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該怎樣面對備考中的孩子

  在重要考試前,有些家長會比孩子更緊張以及心急。其實這在無形之中會給孩子更大的壓力。一旦發現孩子的學習方法有問題,家長切不可過分指責,當務之急是想辦法幫助孩子改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

  家長在孩子準備期末考試過程中的角色

  1、創造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以便讓孩子集中精力盡快完成作業。有些孩子喜歡一邊玩一邊做作業,為了幫助他們改掉這個壞習慣,家長應該給孩子做出好榜樣。在孩子努力學習的時候,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兒看電視。如果孩子在看書,家長們也不妨拿起報紙和書本與孩子一起充充電,如此可以創造出一種熱愛學***氛圍。

  2、合理制定作息時間。讓孩子明確什麼時候可以盡情地玩,什麼時候必須專心地學習,養成勞逸結合的好習慣。

  3、不指責、不抱怨。就算老師留的家庭作業確實過多,家長也不能當著孩子的面兒抱怨老師的不妥,而是應該強調家庭作業的正面意義,以免刺激孩子的厭學心理。

  4、萬萬不可替孩子寫作業。當孩子遇到不會做的題目,與其直接給出結果,不如用循序漸進的問題引導他們自己找出答案——很多時候,孩子無法解答一道題的原因僅僅是因為沒有充分理解題目的意思。通過這種方法,孩子學到的就不僅僅是一個答案,而是找出答案的解題方法和思維方式。

  5、掌握必要的寫作業技巧。有些孩子和家長總認為作業一定要有大塊的時間去做,比如自習課或者回家後再做作業,其實則不然。

  1首先,做好學習計劃,分析自己今天的作業按學科分都有哪些,有多少類,按照自己的情況,大致會用多少時間可以完成等等。對於不同類別的作業,利用不同的時間來處理,比如背誦、聽寫類的可以安排在課間和同學一起進行;朗讀可以在早晨進行等。

  2杜絕不良學習習慣,比如看電視寫作業、聽音樂寫作業等等,這樣容易分散自己的注意力,降低學習效率。家長們一定要幫助孩子認識到做作業不是為了應付老師或者課代表的檢查,而是為鞏固所學知識點。不要因為可能這項作業老師不檢查自己就偷偷不做了。這樣吃虧的只能是你自己。

  3如果因為某種特殊原因***如生病***實在不能按時完成作業,家長應立刻與老師溝通,切不可強迫孩子趕作業而影響睡眠,這樣得不償失。

  4如果老師留的作業實在太多了,這是家長最為難的時候。在來不及與老師溝通的情況下,我們可以讓孩子選擇性地完成作業,並在作業本上註明孩子是經過家長同意才這樣做的——這樣總比一樣都完不成好得多。但前提必須是孩子已經百分之百努力過,而家長也已經和孩子講明道理,並肯定孩子已經掌握了老師要求的相關知識。

  通用的複習方式以及考試指導

  1、先易後難

  就是先做簡單題,再做綜合題,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果斷跳過啃不動的題目,從易到難,也要注意認真對待每一道題,力求有效,不能走馬觀花,有難就退,傷害解題情緒。

  2、先熟後生

  通覽全卷,可以得到許多有利的積極因素,也會看到一些不利之處,對後者,不要驚慌失措,應想到試題偏難對所有考生也難,通過這種暗示,確保情緒穩定,對全卷整體把握之後,就可實施先熟後生的方法,即先做那些內容掌握比較到家、題型結構比較熟悉、解題思路比較清晰的題目。這樣,在拿下熟題的同時,可以使思維流暢、超常發揮,達到拿下中高檔題目的目的。

  3、先同後異

  先做同科同類型的題目,思考比較集中,知識和方法的溝通比較容易,有利於提高單位時間的效益。高考題一般要求較快地進行“興奮灶”的轉移,而“先同後異”,可以避免“興奮灶”過急、過頻的跳躍,從而減輕大腦負擔,保持有效精力。

  4、先小後大

  小題一般是資訊量少、運算量小,易於把握,不要輕易放過,應爭取在大題之前儘快解決,從而為解決大題贏得時間,創造一個寬鬆的心理基礎。

  5、先點後面

  近年的高考數學解答題多呈現為多問漸難式的“梯度題”,解答時不必一氣審到底,應走一步解決一步,而前面問題的解決又為後面問題準備了思維基礎和解題條件,所以要步步為營,由點到面。

  6、先高後低

  即在考試的後半段時間,要注重時間效益,如估計兩題都會做,則先做高分題;估計兩題都不易,則先就高分題實施“分段得分”,以增加在時間不足前提下的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