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冊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古詩兩首《詠柳》和《春日》是三年級下冊語文學習的兩首詠物詩文。本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參考!

  

  教學目標:

  1、會認4個生字,會寫7個全字,能正確讀寫“碧玉、妝成,裁出、剪刀、萬紫千紅”等詞語。

  2、背誦兩首詩。

  3、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熱愛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大體瞭解詩句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記背詩句是重難點。

  教學準備:

  收集兩首古詩的有關資料;背誦春天的古詩。

  教學安排: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背誦古詩,匯入新課

  師: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圖畫,許多詩人通過詩歌來讚美它,誰來背背有關春天的詩歌?***指名背通***今天我們還要隨著古代詩人賀知章和朱熹一起走進迷人曲春天,看著他們分別讚美了春天的什麼?

  二、先學習《詠柳》,自讀完成以下要求

  1.把詩歌讀正確、流利,認記生字"詠、絛",

  2.指名讀詩,提醒讀準“絛”“妝”“裁”

  3.根據註釋瞭解詩歌的大意。

  4.小組交流;互相釋疑,討論難點。

  三、朗讀古詩,理解詩意,體會感情

  1.指名讀詩句,說說自己對詩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機點撥:

  ***1***“碧玉妝成一樹高"這句裡把什麼比作什麼?***柳樹的枝葉比作碧玉***

  ***2***“綠絲絛”指什麼?為什麼說柳技是“綠絲絛”?***想象體會柳技的綿長和柔軟***

  ***3***說說自己對“不知細葉誰裁出”的理解和體會***體會柳葉的小巧整齊,體全大自

  然的偉大神奇***

  ***4***“二月春風似剪刀”又把什麼比作什麼?為什麼這麼比喻?

  3.結合理解,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1***自己練習讀,邊讀邊想象。

  ***2***指名讀,師生評議。

  ***3***以讀代講,師生合作:老師朗讀散文,學生用恰當的詩句來對答。

  師:你看那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裝扮的一樣,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掛下來的萬千柳條,柔軟綿長,隨風搖曳,多像綠綠的絲帶!

  生: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師:再看那小巧的新長出來的柳葉,細細尖尖的,整整齊齊的,是誰裁剪出來的呢?

  原來是二月春風這把剪刀裁出來的啊!

  四、背誦古詩。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指名背誦《詠柳》,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二、學習《春日》,自讀完成以下要求

  1.把詩歌讀正確、流利,認記生字“泗、濱”。

  2.指名讀詩,提醒讀準“勝”“泗”“濱”

  3.根據註釋瞭解詩歌的大意。

  4.小組交流:互相釋疑,討論難點。

  三、朗讀古詩,理解詩意,體會感情

  1.指名讀詩旬,說說自己對詩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機點撥:

  ***1***作者到泗水邊尋找春天,他看到了什麼?能想象都有什麼“煥然一新”嗎?***引導學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積累具體感知“無邊光景一時新”***

  ***2***“萬紫千紅”是說春天的什麼?能具體說說嗎?***藉助圖畫形象感知花兒的繽紛色彩,春天的美麗景象***

  3.結合理解,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1***自己練習讀,邊讀邊想象。

  ***2***指名讀,師生評議。

  ***3***以讀代講,師生合作:老師朗讀散文,學生用恰當的詩句來對答。

  師:在一個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邊尋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煥然一新了,全沒了冬日的蒼白和蕭瑟。

  生:勝日尋芳漸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師:人們尋常中都知道有春風,但要是真正認識它,只有在見到萬紫千紅的景象以後。你看,春風徐來,各種景象煥然一新,到處萬紫千紅,百花爭豔,有了春風,才有這無邊的美景。

  生: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四、背誦古詩。

  第三課時

  一、指名背誦《春日》,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二、識字寫字

  1.出示生字認讀:詠、碧、妝、裁、剪、濱、紫

  2.出主識記字形,集體交流:

  提醒:詠,用口吟誦,與口有關,故口字旁;泗、濱,與河水有關,左邊是三點水旁;絛,與絲織有關、左邊是絞絲旁。裁,與衣服有關,裡面是衣字:剪,用刀來剪,下面是刀字;妝,梳妝,女人常梳妝,右邊是女字旁。

  3.先描寫觀察重點筆畫,再集體交流:

  “裁”是半包圍結構,裡面“衣”字的最後一筆是點,不是捺;“濱”字第七筆是一筆撇,不是兩筆;“紫”字的下面“糸”不要丟掉一點。

  三、書寫練習。

  四、拓展閱讀:你還知道哪些描寫春天的古詩,互相交流,背誦。

  作業:

  背誦古詩給家人聽,默寫古詩。

  《古詩兩首》原文

  《詠柳》

  賀知章***唐***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賞析:

  這首詩歌已經作為了我們教育的啟蒙詩歌,特別是最後一句是千古名句。同樣,我不講析大家都知道的部分,只講析我對詩歌另外的一些理解。

  我先注意的是三個動詞:妝、垂、裁。三個動詞在每一句中的作用,大家可以試著默讀原句感受一下。一個“妝”字,本是動詞的,這裡有了名字效果,把化妝那個動作的名詞化,並且在擬人的時候,這個“妝”字不僅是有動作,還具形,也具神。給人一個少女在裝扮的圖景聯想,這樣的聯想就把柳樹在讀者心目中美化了。再看“一樹高”,按照常理來說,這三個字組合有些怪異,不合常規文理,甚至是語病的講法,但在平常講話中還是有這樣的講法,“一”這裡不是數詞,而是狀詞,全部、整個的意思。與前面四個字合起來看,讀者心裡明白了是怎麼一回事了。另外,“一樹高”是一個補語,起到說明“碧玉”的量和度,意思是整棵柳樹從上到下都是碧玉妝成。“垂”字並無新奇之處,因為柳葉本就垂的,但是,這裡的“垂”不僅表示出了狀態形狀,而且也表現出了一個垂的動作。能夠有這種意思的原因是前面一個萬條的數量詞,特別是後面一個“絲絛”,絲絛是很輕盈、輕柔、輕飄的東西,這樣“垂”字不僅僅是垂下來,還有了飄的形象,也是具形具神。裁這個動詞是人裁剪,“裁”也同樣是給讀者一個形象,而且,“裁”字還給人一個意思就是細緻和嚴謹,按照一定的規矩或者尺寸在裁,這樣裁字也有了神。而且,裁字還是有聲音的,“咔嚓、咔嚓”的聲音。這三個動詞,是非常形象地描寫,學生寫作文最缺乏的就是形象描寫。

  這裡還有一個“不知”的句式,魯迅先生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裡面也有一個這樣的句式,“我不知道為什麼家裡的人要將我送進書塾裡去了”。這裡都是一種明知故說,這樣的問並不是問,而是說,所以句子後面都沒有使用疑問號。這樣的“不知”句式給人的感覺是一種童趣。雖然這個詩歌是千多年前,我不知道之前有沒有修建樹木的這一個職業,但是現在是有的。這句詩歌“誰裁出”,還給讀者表現出柳樹是多麼的精緻,很通人情很合心意的味道。

  整個詩歌前面三句都是在直接寫柳葉,用了三個不同的比喻,這樣不同的比喻給讀者的感覺是三個不同的方面在寫,所以,不顯得重複羅嗦,這個筆法非常值得學生寫作文時候借鑑。

  最後一句重點變成了春風,但是,其實還是在寫柳葉。為什麼呢?第三句寫到了裁,第四句寫到了二月春風是剪刀,這裡用剪刀指代裁剪的人。雖然詩句說的是二月春風似剪刀,但是,二月春風給讀者的感覺是人的形象,不是剪刀的形象,是一個高階的裁剪手在不停地裁剪。這裡作者非常成功的運用了把區域性指代全部的手法。

  這樣的詩歌是純粹的詠物詩,它沒有很深的意思,但是能夠寫得形神具備,就是詩歌的上乘之作了。

  《春日》

  朱熹***宋***

  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賞析:

  這首詩歌的最後一句也被譽為千古名句,這首詩歌也是啟蒙詩歌,也是家喻戶曉。詩歌與賀知章的《詠柳》手法句法相同,都屬於詠物一類的詩歌。當然,也有人認為這是一首抒懷寓意之作,是結合朱熹的時代背景來考慮的,也通,理解詩歌只要符合邏輯和文字所寫的,不要拘泥。

  這首詩歌裡面有一個“矛盾”的地方,前面是尋芳,而後面是“等閒識得”,這在文字的邏輯上是矛盾的。尋肯定是不很那麼易得,而等閒就是很易得。但是在詩歌裡面為什麼又合理呢?

  文字在具體的文章中的時候,意思是可以變化的,文字矛盾,但是在具體的地方,在文章的大背景下,在其它文字的作用下,文字個體的矛盾會消失。這裡的尋芳並不是真正的四處去尋找美景,這個“尋”是觀賞的意思。等閒的意思倒還是隨便放眼的意思。與前面的尋反而呼應了。呼應的原因我們甚至可以順著“尋”字設想,作者之前很久一直呆在房間做學問,可能是天氣原因***因為“勝日”二字,好天氣好日子***,都無暇顧及欣賞春景,這天好天氣終於走出來了。我們都有這樣的生活經驗,好天氣,都會說出去散散步,特別是久雨遇到天晴的假期,還會開著車到郊外去旅遊,那一天也特別的堵車。這個勝日尋芳就是我們現在開車去旅遊的情境。後面接一個“泗水濱”,就好比我們說到哪裡去旅遊一樣,是一個旅遊地。其它句子字面上沒有值得要講解的地方,只是用字可以注意,“無邊光景”是一個空間的概念,帶著模糊的概念,說的是範圍大,有一些事物而已。“一時新”作為補語來描寫這個空間的景色,這個手法很普遍也很常見,學生可以借鑑學習的。但是要注意用詞,“一時”具備恍然、瞬間的意思,也給人有驚訝和驚喜的感覺。“東風面”這個詞意思是春日的景色,也就是春景。但是作者用“東風面”來指代,這是用詞高手。認識一個人是容面,說起一個人我們絕對也是想起那個人的臉面,不會是手或者腳***當然,極其特殊有可能***,東風面就是春景,而東風面是什麼樣子呢?是萬紫千紅。“總是春”的意思就是不管什麼五顏六色都是春天,這裡的春天帶有包容性,也帶有廣泛遼闊性。有百花齊放的味道,這也就是有人說是哲理寓意的原因。

看過" "的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