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生泡腳的方法有哪些

  冷冰冰的冬季總是讓人“凍手凍腳”,所以泡腳也就成了大多數朋友的冬季養生方法。那麼冬季如何泡腳養生呢?下面由小編為大家介紹冬季養生泡腳的方法,希望能幫到你。

  冬季養生泡腳的方法

  1、熱水泡腳

  功效:用熱水泡腳,對身體很有好處,特別是在冬天。中醫有一個說法,叫作“風寒從腳下生”,冬天天氣寒冷,人體更容易出現寒性肌肉痠痛、手腳冰涼以及寒性胃痛等各種不適,堅持用熱水泡腳則可以促進氣血執行,疏通經絡,解表散寒,緩解手腳冰涼,擴張毛細血管,促進腦部供血。

  做法:每晚用40℃至50℃的水泡腳15分鐘。泡腳時水要沒過腳面,水涼了可再加入熱水,使人對溫度能慢慢適應,不應一次倒入太燙的水,以免造成低溫燙傷。

  注意:睡前用熱水泡腳特別適合寒證,如平素怕冷、手足涼,伴有慢性腹洩、痛經、冠心病、小便困難等病症。

  2、醋水泡腳

  功效:經常用醋泡腳可調和經絡,促進氣血執行,有助於平衡陰陽。使用醋泡腳可加速人體的血液迴圈,改善身體各部分因為長期不動或者是疲勞而導致的缺氧,增強新陳代謝,改善手腳冰涼情況。長期堅持用醋泡腳,不僅可以改善睡眠質量,對於身體的強壯與抵抗能力的增強都有改善作用。

  做法:每晚睡前將2500毫升60攝氏度左右的熱水倒入盆中,加食醋150毫升浸泡雙腳,淹沒踝關節。每次浸泡20分鐘即可。

  注意:需要特別提醒的是,雖然食醋泡腳能夠治療腳氣病,但是一定要在腳部沒有傷口的時候進行泡腳,避免出現不好的情況哦!

  3、花椒泡腳

  功效:花椒在中藥裡歸入祛寒類藥物,它能祛除溼寒,扶助陽氣,利氣行水。另外,花椒還有殺菌、消毒、止痛、止癢、消腫等作用。用花椒煎湯泡腳能起到內病外治的作用。天天堅持下去,可起到去病延年之效果。最明顯的是可增強對流感病毒或其他傳染病的免疫能力。

  做法:用花椒煎湯泡洗。每晚睡前先將雙腳洗淨,再用此湯燙泡。泡腳的時候,最好是按摩腳部,即使你對穴位不瞭解,也可以全腳部進行揉搓按摩,可有效刺激腳部穴位,起到很好的保健防病作用。

  注意:花椒泡腳不宜長期連續進行,感覺原來的病症消失,就應該停止幾天,等出現不足症狀時再進行,否則可能出現中醫古籍中說的“乏氣”和“火自水中生”等現象。

  4、艾葉泡腳

  功效:艾葉泡腳具有驅寒作用,天天用熱水泡指令碼來就有促進血液迴圈趕走體內溼寒的功效,況且艾葉能通十二經絡,調理陰陽。經絡通暢的人,氣血就會跟著暢通,而氣血健康的人,體內寒氣自然也就無處可待。用艾葉水泡腳能有效地祛虛火、寒火,可以治療口腔潰瘍、咽喉腫痛、牙周炎、牙齦炎、中耳炎等頭面部反覆發作的這些與虛火、實火有關的疾病。

  做法:取艾葉一小把煮水後泡腳或用純艾葉做成的清艾條取四分之一,撕碎後放入泡腳桶裡,用***的水沖泡一會兒,等艾葉泡開後再對一些溫水泡腳,泡到全身微微出汗。

  注意:在用艾葉水泡腳同時,喝上一杯生薑紅棗水即去了寒又不瀉氣。只要沒有明顯上火時,每天只用溫水泡腳,不要用艾葉水泡腳。

  冬季中藥泡腳藥方

  1、把雙腳浸入40℃左右的熱水中,15~20分鐘後頭痛會明顯緩解。用熱水泡腳,腳和小腿的血管就會受熱擴張,將頭部的血往腳下引,減輕頭部血管壓力。

  2、黨蔘15克、黃芪20克、白朮15克,加水煎煮後倒入足浴盆內泡腳30分鐘,每日一次。可治療氣虛。

  3、腳臭的人,水裡放點醋。不僅能祛除腳臭,防止腳氣,祛除風溼。

  4、血虛的話,用當歸20克、赤芍15克、紅花15克、川斷15克,加水煎煮後倒入足浴盆內泡腳30分鐘,每日一次。

  5、泡腳時,水裡加入生薑、陳皮和薄荷,可以暖腸胃、祛溼邪。

  6、冬瓜皮200g,茯苓100g,木瓜100g。水煮去渣後,混入足浴盆內浸泡雙足每次30-40分鐘,至微微出汗。每日一次,20-30天為一療程。可用來減肥。

  7、在熱水中加入鵝卵石磨腳可提高足浴的效果,促進人體脈絡貫通,達到交通心腎、疏肝理氣、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的功效,更好地改善睡眠。

  8、血虛的話,用當歸20克、赤芍15克、紅花15克、川斷15克,加水煎煮後倒入足浴盆內泡腳30分鐘,每日一次。

  冬季養生小常識

  1、補充充足的水分

  冬日雖排汗排尿減少,但身體各部位的細胞仍需水分滋養,以保證正常的新陳代謝。冬季每天喝多少水合適呢?一般保證在2000—3000毫升就夠了。

  2、喝粥調養

  冬季飲食忌粘硬生冷。營養專家提倡,晨起服熱粥,晚餐宜節食,以養胃氣。特別是羊肉粥、糯米紅棗百合粥、八寶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為適宜。

  3、護腳保暖

  俗話說“寒從腳下起”。眾所周知,腳部神經豐富,更是三條陰經三條陽經的交接點,腳部一受涼,就會通過神經的反射作,引起感冒,關節炎甚至腰腿痛痛等。所以冬季鞋襪要勤洗勤換,每天晚上用溫熱水泡腳20——30分鐘,如果能使用一些指令碼生物科技的中藥足浴粉,則能使氣血迴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適當運動出汗

  冬季屬陰,所以養生關鍵就是要防止外來寒邪入侵到體內,一定要“祛寒就溫”,但是暖並不是把空調溫度調高,也不是穿的越多越曖。如果穿得過多則會影響人體的新陳代謝和血液迴圈,出汗過多則更能洩氣,所以在鍛鍊身體時要動靜結合,所有運動只宜微微似汗出為度。

  5、多食溫熱,少食寒涼

  冬季養生要以家用健身器材養生為輔。傳統養生學將食物分為寒涼、冬季養生保健知識、平性三大類。冬季氣候寒冷,人們為了禦寒保暖,應多食用具有溫熱性質的保健知識,而少食用寒涼生冷食物。溫熱性質的食物包括養生保健知識、高粱米、栗子、大棗、核桃仁、杏仁、韭菜、香菜、南瓜、生薑、蔥、大蒜等。

  6、睡眠充足

  冬季早睡晚起。一般8-9小時睡眠,老人可以適當增加,如晚上睡眠不足,可堅持午睡1小時;但睡眠不宜過多。睡眠時注意防寒保暖,免受寒冷風的侵襲,引發感冒、呼吸系統等疾病。忌矇頭入睡,應開小氣窗通風。

  7、飲食有節

  《素問·六節髒象論》中說:“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人的盲目主觀規定不符合客觀規律是不行的,當你想吃什麼東西的時候,就是你的身體缺乏這種東西,就應該攝入這些食物。“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飽、晚上要吃少”的養生觀點並不能適用於所有人,養生保健應該按照不同人群的生活習慣、工作情況而決定飲食的次數和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