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政治課學法指導

  許多學生對學習方法的認識還處於感性階段,認為方法就是完成教師佈置的作業,老師叫我怎麼學我就怎麼學,只要勤奮就行了。作為學生,不僅要想學,還必須 “會學”,要講究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才能提高學習成績。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一***

  1、開設政治學法指導課。學法指導在起始年級初一尤為重要,時間一般是每兩週一課時,共開設一學期或一學年,把它列入政治教學計劃,當作一門學問來講授。具體講授的內容包括相應年齡的思維特點,記憶規律,讀書、複習、記憶的方法,分析相應年級學習內容的特點,並通過講授名人和優秀學生學習的事例,或對反面典型進行剖析等等。當然學法課有時也可以由學生自己來上,或請優秀學生介紹經驗,或採用學生討論式,形成學生自主學習和氛圍。

  2、在教學教程中結合具體的內容、知識點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如在閱讀能力訓練上指導學生從整體到部分去把握:通過標點符號或關聯詞語進行分層,抓住中心詞語概括出中心要義,找出蘊含的知識點,綜合形成整體意思。把這一能力遷移到解題方法上就大大提高了審題的能力;使學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激勵學生自覺去探索方法。

  二、量體裁衣,知已選“法”。

  方法本身沒有好壞之分,關鍵是否適合自己的特點。作為學生一定要積累學習方法,優化學習方法。學習方法並不是固定的,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學生首先要了解自己的特點,如自己接受新知識的能力強不強,自己的形象思維能力強還是邏輯思維能力強,自己的記憶能力早上強一些還是晚上強一些等,然後根據自己的這些特點制定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現實中很多學生在方法的選取上並沒有認真分析自己的情況,只是相信名人的推介,盲目模仿。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教師幫助學生全面地分析情況,用專業知識進行具體指導,落實學習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教學實踐中我給每個學生建立一個檔案,從性格、觀察力、思維能力、主觀努力、心理品質、成績變化等幾方面進行詳細記錄,並把成績繪製成曲線。通過對比分析把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分類,再作具體指導。通過分析,我發現學生的型別大致有四種:第一種,優秀型。雙基紮實,學習有法,智力較高,成績穩定在優秀水平。第二種,鬆散型。學習能力強,但不能主動發揮,學習不夠踏實,雙基不夠紮實,學習成績不穩定。第三種,認真型。學習很刻苦認真,但方法較死,能力較差,基礎不夠紮實,成績上不去。第四種,低劣型。學無興趣,不下功夫,底子差,方法死,能力弱,學習成績差,處於“學習脫軌”和“惡性迴圈”狀態。對不同型別的學生,指導方法和重點要不同.對第一種側重於幫助優生進行總結並自覺運用學習方法;對第二種主要解決學習態度問題;對第三種主要解決方法

  問題;對第四種主要解決興趣、自信心和具體方法問題。這樣可使學生避免陷入迷信“名家”或者盲目的境地,因此,在指導學生學習方法上一定要研究學生本身的特點,做到因材施教,“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才能卓有成效。

  三、循序漸進,不斷改進,不斷完善。

  認識需要不斷髮展,一種高效的學習方法的形成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一個不斷改進,不斷完善的過程。在學習中形成的方法只是基本的模式,在具體運用上要隨著內容的變化進行調整,才能保持其高效性。

  1、自我總結,不斷完善。在教學上我強調學會“知因預果,知果索因”,不斷提高自我完善的能力。每次測驗我都要求學生書面進行總結得失,我詳細進行批閱,藉以進行方法指導和激勵。

  2、收集靈感。為了使學習方法更適合自己,提高實效性,我要求學生在平時學習中注重點滴的積累,每人設有一個小冊子,隨身攜帶,把學習過程中的頓悟如對一個知識點的理解,對解題思路的領會,想到的未能理解的問題,某句說話的啟示等等都記錄下來,一點點進行積累,修正自己的方法,一定時期進行有價值的方法推廣,在實踐中提高,在實踐中完善。除此之外還必須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學困生方法指導,開發非智力因素等等。

  總之,對學生政治學習方法的指導,要力求做到提高認識與傳授方法結合,課上與課下結合,教師指導與學生探求結合,統一指導與個別指導結合,建立縱橫交錯的學法指導網路,促進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從而大大提高學習效率。

  我認為這就是最優化的學校學習。

  ***二***

  學生聽課的思路程序與教師講課的思路程序同步前進的聽課方法。聽課是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部分和關鍵環節。因為聽課佔了大部分時間,理解知識、掌握方法、形成技能、發展智力,主要是在課堂上進行的。所以,聽課要打主動仗,一定要使自己的“聽”與教師的“講”保持同步。所謂“同步”,就是懷著強烈的求知慾望和興趣,使自己的大腦處於高度的興奮狀態,帶著預習中的問題,緊緊跟上教師講課的思路,專心聽,一步不離地和教師一道積極去思考、去聯想、去分析、去探索,尋找出問題的答案。這樣眼、耳、腦並用,方能“心知其意”。反之,“心不在焉,視而不風,聽而不聞”,教師講得再好,新知識也無法接受。有的學生,思維往往落後在教師的講解後面,“跟不上步伐”,甚至對教師講的重點、難點,因聽不懂被“卡”住。面對這種情況,千萬別停留在那裡“死想”,而是先劃上記號,暫且承認它的正確性,留待課後再去解決,要馬上繼續跟上教師的思路,以便不影響後邊內容的聽講。善於積極思維的學生,往往又出現超載教師講課的速度,“野馬難收”,使同步聽課失去了意義。這部分學生也應該注意,既不要讓自己的思維滑得太遠,完完全全離開教師的思路,又不要放棄積極主動的獨立思考。要在聽懂的基礎上,把教師所講的重要論點、論據和分析論證的方法,用自己的話記下來,做到邊聽、邊記、邊思考,真正同步進行。

  發問探索法

  在學習過程中善於發現問題進行探索的方法。在同一教室裡聽同一位教師的課,教材和課時相同,大家的智力也差不多,有的人漫不經心,不由自主地被教師“牽”著鼻子走;有的思維活躍,深思揣摩,不斷提出“為什麼”。課畢,前者迷迷糊糊似懂非懂,無所補益;後者釋疑若干,獲益良多。可見發問探索法多麼重要!俗話說:“好問無須臉紅,無知才應羞恥”。不敢大膽地發問探索,結果使問題愈來愈多,學習無法深入,愈學愈被動。

  既要敢於發問探索,又要善於發問探索,這就需要我們獨立思考,刻苦鑽研。思考了、鑽研了就會不斷給自己提出問題,有所發現。有位成績優秀的同學給自己作了“五不問”的規定:已學過的基礎知識未經複習不問;教科書或主要參考書沒有看過不問;教師課後留下的問題未曾深入思考不問;找不到自己的矛盾所在不問;提不出自己的思路不問。學生在渴求知識的過程中,經過深思熟慮,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既積累了知識,又培養了愛思、多思、善思和探索的習慣。

  課堂筆記法

  在聽課過程記下必備知識的方法。“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做好課堂筆記好處是多方面的。第一,有助於抓住難點、重點和主要方法,便於課後再次回味教師的思路,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深化對課堂講授內容的理解;第二,有助於眼、耳、腦、手密切配合,協調活動,培養和提高感知、記憶、思維和寫作、速記的能力;第三,有助於把教師概括總結的知識提綱挈領地記下來,積累大量寶貴的資料,使所學知識系統化、條理化;第四,有助於課堂聽講全神貫注,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

  記聽課筆記要做到三點:①處理好聽記的關係。作聽課筆記,學生處於一種較被動的地位,往往因“聽”誤了“記”,或因“記”誤了“聽”。有的同學為處理好“聽”與“記”的關係,提出“三記三不記”,即:重點的問題記,疑難之點記,教材上沒有的記,次要的不記,教材上有的不記,易懂的不記。由被動轉為主動。②聽、想、記結合,以想為主帥。從上課到下課,埋頭死記,一股腦兒充當錄音機和記錄器,課堂上沒認真聽,更無暇思考,無暇消化,筆記雖記得很多,但腦子裡卻是一片空白,勢必影響聽課效果。有的同學抓住理解這一關鍵,總結了自己做筆記的方法:詳略得當選擇記,結合理解靈活記,抓緊時間迅速記,不懂問題特殊記。③定期整理筆記。應當在複習中定期對筆記加以補充整理。整理筆記的過程是個分析、歸納、綜合、邏輯思維的過程,不僅有利於知識的條理化、理論化,而且便於鞏固記憶和培養提高自學能力。

  精力集中法

  上課時,學生把全部精力集中於學習之中的一種方法。現在,我們有的同學心猿意馬,身在課堂,心在課外,不管教師講得多好,對他來說出是枉然。精力集中聽課的做法:①明確的聽課目的,課堂上便能較集中精力聽講,反之,坐在教室裡要做到全力以赴,較為困難,因為這樣的同學缺乏聽課動力。②耳腦並用,邊聽邊思考,向自己不時提出“老師講的論點是否與客觀事實相符?”“所提供的材料是否充分、全面?這些論據是否必然得出其結論?”等等問題。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思考,使自己的大腦處於興奮狀態,避免注意力的分散。③大腦活動同肌肉活動一樣,經過一定時間出現疲勞。每節課結束,要走出教室作短時間休息或活動一會兒,以避免大腦疲勞而反應力下降,思考力減弱,精力不集中。④邊聽邊作必要的記錄,以防止思想分岔。⑤加強鍛鍊,保持身體健康,才會有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

  集體討論法

  課堂上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們通過對教材內容開展集體討論進行學習的方法。政治課的集體討論,歸納起來有如下三種:①質疑問題性質的討論,即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大膽質疑問題,由教師將問題歸類,發動和組織學生對自己提出的難點、疑點各抒己見,開展討論,儘量求得自己解決。②精彩段落評議性質的討論。即把教材的精彩片斷交給學生,讓他們給予評議、鑑賞。③專題性質的討論。即根據教材內容,選擇恰當的專題,讓學生積極發表看法,引起爭論,促成對教材內容的消化理解。引導學生積極參加討論,不僅有效地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其口頭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