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與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教學銜接問題探析論文

  政治教育在學校教育中佔有重要地位,政治課是對學生進行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徑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各個革命根據地,學校中既開設政治課,以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和毛澤東思想教育學生,並積累了比較豐富的教學經驗。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大學與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教學銜接問題探析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大學與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教學銜接問題探析全文如下:

  大學思想政治課程與高中生所接受的政治課程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溝通機制等諸多方面相互關聯。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普及,考試製度的變革等使得高中的政治教學內容也有一定程度的變化,因此大學的思政課也應在研究高中政治教學變革的基礎上進行相應改革,使大學思政理論課的教學與高中能夠良好銜接,才能取得雙贏效果。

  一、問題的提出

  高中教育和大學教育培養的物件是處於不同成長階段的青少年,但政治課程教學往往僅侷限於各自教學階段“小圈子”,對加強雙方教學銜接的認識不足。對學生而言,高中生出現一部分“高分低能”群體,相當多數的學生進入大學之後並不能完全適應大學課程的學習,表現出專業素養不高、自學本領差、靈活運用能力不高等問題;對於教師而言,不利於教師熟悉課程改革狀態和學科發展動態,限制了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發展;而對於社會而言,正如陶行知曾指出“要用四通八達的教育來創造一個四通八達的社會”,中學與大學的教學效果不高則會進一步制約民族和社會的發展進步。

  二、問題產生的原因剖析

  1、教學目標缺乏靈活性、層次性

  高中政治新課程改革提出教學的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以期促進學生個體的全面發展。但在實際教學實踐過程當中,教師容易過度關注知識目標的落實,片面訓練學生的做題能力,而在大學思政課程教學中同樣存在著教師偏重關注知識內容教學任務是否完成的問題,且大學多采用大班授課模式,一堂課學生數量甚至多達整個學院學生之數,因此教師很難根據學生實際靈活設定個性化目標和相對於高中的提升性目標。而處於高中和大學不同階段的學生在學習習慣、認識水平、愛好特長等方面又不盡相同,因此在設定教學目標時也易忽視教學目標的靈活性和層次性。

  2、教學內容重複率高

  高中政治課程與大學思政課程專業課均屬於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大學思政專業課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與高中政治《經濟生活》一脈相承;大學思政專業課程《政治學原理》與高中政治《政治生活》相承;大學思政專業課程《文化概論》與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相承;大學思政專業課程《馬克思主義哲學》與高中政治《生活與哲學》相承,此外,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等專業課程以及高校政治理論公共課也與高中政治課程密切相關。而在大學的思政課程教學中,多數教師對中學政治老師已經教授過的內容仍反覆咀嚼、重點不突出,致使眾多大學生喪失對思政課程的學習興趣,食之無味又不可棄之一旁,最終影響了教學效果。

  3、教學方法缺乏創造性、評價體系不完善

  近些年一些中學為追求高升學率,教師在課堂中常以考綱為依據多采用灌輸式教學手段,教學方法較封閉缺乏創造性,將課程內容一口一口嚼碎了餵給學生,而學生也習慣採取“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到了大學階段,教師更強調專業語言的準確性,重視對概念的討論、原理內容的嚴格論證,要求學生向專業素養上轉化,而學生的思維方式暫不能與大學自由開放的教學方式相適應。

  另一方面,由於高中與大學均主要以考試成績為評價標準,致使雙方的思政課程教育又共同存在著忽視實踐課程教育方法,片面強調理論教學方式的問題,不利於教學效果的提升。

  三、大學與高中思政課程教學有效銜接對策探析

  1、教師在備課和教學均中應注重三維目標的落實與銜接

  高中政治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的課程總目標中涵蓋“知道、識記、理解”等知識性目標、“培養、運用”等能力性目標、“感悟、熱愛、薰陶”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大學思政課程教學目標更是在高中課程三維目標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雙方教師在備課中都要明確三維目標,教學中更應切實落實三維目標。

  以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四課第一框題《傳統文化的繼承》為例,高中教學中除了要達到相應知識目標之外,教師還應注意能力目標如“提高學生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能力”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領悟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價值,激發學生熱愛、繼承傳統文化的熱情,樹立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的落實[2],那麼教師在具體教學中便可以通過播放帶有民族傳統文化氣息的音訊資料和影象資料,有條件的情況下可向學生展示如傳統文學作品、書法繪畫作品等,通過學生小組交流感悟,切實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而在大學階段《文化概論》的教學中同樣也應在課程知識目標達成的基礎上,注重讓學生感悟和思考,激起學生學習興趣,在高中基礎上落實和提升三維目標,如設計課堂辯論、組織學生到博物館參觀、嘗試寫作小論文等方式提升學習效果,與高中階段教學目標達到有效銜接。

  2、充分了解學生,注意教學內容上的銜接

  大學思政課程教學是在中學基礎教育的基礎上邁向專業教育的重要一步,教學內容涉及面更廣、難度也逐步加深,但二者又存在眾多教學內容重複的地方,雙方在具體教學中都可在教學內容中貫穿時事政策教育和德育。同時,在教學中都應考慮與對方教學內容上的銜接特別是大學階段,高校教師應瞭解高中相關的教學內容,充分了解學生的知識結構和思維水平,在具體教學中儘量避免不該重複的重複、應該深化的沒有深化的問題和教學內容與學生認知能力脫軌的問題,爭取構建一個有序的、層次分明的、服從學生心理髮展規律的教育過程。

  3、逐步採用多元化考核標準

  如今,考試製度較單一,“一考定終身”的觀念在不少人心中根深蒂固,高中階段的政治理論課也難掙脫教學為升學服務的怪圈,而到了大學階段的思政課程學習中,學生平時學習壓力不大,期末考試多以“臨時突擊”應付,使得一部分大學生放鬆了自我警惕,也極大影響了教學效果。因此,雙方均應注重推進考核標準多元化,高中除了高考的評價標準外,教育部應積極探索如特殊專業人才、誠信測評、模範先進個體、同學家長老師多方面測評、檔案記錄表等考評機制的建構,教師平時也應根據學生的行為表現來評判學生;大學更應以課堂出勤、課堂參與活躍度、平時作業完成情況等多角度判定學生最終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