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文化化為人生氣質閱讀答案

  對一個領導者、執政者而言,“文化薰陶”造化文化素質,更不應是其“業餘愛好”,而是從政參政最重要的基礎素質。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當文化化為人生氣質》閱讀材料

  ①中國“政”字,從“正”從“文”,講的就是要用盡可能淵博的正大光明的文化來治理社會。當今學者們強調的“法治”,也是需要高尚的人文基礎的。否則,再好的法律也會被用來徇私枉法。

  ②朱熹曾有一首被後世一再引用的《活水亭觀書有感》詩:“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有人稱之為哲理詩,因其於形象中寓深刻的道理。我想,在朱熹心中,這是一首倡學詩。用今天的話說,這首小詩意在啟迪人們要善於讀書學習,源源不斷地瞭解新生事物,才能保持思維的活躍,充實自己,與時俱進。

  ③古希臘時期有人讚揚蘇格拉底為智者,蘇格拉底卻糾正說:我不是智者,我是愛智者。我以為蘇格拉底並不是自謙,他也是要告訴人們,愛智比智者重要。這愛智和愛學習,才是根本,是源頭,是活水。有這源頭活水,才有學識的枝繁葉茂,才可能有事業的發達和人生的自我完善。

  ④中國文化從孔子到朱熹,有過重要的傳承。宋人熊禾撰《考亭書院記》說:“周東遷而夫子出,宋南渡而文公生。”開篇就道出了朱熹與孔子的關係。朱熹一生註釋撰寫的著作多達幾十部,其《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四書編在一起並加註釋。為什麼要“註釋”?凝聚著孔孟智識的古文字,到朱熹的時代已過去了一千多年,宋人要讀懂春秋文字有困難了,更何況要理解孔孟思想殊不容易。朱熹不僅為“四書集註”,還需要倡學,才可能進行有效的傳播。朱熹後半生學問最成熟的時期,定居福建建陽創辦考亭書院並倡學。在這個承前啟後的重要時期倡學,影響是非常大的。受朱熹影響最大的是建陽人蔡元定,竟使蔡氏一門四代出了九位賢儒,史稱“四世九儒,五經三注”,後句講的是蔡氏子孫在五經中註釋了三部經典。四書五經共九部經典,其中有七部是在建陽註釋並在此刻印成書,成為直到近代中國每個讀書人必讀的教科書。請想一想,這地方當時有怎樣的文化氛圍?

  ⑤朱熹倡學,建陽曾“書院林立,講帷相望”,來此讀書的非止建陽子弟,而是“四方學子負笈來學”。朱熹及其弟子註釋的古代文獻就成為教本,這促進了建陽境內麻沙、書坊兩鎮雕版刻書業的繁榮。其中書坊一鎮,雕坊比屋連簷,人口會集約三萬,私家出版業前店後廠,蔚為壯觀。中國印刷術起於唐盛於宋,宋代是把前此千秋竹簡上的中華文化刻印到書本的重要時期。建陽成為宋代三大出版中心之一,四方書商販者“往來如織”,建陽因之享有天下“圖書之府”的盛名,這對於中國文化承前啟後的影響,算得清嗎!

  ⑥今天常聽人說,喜讀文學、文史作品,或者也動筆寫寫散文詩歌,是一種“業餘愛好”。朱熹也寫小詩,那也是他的業餘愛好嗎?他的《活水亭觀書有感》詩,活生生講的就是讀書學習乃人生素質之“源頭活水”。對一個領導者、執政者而言,“文化薰陶”造化文化素質,更不應是其“業餘愛好”,而是從政參政最重要的基礎素質。

  ***摘編自《領導文萃》雜誌***

  《當文化化為人生氣質》閱讀題目

  小題1: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從中國“政”字的字形可以看出,政治就是要用盡可能淵博的正大光明的文化來治理社會。即使是“法治”,仍然需要高尚的人文基礎。

  B.朱熹的《活水亭觀書有感》和蘇格拉底“我不是智者,我是愛智者”的名言,都集中體現了源頭活水對事業和人生的重要性。

  C.四書五經共九部經典,其中有七部是在建陽註釋並在此刻印成書,成為直到近代中國每個讀書人必讀的教科書,這與朱熹倡導學習有著很大的關係。

  D.對於一個領導者、執政者而言,“文化薰陶”造化文化素質,不僅僅要成為其“業餘愛好”,還要成為其從政參政最重要的基礎素質。

  小題2:通讀全文,用簡練的文字概括作者的觀點。***3分***

  小題3:作者引用蘇格拉底的例子有什麼作用?***3分***

  《當文化化為人生氣質》閱讀答案

  小題1:D

  小題1:從政參政者應該愛學習,因為從政參政需要文化素質。

  小題1:用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愛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