菌***線***放線菌***藍***藍藻***子。

  三、注重理論聯絡實際

  生物學的理論知識與自然、生產、生活都有較密切的關係,在學習生物過程中,要注意聯絡這些實際。這樣才能既有利於紮實掌握生物學知識,也有利於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如講“無氧呼吸”時,我從長跑、做泡菜、制酒等方面發揮。例如,長跑後我們總感到腰痠背痛,是因為長跑時氧氣供應不足,我們的體細胞會進行少量無氧呼吸產生乳酸,組織裡乳酸積累過多會使人腰痠背疼。在無氧條件下,乳酸菌可進行乳酸發酵產生乳酸。適當的酸味正是我們所喜歡的,這就是泡菜比新鮮蔬菜儲存時間長不易腐敗、味美可口的原因。又如,制酒時為什麼要密封?因為酵母菌在無氧條件下會進行無氧呼吸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制酒時若密封不嚴,酒麴就會進行有氧呼吸降低酒精產量;如果酒麴不純,混有乳酸菌,則制酒的同時產生乳酸,就會降低酒精的質量。再如,為什麼人會有“白化病“”白痴病”?為什麼要禁止近親結婚?為什麼說人不是上帝或神創造的,而是從古類人猿進化來的?為什麼人類要保護鳥類?對於諸如此類的問題,我們都應當運用正確的理論去合理解釋。這樣既能幫助人們瞭解真相,又能加深我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從而使人們能夠自覺破除迷信、反對邪教。

  四、充分利用上課時間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戰場,要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學生應當做好“預習—質疑—上課—小結—作業—複習”六個環節。上課前對所學內容進行預習,可以幫助我們熟悉課上要學習的內容,做好上課的心理準備。預習時對自己不懂的問題應進行質疑,想辦法弄懂,同時找出自己理解上的難點,從而才能有的放矢地去聽課。上課時要根據老師講課的順序主動自覺地思考,在理解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對重點和難點進行思考。要聽好課,還要善於抓課堂的要點,聽課筆記應該有摘要、有重點地記。課後要靜下心來,將當天課堂上所學內容認真進行思考、回顧、總結,對每章內容列出提綱,這樣可以使零散的知識形成清晰的脈絡,使我們對它的理解更為深入,掌握起來更系統、更全面。課下要按時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最後還要不斷地進行復習,以鞏固所學知識。

  高三生物學習的方法

  1.分析和綜合的方法

  分析就是把知識的一個整體分解成各個部分來進行考察的一種思維方法,綜合是把知識的各個部分聯合成一個整體來進行考察的一種思維方法,分析和綜合是生物學學習中經常使用的重要方法,兩者密切聯絡,不可分割。只分析不綜合,就會見木而不見林;只綜合不分析,又會只見林而不見木。

  2.比較和歸類的方法

  比較是把有關的知識加以對比,以確定它們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的思維方法。比較一般遵循兩條途徑進行:一是尋找出知識之間的相同之處,即異中求同;二是在尋找出了事物之間相同之處的基礎上找出不同之處,即同中求異。歸類是按照一定的標準,把知識進行分門別類的思維方法。生物學習中常採用兩種歸類法:一是科學歸類法,即從科學性出發,按照生物的本質特性進行歸類;二是實用歸類法,即從實用性出發,按生物的非本質屬性進行歸類。

  3.系統化和具體化的方法

  系統化就是把各種有關知識納入一定順序或體系的思維方法。系統化不單純是知識的分門別類,而且是把知識加以系統整理,使其構成一個比較完整的體系。在生物學學習過程中,經常採用編寫提綱、列出表解、繪製圖表等方式,把學過的知識加以系統地整理。

  具體化是把理論知識用於具體、個別場合的思維方法。在生物學學習中,適用具體化的方式有兩種:一是用所學知識應用於生活和生產實踐,分析和解釋一些生命現象;二是用一些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來說明生物學理論知識。

  4.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抽象是抽取知識的非本質屬性或本質屬性的一種思維方法,抽象可以有兩種水平層次的抽象:一是非本質屬性的抽象;二是本質屬性的抽象。概括是將有關知識的非本質屬性或本質屬性聯絡起來的一種思維方法,它也有兩種水平層次:一是非本質屬性的概括,叫做感性概括;另一種是本質屬性的概括,叫做理性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