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歷史的具體方法有哪些

  很多同學學習歷史大都是司機硬背,其實歷史學習不單純靠記憶,而是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在記憶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與運用。下面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學習歷史的具體方法的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學習歷史的具體方法

  1.養興趣,移情歷史。

  歷史是一門包羅永珍且生動有趣的學科,但是有不少同學對歷史不感興趣,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如教材枯燥無味,教學手段傳統單一等等。但興趣是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培養起來的。多看一些歷史演義小說,名人傳記,多去一些歷史文化名城旅遊,關注各大考古發現,還可以做一些古錢幣方面的收藏,等等。通過參與一些與歷史有關的活動來觸控歷史、親近歷史、玩味歷史進而學好歷史。

  2.敢於質疑,勤學多思。

  對於歷史問題的解讀可以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教材的觀點也只是一家之言,所以我們要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作出獨立的判斷,敢於對任何傳統的觀點提出質疑,只有這樣才能有新的收穫。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不但去探索新的知識發現新的問題,才回體驗到學習歷史的樂趣,同時也在不但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

  3.整理線索,串聯知識。

  學習歷史,要注意理出線索。既應按時間順序***一個國家、政黨或地區在不同時代政治、經濟、民族、外交等方面的狀況***,也應按空間順序***同一歷史時期不同國家、地區發生的大事。***例如共產黨在各歷史時期的活動,一戰後帝國主義各國的狀況,等等。

  4.多做比較,善於歸類。

  比較和歸類也是行之有效的學習歷史的方法。通過比較,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歷史事件;通過歸類,可以將歷史知識系統化。

  5.學以致用,參與實踐。

  讀書與活動相結合,重視活動,是現代歷史學習方式的一大特點。新修訂的歷史教學大綱和新制訂的歷史課程標準推薦了開展課堂討論,組織辯論會,舉行故事會,舉辦歷史講座,進行歷史方面的社會調查,參觀歷史博物館、紀念館及當地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考察歷史遺址、遺蹟,編演歷史劇,觀看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採訪歷史見證人,撰寫家庭簡史和社群簡史,舉辦專題展覽等學習活動。開展這些活動將大大提高歷史學習的效率和質量。

  學習好歷史的建議

  首先,同學們一定要樹立自己是學習的主體的學習觀念。一其次,同學們應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預習是首要環節。預習的目的在於對將要學習的知識有個總體瞭解,以便上課時有目的地聽講,集中精力解決好新課的重點和難點。所以,學習新課前必須預習。預習時要認真仔細地閱讀新課內容,對照註釋或例題,參考課後練習題。預習時要讀懂詞句,聯絡有關知識,瞭解課文內容及重點難點,劃出生字新詞或概念。預習時要邊讀邊記,把疑難問題注在書上或筆記本里,為上課作好準備。課前預習中如果發現有與新知識相關而又未能牢固掌握的舊知識時,應先回頭來重溫舊課,並弄懂舊知識。良好的預習習慣的養成並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就行的,需要堅持每天預習。在預習的時候,應做到看、做、思結合,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不能把預習僅當作任務完成,而要將它作為學習知識的一個重要環節來看待。正所謂不動筆墨不讀書。邊看書,邊用筆在書上進行“圈、點、勾、畫、批”。圈點的過程,就是提煉重點的過程,就是品味、加深理解的過程,就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上課的時候,課前準備好需用的課本、筆記本、作業本、工具書及學習用具等。上課時要認真專注地聽老師講解和同學發言,要積極思考,課堂上回答問題和討論問題,都要積極踴躍,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要記課堂筆記,記學習要點,要記得正確、完整。把自己自學的心得和老師對新教材的闡述加以對照比較,加深或更正自己的認識,不斷提高自己的自學能力,若有疑問,可以及時提出或課後探討。

  課後要進行及時的複習。複習分為三種:平時複習、階段複習和總複習。不同的複習有不同的目的與要求。

  平時複習,其目的主要是鞏固課堂所學的新知識,因此平時複習必須做到及時,整理、修改、補充課堂筆記,深化和鞏固對新知識的理解、記憶。對重要的知識,要經常複習,牢固掌握。

  階段複習的主要目的是使知識條理化、結構化。對單元、章節知識的複習鞏固,複習時要進行知識歸類,把握重點,新舊聯絡,融會貫通,在階段複習時注意養成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總複習的目的是對一個學期、一個學年所學的知識全面複習鞏固,因此複習時要對照大綱教材的要求,根據複習時間制定好切實可行的複習計劃,對已學的知識進行系統梳理,查漏補缺,解決疑難,達到全面掌握。此外,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複習不僅僅是知識的複習,還應包括學習方法的回顧和總結。通過學習方法的不斷總結和完善,就可以不斷提高學習能力。

  最後,學會學習,關鍵在於學會如何讀書。

  讀書之前,大家應該對“書” 有一個大概的瞭解。拿高中歷史教材來說,從形式上講,它大致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①目錄和大事年表。目錄是各章節知識的總綱,大事年表是簡明的大事記,這是全冊課本的總體知識框架,應從巨集觀上把握。②每章開頭的“引言”。“引言”主要說明本章內容的歷史背景和本階段的時代特徵和本章內容的特點。③正文內容***大字***和閱讀內容***小字***。正文部分是課文的主體,是考試命題的依據,屬於必須掌握的內容。閱讀部分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或是對正文內容的補充,或是正文上下段內容的過渡,或是正文的展開性敘述等等,應有不同的要求。④原始資料。應聯絡課文內容加以分析,可培養思維問題的能力。⑤表格、圖畫。要弄清其與正文的關係,安排這圖表的用意和作用等。⑥思考題和練習題。思考題是高層次的練習,練習題是基本的作業。⑦學術爭鳴。旨在提高思辨能力,要求大家能大膽質疑,養成求知的好習慣。

  學習好歷史的技巧

  一、逐段寫出小標題。知道各個自然段主要說的是什麼,並用簡明的語言加以概括,粗知教材梗概。

  二、全面寫出教材要點提綱。逐段找出知識點和層次結構,進行適當加工,形成提綱。

  三、找出教材的內在聯絡。就是要搞清歷史的發展是怎樣一環套著一環,搞清它的發展線索,形成一個系統結構。

  四、總結基本觀點。通過以上步驟,總結出一些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

  五、找出必須記住的內容並設法記牢。什麼是重要的歷史內容,就是歷史三要素和重要事件、制度和政策等。

  六、對教材做出評價。這是對讀書提出的最高的要求,也是善於讀書的標誌。盡信書不如無書。課本並不是十全十美的,它也有可商榷的地方,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同學們應該大膽質疑。

1.中學歷史學習及解題技巧

2.關於學習歷史的10個方法

3.歷史學習方法大全

4.歷史學習有什麼方法

5.學習歷史方法彙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