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數學運算律教學設計

  明確教學目的、任務,體現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這都是一個優秀的教學設計應該做到的。下面就讓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吧,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篇一

  一、教學內容和編排結構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是初步理解加法和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能應用交換律驗算加法和乘法的計算,能應用這些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乘法分配律涉及到三步計算,並且學生理解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放在四年級***下冊***結合三步計算的教學加以安排。

  教材分兩段編排:第一段教學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應用加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第二段教學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應用乘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

  二、教材編寫特點和教學建議

  1.結合學生熟悉的問題情境,幫助學生體會運算律的現實背景。***教材第56頁***

  在加法運算律的教學中,教材安排了計算操場上跳繩、踢毽子人數的場景,乘法運算律的教學安排了計算踢毽子的人數,計算參加跳繩比賽的人數等熟悉的問題,便於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分析比較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出運算律。並且學生可以以解決問題的結果為依託,經歷探索運算律的過程。同時,教材在“想想做做”和練習中還注意安排一些實際問題,讓學生藉助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和認識運算律。

  2.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經歷運算律的發現過程。

  學生在第一學段的學習中,對加法和乘法的一些性質和規律已經有所瞭解,本單元的教學要著重幫助學生把這些零散的感性認識上升為規律性的理性經驗。教材引導學生探索加法運算律的過程十分細膩,探索乘法運算律則逐步放手,為學生留下較多的探索空間。要切實引導學生經歷探索加法運算律的過程:***1***引出一個例項。教材以跳繩、踢毽為情境,在提出問題後,引導學生列出不同的算式,由於28+17和17+28的得數相同,可以用等式表示,初步感知“28和17相加,交換位置,和不變”。***2***寫出一些類似的等式。要組織學生切實計算結果,是否相等。***3***進行觀察和比較。在充分感知大量具體等式的基礎上,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概括自己的發現。***4***用個性化的符號表示。體會多樣的表示方法的共同點,加深對交換律的認識,發展符號感。***5***用字母表示,提升對運算律的認識和理解,體會字母表示的簡潔性和概括性。對乘法運算律的教學,要幫助學生把探索加法運算律的經驗運用到乘法運算律中來,給學生創設更多自主探索的空間。

  3.在具體情境中逐步學會合理靈活地使用運算律,理解和掌握簡便演算法。

  教材的安排注意“前有孕伏,中有突破,後有發展”。“前有孕伏”指在教學使用運算律簡便計算之前,教材以不同的形式幫助學生感悟算式中數的特點。比如教學應用加法運算律簡算之前,在第58頁“想想做做”第1題的後兩題三個數中有兩個是可以湊成整十和整百的,第2題也安排了這樣的例子。“想想做做”第4題讓學生比較哪道算式的計算簡便,第5題找出兩片樹葉上數的和是100,都為學生學習加法運算律做了有效的孕伏。小精靈兒童

  “中有突破”,指的是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經歷嘗試計算和比較的過程,經歷交流和反思的過程,形成計算前觀察資料特徵的意識,加深體會運算律可以改變運算順序,從而使計算簡便。教學中還要注意讓學生說說運用了什麼運算律,體會簡便運算的合理性。

  “後有發展”,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簡便運算的題型及時擴充套件,提高學生靈活運用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的能力。學習加法運算律後,第60頁“想想做做”第3題,安排了一個數加接近整百數的簡算;在學習乘法運算律後,在第63頁“想想做做”第8、9題,安排了一個數乘兩位數可以改寫成連續乘兩個一位數的簡算和一個數連續乘兩個一位數可以改寫成乘這兩個一位數的積的簡算,允許學生自主選擇比較簡便的計算方法。二是引導學生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在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形成觀察算式的特徵合理靈活地進行計算的意識,感受簡便運算的實際價值。

  三、學情分析

  本單元教學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乘法交換律、結合律,以及應用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經過三年多時間的四則運算學習,並對這些運算定律已經有一些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通過一些例項來引導學生進行概括的。本單元先教學加法的運算律,再教學乘法的運算律;先教學交換律,再教學結合律;先教學運算律的含義,再教學運算律的應用。這樣安排有三個用意:首先是由易到難,便於教學。交換律的內容比結合律簡單,學生對交換律的感性認識比結合律豐富,先教學比較容易的交換律,有利於引起學生探索的興趣。其次是能提高教學效率。交換律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活動可以遷移到結合律,加法運算律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活動可以遷移到乘法運算律,遷移能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再次是符合認識規律。先理解運算律的含義,再應用運算律使一些計算簡便,體現了發現規律是為了掌握和利用規律。

  四、育人價值:

  數學教學不僅要使學生獲得數學知識,還要發揮教學內容的育人功能,使學生在多方面有所發展。教材希望學生在本單元的教學中認識運算律並發展初步的推理能力。為此,教材設計了一條鮮明的教學線索,在發現運算律、總結運算律的時候,都給學生留出自主探索的空間,為學生安排了豐富、多樣、有效的學習活動。教材選擇編排的這些點狀的數運算規律固然需要學生去理解、記憶、掌握和運用,但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為使學生了解和掌握這些知識而教學,其更重要的教育價值是要承載起培養學生研究意識和能力的任務,承載起促進學生主動成長和發展的任務。從這個意義上說,加減乘除四種運算中所有“結構狀”的規律都可以成為育人的載體和豐富的資源。通過數運算規律探究的教學,抽象出一般的數學結論的過程。幫助學生了解知識創生和發展的過程,瞭解從偶然現象中去發現必然規律的一般方法,學生一旦掌握了發現的一般方法,也就有了不斷髮現乃至創新的需要和可能;幫助學生形成研究的科學態度,使學生了解和掌握研究的方法,體驗探索的艱辛和發現的歡樂,感受前人的智慧以及滲透其中的數學思想和方法。更深層次的意義在於:作為培養學生研究意識的載體,它不但提供了學生更多實踐和反思的機會,而且有利於學生整體地認識和結構化地把握這些數運算的規律;不但為學生的類比猜想和結構思考提供可能,而且有利於學生的主動探究和形成主動學習的心態;不但能使學生形成認知的結構化,而且有利於學生建立起結構化的思維方式。

  篇二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四年級***上冊***第109~110頁。

  教學目標

  1. 在對已學知識的整理和複習中,進一步理解加法、乘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能合理、靈活、正確地應用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

  2. 能聯絡生活實際運用加法、乘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 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1. 引導觀察。

  談話:下面是某新華書店銷售的三種圖書的價格。

  出示:

  書 名

  每本書的價錢***元***

  《數學故事》

  12

  《成語故事》

  15

  《科幻故事》

  18

  提問:觀察表格,你能從中獲得哪些資訊?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如:買一本《數學故事》和一本《成語故事》要用多少元?買三本書一共要用多少元?三年級有5個班,每個班買3本《數學故事》,一共要用多少元?等等***

  隨著學生的回答,投影出示學生所提出的問題,並對提出的問題進行整理。

  2. 解決問題。

  提問:同學們很會動腦筋,提出了這麼多數學問題,你想解答哪些問題?選擇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解答,並想一想才能怎樣比較快地算出結果。

  學生獨立解決自己所選擇的問題,教師巡視。

  反饋:你解決了哪些問題?是怎樣計算的?***著重交流是怎樣運用加法或乘法的運算律使計算簡便的***

  板書:12 + 15 + 18 12 × 3 × 5

  12 + 18 + 15 12 × 5 × 3

  比較:觀察上面的兩組算式,你想到了什麼?

  3. 揭示課題。

  談話:看來,我們在解決問題時,經常要運用加法、乘法的運算律,使計算簡便。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複習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律。***板書課題:運算律複習***

  提問:我們已經學過哪些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律?你想怎樣複習?通過複習達到什麼要求?

  [說明:從現實情境引入,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啟用學生學習的“興奮點”。注意對複習方法進行指導,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地位,增強了學生的主人翁意識。]

  二、 合作交流,知識梳理

  談話:下面就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本學期學過的運算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整理出來,並在小組內交流你整理的結果。

  學生獨立完成整理,教師巡視。

  學生中可能出現的整理方法有:舉例,文字描述,字母表示等。

  小組活動:同學們都用自己的方法整理了已經學過的運算律,請把你整理的結果和小組裡的同學一起分享,並討論一下,能把你們小組同學的各種方法整理在一張表格裡嗎?試一試。

  組織交流,由小組選派代表,交流整理的方法和完成的表格。

  根據學生的整理結果,完成下面的表格:

  舉 例

  文字描 述

  字母表示

  [說明:讓學生自己整理已經學過的運算律,便於學生加深對加法和乘法運算律的理解,同時,形成合理的認知結構。學生在這一過程中,也能體會到合作學習的作用,進一步增強與同伴合作學習的意識。]

  三、 鞏固練習,加深理解

  1. 填一填。

  出示題目:

  下面的計算分別應用了什麼運算律?在括號裡填一填。

  86 + 35 = 35 + 86*** ***

  72 + 57 + 43 = 72 + ***57 + 43****** ***

  76 × 40 × 25 = 76 × ***40 × 25****** ***

  125 × 67 × 8 = 125 × 8 × 67*** ***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交流。

  2. 辨一辨。

  出示題目:

  先在括號填上適當的數,再連一連。

  81 + *** *** = 0 + 81 乘法交換律

  16 × 4 × 25 = 16 × *** ***加法交換律

  184 + 168 + 32 = 184 + *** ***乘法結合律

  a × 56 × b = *** *** × 56 加法結合律

  學生獨立完成後,組織交流。

  3. 比一比。

  下面每組題的計算結果相同嗎?為什麼?

  ***1*** 88 + ***24 + 12*** ***2*** 28 × 15

  ***88 + 12*** + 24 7 × ***4 × 15***

  ***3*** 856 - ***656 + 120*** ***4*** 540 ÷ 45

  856 - 656 - 120 540 ÷ 9 ÷ 5

  要求:比較每組的兩道題,它們的計算結果相同嗎?各是應用了什麼運算律或運算性質?

  4. 算一算。

  出示題目:

  你能分別算出三角形、正方形中幾個數的和,圓中幾個數的積嗎?

  學生獨立完成後,全班交流演算法,並說一說怎樣算比較快。

  [說明:通過一組有層次的練習,引導學生在填一填、辨一辨、比一比、算一算等數學活動中,由具體到抽象地加深對運算律的理解,為靈活應用運算律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基礎。]

  四、 靈活應用,解決問題

  1. 下面是某校學生生活區今年上半年用電情況,根據相關資訊,解決下列問題。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比賽,求出一共用電多少千瓦時,看哪一組算得又對又快。

  分組彙報怎樣算比較快。

  提問:解決了上面的問題,你有什麼想對大家說的嗎?

  2. 下面是四***2***班馬小平同學閱讀三本課外書的情況統計。

  提問:根據表中資料,你能提出數學問題嗎?

  提問:怎樣分別求出每本課外書一共有多少頁呢?怎樣算比較快?自己先想一想,再獨立解決。

  學生獨立列式計算後,指名介紹自己的演算法。

  師生共同評價各種演算法,並總結應用運算律使計算簡便的方法。

  [說明:本環節為學生提供了兩個具有現實意義的數學問題,問題中沒有要求學生應用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但學生通過分析題中的資料,會發現這些題具備應用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的特徵,通過計算、交流、反思等學習活動,進一步感受運算律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的價值。]

  五、 全課總結,質疑問難

  提問:今天的這節課,我們複習了哪些內容?你有哪些收穫?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問題嗎?

  學生交流,並評價自己與同伴的表現。

  [說明:讓學生適時反思自己在本課學習中的所得,及時評價自己與同伴的學習行為、態度,大膽地說出遇到的困惑或困難,提出自己的觀點,有利於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提高學習效率。]

  六、 課後延伸,挑戰自我

  用簡便方法計算下面各題。

  995 + 996 + 997 + 998 + 999 125 × ***17 × 8*** × 4

  1 + 2 + 3 + 4 + 5 + 95 + 96 + 97 + 98 + 99

  25 × 32 × 125

  [說明:課後安排富有挑戰性的練習,不僅可以進一步深化本課學習內容,更為那些學有餘力的學生提供挑戰自我、超越自我的機會。]

  四年級《運算律》教學反思

  以學生身邊熟悉的課間活動:跳繩、踢毽子為教學的切入點,收集資訊,提出數學問題。在解決問題時,針對同一問題列出兩個不同的算式,對兩個算式進行觀察比較,喚醒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使學生初步感知加法運算律。在探索加法運算律的過程中,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在合作交流中經歷加法運算律產生的過程,同時也在學習活動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主要是滲透“觀察猜想——舉例驗證——得出結論”這一學習方法,這其中要注意方法的科學性,因為學生往往只通過一個例子就輕率的得出規律,這時教師就應該引導學生本著嚴謹科學的學習態度,只有通過大量的舉例驗證,得出規律,體驗不完全歸納的數學方法。到了加法結合律就讓學生嘗試運用這種方法自己去探索規律了。由於加法結合律是本課教學難點。教學中老師安排了三個層次,首先學生在觀察等式,初步感知等式特徵的基礎上模仿寫等式,在模仿中逐步明晰特徵。第二層次在觀察比較中概括特徵,通過“由此你發現了些什麼”引發學生由三個例子的共同特徵聯想到是否具有普遍性。從而得到猜想:是不是所有的三個數相加都具有這樣的特徵,再通過學生大量的舉例,驗證猜想,得出規律。


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