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必讀文章

  高中生多閱讀一些優秀的文章,對語文的寫作有一定的幫助,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1:清華北大並不遙遠

  好像很多人想象中考清華北大的人都得是天才,一般人再努力也只能靠浙大復旦上交,而清華北大的人都是輕輕鬆鬆拿下高考的。尤其是現在,只剩下半年的時間,好像該放棄看起來遙不可及的夢想了……我只是想作為一個非牛人類來勸學弟學妹,一切都來得及,一切希望都還在。只要你努力。  本人不牛,相當不牛。中考的時候比A班的線高了兩分進來的,高一的時候在班級排了40多名。當時班級一共52人,還有5個學文的,我記得後來反省的時候發現自己其實是理科生的倒數第五。雖然是在A班,在學年也得排到300多名***這個是我在大辦公室偷看的某個老師的學年分數段-人數統計表得出的結果***。百分制的小考試數學一般是60多分,150分制一般是90~110分之間;物理一般也就是60~80之間:雖然絕少不及格,但是幾乎從來沒上過平均分。以上部分是論證我並非一頭牛。我很羨慕班級裡面的幾頭大牛,什麼東西都懂,什麼題都會做。人家半小時答完的卷子我得寫一個小時交上去的時候還有很多地方空著。平時人家寫N本練習冊寫完了11點準時睡覺,我光寫一本還得寫到後半夜一點兩點,有算不對算不出的題把自己逼得死去活來。那個時候我心裡非常不平衡,但是也必須面對這個事實:一般人和牛人是有差距的。人家牛人平時嘻嘻哈哈玩得很Happily的同時,依然保持著題量上對我的完勝。三年五年十年,金考卷銀考卷四大名輔試題調研,三尺講臺3+X優化設計大鑰匙……抱歉我不是牛,我寫不完。牛人也許也寫不完,但是人家寫3本大的加上點試題調研之類的調劑品還是很輕鬆的,然後同學再問他們點難題,於是乎幾乎沒有沒見過的題了。這就基本可以解釋了,為什麼有的人學習看起來很刻苦很努力很用功,有些人看起來很輕鬆,但是輕鬆的人的成績要遠遠好過刻苦的人。不是因為輕鬆所以成績好,而是因為牛,所以看起來輕鬆。做題帶來成績,這個永遠是毋庸置疑的。

  我在高三確定了兩件事:第一,我不是大牛;第二,我要上清華。清華又沒說只有輕輕鬆鬆的大牛才可以考,雖然我不是牛,但是我可以發揚牛的精神。每天少睡幾個小時,拼了一陣。數學終於有了點起色,能到120以上了。後來考了一次140,信心就徹底樹立起來了。最牛的人可以把競賽題當高考題做,但是不牛的人只要做好高考題,一樣可以考高分。分數高不高,跟人牛不牛,沒有必然聯絡。我們只要高考而已,每個人都說高考題簡單,那就把簡單的都做對,就OK了。***勵志一生 ***其他科目也都差不多。基本上都是拼了一陣,專學一科,然後就上來了。說起來很簡單是吧?我當時每天早上5點半起來,晚上一點以後,一般是兩點左右睡覺,白天困了用咖啡頂著……同桌很嚴肅地跟我說你再這樣你會死的,但是事實證明了人遠遠沒有那麼脆弱。這個作息時間也就是聽著可怕,其實做起來習慣了發現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寒假我覺得在家的學習狀態不好,所以一直跟外地的同學住校,在寢室什麼都沒有的狀態下一心撲在習題上。放假之後天天去圖書館的自習室。各科高考題基本做全了。於是信心就有了。更重要的,努力不只是一種途徑,更是一種信念。你能為了自己的一個理想去不顧一切的奮鬥,這是很難得的人生經歷。當然作為一個不牛的人,成績肯定仍然不是很牛的樣子。一般是班級15名左右,學年名次在50左右徘徊,偶爾能進40。一模學年80多,有些鬱悶。二模130多,更加鬱悶。三模180多,我沒崩潰我父母先崩潰了。當時我寫給自己兩句話:永遠相信自己,永遠不放棄希望。一個高考而已,老子還搞不定你?四模21。然後就高考了。然後就上了清華。

  我終於用自身的努力證明了這一點:考清華北大沒有想象中那麼遙不可及,只要付出努力,天賦上的差距是可以彌補的。關鍵詞只有兩個:努力,自信!

  篇2:苦難的價值

  人生的珍貴在於每個人只有一次,理應活得瀟灑輕鬆,然而,多數人卻不能如願以償。飢餓、疾病、失戀、流浪等煩惱,常常纏繞著人生。因此才有人說,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

  生活告訴人們,自然界的季節可以重複,拉斷的琴絃可以更換,演糟了的戲可以重排,唯獨人生沒有第二次。如何面對人生的苦難,這是一個活著的人必須回答的課題。當然,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答案。在1944年聖誕節到1945年元旦的一個星期當中,德國集中營裡的死亡率大為增加。為什麼?人們分析這種現象並非因為環境惡劣,而是因為大多數俘虜都抱著一個天真的希望,以為他們會在聖誕節重歸故里。當佳節漸漸逼近時,佳音依然杳然,於是他們萬念俱焚,大大削弱了身體的抵抗力而引起大批死亡。哲學大師尼采有句名言:“懂得為何而活的人,幾乎任何痛苦都可以忍受”。相反,看不到個人生命的目標,覺得活下去沒有什麼意義的人是最悲慘的。而這種人在聽到鼓勵和敦促時的典型反應便是:“我這輩子再也沒有什麼指望了。”假如一個人在困境中有如此感受,那將是一首生命的輓歌。

  記得一位恩師在我逆境時曾對我說:“人出世的第一聲是啼哭,而不是笑!”十多年過去了,這句富有深刻哲理的話,至今記憶猶新。是啊,人世間找不到十全十美的事物,人生經受苦難折磨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活出意義來》一書的作者弗蘭克博士,曾是二次大戰中集中營裡的一名囚犯。他的雙親、哥哥、妻子不是死在牢裡,就是被送入毒氣室,一家人僅有他和妹妹得以倖存,但他的精神和覺悟,卻在烈火中冶煉出了真金。這位精神醫學家在慘絕人寰的環境裡經過觀察研究,終於寫出了揭示人類命運的這部精神產品。山東聊城有一位青年高考落榜後,面對一貧如洗的家境、疾病纏身的父母,毅然走出家門去濟南撿破爛為生,一干就是八年,常常居無定所,食不果腹,寒冬臘月蜷縮街頭也是常有的事。為了維持全家人的生活、供弟弟讀研究生,他竟然將自己每天的生活標準控制在一元以下,艱苦的生活條件使他的體重下降到45公斤。然而,硬是靠著對生活的信心,他一面拼命掙錢,一面勤奮學習,先後在全國有影響的報刊上發表了幾十首詩歌。作家出版社還專門為他出版了個人詩歌專集,他在好心人的幫助下上了山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圓了他多年的大學夢。

  可見苦難與不幸是人生的伴侶。輕易得到的幸福,人們往往不知珍惜;只有經歷過不幸的人,才知道幸福的珍貴。苦難的意義正在於此。

  生命科學家告訴我們,時間與空間才是恆定的主人,人只是匆匆的過客。只有我們自己成為人生的真正主人,才能從容面對苦難,才能創造出無悔的人生,才能去追求高質量的人生。

  篇3:高三是一場生命之舞

  春朝,幼苗破土,瘋狂地長高再長高,那是小苗的夢在舞;夏晨,碧水漣漣,彩花輕顫,那是風兒的心在舞;秋日,黃葉紛飛,流連複流連,那是葉在用生命起舞;冬夜,雪花飄飄,盤旋再盤旋,那是白雪在用靈魂起舞。

  高三就是如斯之舞,戴著鐐銬的希望之舞。

  走出了高一的漫不經心,褪去了高二的心浮氣躁,我們點燃夢想的燭,擦亮希望的燈,在這光與影奏出的旋律中從容起步。

  18歲,不再抱怨鐐銬的沉重。父母的期待,老師的叮嚀,明天的美好,群星一般在高三的夜空中閃耀。我們願意承擔這份重量,因為那裡面有生命的厚度;我們全心珍視這份沉重,因為那是人生中最和煦的春色。

  18歲,不再抱怨鐐銬的束縛。開始注意父親的白髮,開始心疼母親的皺紋,開始諒解老師的苦心。18歲的生日,不要派對,不要蛋糕,不要禮物,只想一個人凝心細數十八年歲月裡擁有的,失去的,珍惜的,渴望的……我們願意接受那些束縛,因為那是造物者的饋贈;我們用心欣賞那些束縛,因為那是生命中最幸福的牽絆。

  高三是一場舞,戴著鐐銬的生命之舞!

  我們不憚於承擔責任,我們不畏懼命運的挑戰,我們將用鐐銬敲擊出悅耳的節拍,在流年的影裡隨風翩飛……

  留下昨日的彷徨,帶走今日的堅定;留下昨日的憂傷,帶走今日的激情。

  我們自信,因為我們不曾荒廢一分一秒。我們無愧於師長,無愧於自己,無愧於時間!

  我們永不言敗,因為我們年輕。跌倒了怕什麼?爬起來,拍拍褲腿,繼續前進!

  我們無悔,因為有昨天的汗水,今天的打拼,明天的夢想。我們將在這流金韶華中,舞出生命中最美的軌跡!

  只要有夢,便有希望;只要付出,便有收穫。待到心花長開之時,再相約在這逐夢的旅途,一同尋找那些活力四射的身影,一同回憶這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一同回首這段用青春舞出的生命的軌跡。

  以上就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