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的主要內容

  《西遊記》是一本科幻小說,主要記敘了孫悟空師徒四人歷盡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回佛教真經的故事。下面是由小編分享的西遊記,希望對你有用。

  《西遊記》主要內容

  東勝神州傲來國有一花果山,山頂一石,產下一猴。石猴求師學藝,得名孫悟空,學會七十二般變化,一個筋斗去可行十萬八千里,自稱“美猴王”。他盜得定海神針,化作如意金箍棒,可大可小,重一萬三千五百斤。又去陰曹地府,把猴屬名字從生死簿上勾銷。玉帝欲遣兵捉拿,太白金星建議,把孫悟空召入上界,做弼馬溫。當猴王得知弼馬溫只是個管馬的小官後,便打出天門,返回花果山,自稱“齊天大聖”。玉帝派天兵天將捉拿孫悟空,美猴王連敗巨靈神、哪吒二將。孫悟空又被請上天管理蟠桃園。他偷吃了蟠桃,攪鬧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盜食了太上老君的金丹,逃離天宮。玉帝又派天兵捉拿。孫悟空與二郎神賭法鬥戰,不分勝負。太上老君用暗器擊中孫悟空,猴王被擒。經刀砍斧剁,火燒雷擊,丹爐鍛鍊,孫悟空毫髮無傷。玉帝請來佛祖如來,才把孫悟空壓在五行山下。

  如來派觀音菩薩去東土尋一取經人,來西天取經,勸化眾生。觀音點化陳玄奘去西天求取真經。唐太宗認玄奘做御弟,賜號三藏。唐三藏西行,在五行山,救出孫悟空。孫悟空被帶上觀世音的緊箍,唐僧一念緊箍咒,悟空就頭疼難忍。師徒二人西行,在鷹愁澗收伏白龍,白龍化作唐僧的坐騎。在高老莊,收伏豬悟能八戒,豬八戒做了唐僧的第二個徒弟;在流沙河,又收伏了沙悟淨,沙和尚成了唐僧的第三個徒弟。師徒四人跋山涉水,西去求經。

  觀音菩薩欲試唐僧師徒道心,和黎山老母、普賢,文殊化成美女,招四人為婿,唐僧等三人不為所動,只有八戒迷戀女色,被菩薩吊在樹上。在萬壽山五莊觀,孫悟空等偷吃人蔘果,推倒仙樹。為了賠償,孫悟空請來觀音,用甘露救活了仙樹。白骨精三次變化,欲取唐僧,都被悟空識破。唐僧不辨真偽,又聽信八戒讒言,逐走悟空,自己卻被黃袍怪拿住。八戒、沙僧鬥不過黃袍怪,沙僧被擒,唐僧被變成老虎。八戒在白龍馬的苦勸下,到花果山請轉孫悟空,降伏妖魔,師徒四人繼續西行。烏雞國國王被獅精推人井內淹死,獅精變作國王。國王鬼魂求告唐僧搭救,八戒從井中背出屍身,悟空又從太上老君處要來金丹,救活國王。牛魔王的兒子紅孩兒據守火雲洞,欲食唐僧肉。悟空抵不住紅孩兒的三昧真火,請來菩薩降妖。菩薩降伏紅孩兒,讓他做了善財童子。西樑女國國王欲招唐僧做夫婿,悟空等智賺關文,堅意西行,唐僧卻被毒敵山琵琶洞蠍子精攝去。悟空請來昴日星官,昴日星官化作雙冠子大公雞,才使妖怪現了原形。不久,唐僧因悟空又打死攔路強盜,再次把他攆走。六耳獼猴精趁機變作悟空模樣,搶走行李關文,又把小妖變作唐僧、八戒、沙僧模樣,欲上西天騙取真經。真假二悟空從天上殺到地下,菩薩、玉帝、地藏王等均不能辨認真假,直到雷音寺如來佛處,才被佛祖說出本相,獼猴精被悟空打死。

  師徒四人和好如初,同心協力,趕奔西天。在火焰山欲求鐵扇公主芭蕉扇扇滅火焰。鐵扇公主惱恨悟空把她的孩子紅孩兒送往洛伽山做童子,不肯借。悟空與鐵扇公主、牛魔王幾次鬥智鬥法,借天兵神力,降伏三怪,撲滅了大火。比丘國王受白鹿變化的國丈迷惑,欲用一千一百一十一個小兒的心肝做藥引,悟空解救了嬰兒,打退妖邪。壽星趕來把白鹿收回。滅法國王發願殺一萬僧人,孫悟空施法術,把國王后妃及文武大臣頭髮盡行剃去,使國王迴心向善,改滅法國為欽法國。在天竺本國,唐僧被月宮五兔變化的假公主拋綵球打中,欲招為駙馬,悟空識破真相,會合太陰星君擒伏了玉兔,救回流落城外弧布寺的真公主。

  師徒四人歷盡千辛萬苦終於來到靈山聖地,拜見佛祖,卻因不曾送人事給阿儺、伽葉二尊者,只取得無字經。唐僧師徒又返回雷音寺,奉送唐王所贈紫金缽做人事,才求得真經,返回本土。不想九九八十一難還缺一難未滿,在通天河又被老黿把四人翻落河中,溼了經卷,至今《佛本行經》不全。

  唐三藏等把佛經送還大唐首都長安,真身又返回靈山。三藏被封為旃檀功德佛,悟空被封為鬥戰勝佛,八戒受封淨壇使者,沙僧受封金身羅漢,白龍馬加升為八部天龍,各歸本位,共享極樂。

  《西遊記》賞析

  一天,閒著無聊的我在書櫃中隨意翻找著,突然眼前一亮,發現了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作者是明代作家吳承恩,便拿出來隨手翻翻。誰想到這一翻就一發不可收拾了,裡面那精彩的故事內容深深地吸引了我。

  《西遊記》是一本科幻小說,主要記敘了孫悟空師徒四人歷盡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回佛教真經的故事。

  在《西遊記》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齊天大聖——孫悟空。他不僅武功蓋世,能騰雲駕霧,來去無蹤,我最敬佩的還是他知恩圖報,寬巨集大量的高尚品質了。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我想孫悟空真正做到了這一點。五百年前他大鬧天空後被如來佛壓在了五行山下,唐三藏只是撕去了符咒,讓孫悟空重獲自由罷了。就這點微不足道的恩情,他竟用自己的一生來回報。在護送唐僧西天取經的途中,他斬妖除魔,明察秋毫,為了唐僧有時竟捨命相救,這是多麼可貴的精神啊!而我呢?整天在家“呼風喚雨”,爸媽給我的恩情,我又是怎麼回報的呢?有時爸媽稍微批評我幾句,我就生氣頂嘴,和孫悟空比起來差太遠了。想到這我就慚愧的低下了頭,同時對孫悟空這種知恩圖報的精神敬佩不已,我暗暗發誓要向他學習!

  孫悟空知恩圖報的精神令我佩服得五體投地,而他寬巨集大量的精神更是至高無尚的。俗話說:“宰相肚裡能撐船。”在取經途中,孫悟空多次為師父排憂解難,唐僧卻毫不領情,直說孫悟空無故傷人性命,多次把他逐出師門,但孫悟空不計前嫌,一次次寬容師父,定要堅守在師父身邊。就拿“三打白骨精”那回來講吧。白骨精三次化作人形來迷惑唐僧,唐僧是肉眼凡胎,不知她是妖精。對於孫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不禁勃然大怒:“你這潑猴,多次傷人性命,既然你無心向善,有意作惡,今後我不再是你師父,你也不再是我的徒兒,你走吧!”說完,便頭也不回德上馬離開了。孫悟空被逼無奈,雖然回了花果山,但他沒有因此怨恨唐僧,當他聽到師父有難之時,毅然挺身而出,把“快下鍋”的師父救了上來,這才化險為夷。孫悟空可真是寬巨集大量啊!再想想自己,小肚雞腸,一點也不能包容別人,稍有不慎就對他人指手畫腳或生氣離開。記得上次前排的同學向我借塊橡皮用用,我猶豫再三才把剛買的新橡皮遞給他。誰知他沒有接穩,橡皮掉在地上弄髒了。我大發雷霆,對他又吼又叫,還小題大作的叫他賠。現在想起來真是後悔莫及,為了一塊小小橡皮就斷送了我們的友誼,真是太不應該了!

  讀完《西遊記》,我明白了要有一顆感恩寬容的心,學會感恩一切,包容一切。如果人人都是如此,世界便會永久和平美好。

  《西遊記》讀後感一

  提起《西遊記》,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西遊記》是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相傳是吳承恩,成書於16世紀明朝中葉,主要描寫了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悟淨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故事。《西遊記》自問世以來在中國乃至世界各地廣為流傳,被翻譯成多種語言。書中孫悟空這個形象,以其鮮明的個性特徵,在中國文學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藝術豐碑。《西遊記》不僅內容極其豐富,故事情節完整嚴謹,而且人物塑造鮮活、豐滿,想象多姿多彩,語言也樸實通達。更為重要的是,《西遊記》在思想境界、藝術境界上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謂集大成者。

  記得第一次接觸她是上小學三年級時,那時家裡剛剛買彩電回來,那段時間剛好在播放西遊記。那時候對她,我可謂如醉如痴。放學後總是喜歡和小夥伴們託到比較晚回家的我,一放學就飛快都往家裡趕,只為觀看幾集。當時最喜歡的角色是極富正義感的孫悟空,羨慕他擁有七十二變的法術,敬佩他不畏妖魔鬼怪,總能在關鍵時候排除萬難。於是便暗暗的在我幼小的心靈下種下了一個夢——如果我也有七十二變的法力,我就可以在上課的時候把老師給變沒了,等下課的時候又把老師變回來;考試的時候,我就把正確答案變到大家的卷子上,這樣大家就能都考得100分了……最討厭的是豬八戒,因為感覺他是一個好吃懶做、貪財好色、相貌很醜的討厭鬼。

  可能是年齡漸漸變大的原因吧!往後陸陸續續的出現了許多的版本,什麼《西遊記前傳》、《西遊記後傳》、《大話西遊》等等,都一一看過,總覺得不及那版經典、耐看。於是便重複好幾遍,而感悟也隨時間的沖洗有了很大的改變。融入生活,細細品味。在取經之前,悟空的脾氣個性就像青春期的我們,不想也不甘在一條條框框架架下成長,於是叛逆的我們便成了神仙***家長老師***眼中的“壞孩子”。而八戒則是我們對愛情懵懂的表現,一旦觸碰被玉皇大帝***老師家長***發現,後果“不堪設想”。好奇害死貓,當還是身為捲簾大將的沙僧,耐不住對寶燈的好奇與誘惑而犯下大錯,這不正是我們對許多比如網路虛擬世界的盲目“探索”嗎?

  青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個插曲,也是最讓人懷念的一段往事。可是生活卻是一位嚴厲的老者,它永遠不會讓你“為所欲為”。隨著時間的流逝,觀音菩薩特意的安排,讓這曾經毫不相干的四個人聚在一起,共同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朝著一個目標——到達西天,取得真經而努力。經過生活的“洗禮”,九九八十一難足以磨掉他們最初的稜角了,最終他們修成正果,成為大家都認可的人。我們又何嘗不是呢?

  讀經典名著,品百味人生。希望生活不要將曾經所謂的“壞孩子”,毫不猶豫地同化成一個模板!

  《西遊記》讀後感二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的神話故事。這一路上,他們求取芭蕉扇,翻過火焰山、三打白骨精……歷經了千難萬險,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妖魔鬼怪的阻撓,終於取到了真經成了仙。這本書通過這些故事,體現出孫悟空不達到目的不罷休的追求精神。

  書中寫唐僧師徒經歷了九九八十一個磨難讓我想到了它們的執著,不畏艱險,鍥而不捨的精神,讓我覺得自愧不如。記得小時候,我與父母一同登山觀景,我興奮極了,本來說一定要爬到山頂。好不容易爬了一小時,我們離山頂已經很近了,可我聽登山的遊客說景色並沒有那麼好,再加上我已經汗流浹背,望望山頂,我便坐在亭子裡開始打起了退堂鼓,不願再爬了。後來,聽父母說,站在山頂,就如站在仙境中一般……是啊,每個人的審美觀不同,何況我怎能輕易放棄了自己的目標呢,也就等於放棄了我之前所揮灑的汗水!山頂就離我那麼近,可我還是錯過了!我應該像故事中的師徒四人一樣,要持之以恆,不半途而廢,正所謂“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執著的像著自己的目標前進,相信未來的一天,我也能夠取得那傳說中那屬於自己的真經!

西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