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空中之水閱讀答案

  空氣中的雲霧的含水量不可低估,我們如何有效地開發利用空中豐富的水資源?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捕捉空中之水》閱讀材料

  ①空氣中有一些水,這也許是一些人想象不到的。其實,從雨的形成和下降就可以理解,如果氣霧分子含水量到達一定比例,就會凝結下降,形成雨。

  ②不過,在不下雨的時候,空氣中也含有水,衛星觀測表明,無論什麼時候,地球表面都始終有30%的地區被雲霧覆蓋。在夏秋季節,即使一塊不太大的積雲,所含的水分也有10萬升左右。而在濃霧中行走的人,都有過被霧水打溼頭髮和衣服的經歷,可見霧中的含水量不可低估。為了有效地開發利用空中豐富的水資源,使之為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服務,世界各國的科學家想出了許多辦法。

  ③加拿大的科學家做過這樣的試驗,在多霧又盛行風的地方,在離地面2米處,將雙層的有1平方毫米小孔眼的尼龍布網,架設在與風向垂直的地方。當濃霧經過尼龍布網時,約有80%較大的霧滴被孔眼捕捉住,經碰撞合併後凝聚成大水滴,這些水滴順著尼龍布網流到下面的水槽中。當網的大小為4×12平方米時,最多的一天可從霧中取水700多升,平均取水量為237升。

  ④德國不萊梅大學的科學家研製出一種裝置,能從空氣中提取飲用水。這種可移動的裝置體積只有1立方米 ,每天大約可提取1000升飲用水。該裝置的核心是一種能像海綿一樣吸收空氣中水分的吸附劑***如碳或其它聚合體***。水被吸附後,採取物理的方法***如陽光照射***,使得水從吸附劑中蒸發出來,凝結到凝結器上,再經過消毒和加入礦物質等流程,水就可以飲用了。這種裝置尤其適用於只有海水、成水或地下水被汙染的地區。當有霧出現時,裝置採集水的效率會成倍提高。

  ⑤西班牙科學家曾在特內里費島上建成一座溫室,為了解決溫室內植物的灌溉問題,科學家將島上潮溼的空氣吸入溫室之中,再將溫室的四面牆和屋頂進行降溫冷卻,潮溼的空氣便在冷凝的牆體上變成小水珠,彙集起來。這種方法不僅能解決植物對水分的需求,而且還能供人畜飲用、洗滌等。

  ⑥當然,開發、利用空中水資源的最有效的措施,當屬人工增雨——將雲中的水分轉化為降雨。目前人工增雨的手段主要是用高炮、火箭或飛機將碘化銀、乾冰送入雲中,經催化反應後,雲中的小水滴逐漸變大,成為雨滴,降到地面。20世紀末,我國在乾旱的黃河上游地區實施了兩次大規模的人工增雨行動,共增加“人工降水”30多億立方米,遏制了黃河上游降水連年減少的趨勢。

  ***選自《百科知識》2012年第8期 有刪改***

  《捕捉空中之水》閱讀題目

  14.試概括選文的主要內容。***2分***

  15.選文中劃線的句子運用了什麼說明方法?作用是什麼?***2分***

  16.請結合選文內容說一說第④段加點詞“大約”能否去掉?為什麼?***2分***

  17.人類在利用水資源的同時,也造成了嚴重的浪費和汙染,請你舉出生活中兩個浪費或汙染水源的例子。***2分***

  《捕捉空中之水》閱讀答案

  14.選文主要介紹了有效地開發利用空中水資源的方法。

  15.舉例子、列數字、具體準確地說明了人工增雨是利用空氣中水資源的最有效措施。

  16.不能去掉。不能去掉。“大約”表估計,是說這種裝置,每天可能提取1000升飲用水。如果去掉就可理解為每天恰好提取1000升飲用水,這與事實不符,“大約”體現了說明文語言準確嚴密的特點。

  17.示例:學校水房的水龍頭沒有關好,造成長流水,浪費了水資源;造紙廠講汙水傾入河裡,造成河水汙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