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和中國文化閱讀答案

  《紅樓夢和中國文化》是周汝昌寫的一篇文章,從中會讓我們看怎樣的紅樓文化呢?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紅樓夢和中國文化》閱讀材料

  一種文學史論點認為:宋明“理學”主張以“理”滅“情”,走到極端,等於滅絕了人性感情,於是引起文學的反抗聲音,致力於宣揚“情”的美好及其所受的壓抑遏制,如湯顯祖《臨川四夢》中的《牡丹亭》,演杜麗娘與柳夢梅的故事,是其“衝破封建禮教”的典型代表作。

  由此,遂又進而引起評論,說《紅樓夢》是繼承發展了《牡丹亭》,是更強烈徹底的以“情”反“理”,云云。

  是這樣的嗎?說是說非,不由個人愛憎,應從曹雪芹書中的客觀內涵來審斷,即《紅樓夢》一書雖曰“大旨談情”,究其本意,是否即可從此一句話引申出一個“唯情主義”的認識結論來?

  事實並不十分難曉,稍加梳理,便可分明。

  先說“理”到底是什麼。漢字的“理”,本是從“玉”而作,本義即玉石的紋理之美。由此而生的引申義,即層次、條理、秩序以至規矩、規律,皆屬於“理”。

  那麼,人類社會一旦形成而且發展,其為“眾人的關係”的組織法則、管理規定、道德觀念,自然要隨時代條件而產生變動。這種“理”是可以沿、可以革、可以制、可以廢的,但作為一種人類社會基本關係的必要性,卻是不能一概消除的——否則結果是混亂、爭奪、欺凌、吞噬……。儒者多講“理”,少講“情”,用意是顧慮“情”會氾濫,“情”需要“社會、倫理、道德化”。其實,仁、義、禮、信,哪個又不是“情”在內主呢?比如,“無情的仁愛之心”,實際上會有這麼一種“純理性”的“仁德”***觀念行為***嗎?

  《紅樓夢》作者曹雪芹,深究此義。他重情,但不廢理。他的小說內證分明,不難列舉。

  書到第58回《杏子陰假鳳泣虛凰,茜紗窗真情揆痴理》,是全書的一大關目,作者在回目中第一次把“情”和“理”擺在了平列的地位而大書特表,非同等閒字樣。這回書說的是,寶玉病起,園中散步見藕官因悼念死去的同伴菂官在清明節這日為之燒紙受到不睦婆子的挾制。寶玉設詞救之,但又囑他不可在園中燒紙***“以後斷不可燒紙錢,這紙錢原是後人異端,不是孔子的遺訓”***——這是非理的做法。

  事後,寶玉從芳官探知:藕、菂小旦小生因做戲而相愛戀,菂官一死,藕官痛不欲生,故舊情不絕,為之焚祭。然他又與現在的蕊官相愛,一如昔時之於菂官——此又何解?蓋藕官自有一番“痴理”,以為夫妻死別,不應從此獨身自守,而應續娶,方合理,只要不忘了亡者的舊好就是真情了。寶玉聽了這一席話,合了己意,大為讚歎欣喜。

  雪芹原文的這段文字無論從故事情節還是從作者思想上講,都是異常重要的關節所在。一面是“情真意重”一句要言,同時一面則是不可妨“大節”與不能“不是理”。

  其次,再說與“理”密不可分的那個“禮”。

  禮,居孔門“六藝”之首,與“樂”同為華夏古文化的冠冕。禮是“儀式”——“理”的體現或形式化。禮者何?各就其位,各司其職,層次秩序互動關係是也。所以寶玉明確指定:禮須合乎孔子之訓,而祭亡者燒紙錢是“異端”。孔子一句概括“禮”的話:“祭如在”。寶玉則以“誠”“信”“敬”三字為之疏解闡發。

  誠、信,是什麼?就是一個“真”,虛偽的對立面。所以,寶玉憎厭世俗的“峨冠禮服”的祭弔之假禮,只求一爐一水,一茶一果,便召來受者之享——佛、神、鬼三者也只享真情誠意。

  以上說明,寶玉並非俗論所說的以情反理,這只是人為的“強詞”和淺見,誇張了寶玉的“叛逆性”和“反封建”。實際是什麼?是反世俗,叛虛偽,但也未拒絕未輕薄孔子的古訓。

  寶玉再次講情與理,是在晴雯屈死之際。此處寶玉又有一段奇論——“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也和人一樣,得了知己,便有靈驗。”

  在此,乃又見明文正筆將“情”和“理”兩者並列。可知理與情偕,萬物無外。這種思致,絕非“以情反理”的任何意念在。

  ***有刪改***

  《紅樓夢和中國文化》閱讀題目

  5.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兩項是***5分***

  A.一種觀點認為,《牡丹亭》寫杜麗娘與柳夢梅的故事,是“衝破封建禮教”的典型代表,是對宋明理學以“理”滅“情”主張的反抗。

  B.清明節這日,藕官為悼念同伴菂官在園中燒紙為之焚祭,受到不睦婆子的挾制,寶玉因藕官的一席話“合了己意”而設詞救之。

  C.造成人類社會混亂、爭奪、欺凌、吞噬等結果的原因,是作為一種維繫人類社會基本關係的紐帶——“理”被一概消除。

  D.禮,居孔門“六藝”之首,與“樂”同為華夏古文化的冠冕。禮與“理”密不可分,禮是“儀式”,是“理”的具體體現或形式化。

  E.寶玉以“誠”“信”“敬”三字疏解闡發祭禮的精神,他憎厭祭弔之禮,只求以一爐一水,一茶一果,便召來受者之享。

  6.下列有關“情”與“理”內容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A.面對“理”與“情”,儒者少講“情”,原因在於他們認為“情”需要“理”的節制,“情”需要社會化、倫理化和道德化。

  B.“無情的仁愛之心”說法不能成立,因為仁以“情”為內主,實際上也不會有“純理性”的“仁德”這種觀念行為。

  C.《紅樓夢》第58回回目“茜紗窗真情揆痴理”,將“情”和“理”平列,但情是“真情”,理是“痴理”,可知本回內容重情廢理。

  D.寶玉說“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含有情與理和諧一體,萬物皆然的思想。

  7.從全文看,“理”字有哪幾重意思?***4分***

  8.作者不同意說《紅樓夢》是一部以“情”反“理”的作品,依據是什麼?***4分***

  《紅樓夢和中國文化》閱讀答案

  5.A D***B項“寶玉因藕官的一席話‘合了己意’而設詞救之”不合文意,原文寫寶玉與藕官的對話***“寶玉聽了這一席話,合了己意”***是在“設詞救之”之後;C項因果關係表述不當,原文是“***理***作為一種人類社會基本關係的必要性,卻是不能一概消除的——否則結果是混亂、爭奪、欺凌、吞噬……”,是條件關係,並非因果關係;E項“他憎厭祭弔之禮”不合文意,與後文自相矛盾。***

  6.C***C“可知本回內容重情廢理”不合文意。“痴理”並非無理,而是“合理合禮”之意。此題需要仔細比對概念。***

  7.***1***漢字的“理”,本是從“玉”而作,本義是石的紋理之美;***2***引申義為層次、條理、秩序以至規矩、規律等;***3***人類社會中的“理”是指協調眾人關係的組織法則、管理規定、道德觀念等;***4***宋明理學中的“理”是指與“情”相對的、壓抑遏制人性美的封建禮教等內容。***每點1分,共4分***

  8.***1***《紅樓夢》不廢理。如藕官的一番“痴理”,包含了要遵守作為社會規範的“理”。***2***《紅樓夢》不反禮。如寶玉認為行為要合乎孔子的遺訓,為祭亡者燒紙是“異端”,是“非禮”的。***每點2分,共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