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教學反思

  懂得反思,做好反思,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以供大家學習。

  ***一***

  高一的學生剛剛從初中校園裡走出來,但是,初中課程和高中課程是不一樣的,學科的增加、學習內容的加深、學習方法的變化,使學生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上都有很多不適應。政治作為其中一門功課,在初中長期以來都處於被忽視的地位,所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政治的重視程度和所費精力都是不能和其他學科相比的。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我們作為政治教師就面臨著很多難題。

  首先,我們必須使學生端正學習態度,任何一門功課,都有它設定的理由,作為學生都要學好它。學生對一門學科的態度,首先來自於這門功課的任課教師,所以,開學之初我的做法是,在課堂教學中狠下功夫,從課堂入手吸引學生、抓住學生,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改變對思想政治課的固有觀點。每堂課,都立足於生活化教學,從學生身邊的生活實際入手,讓學生有東西可說,有東西可講,讓學生感受到政治課不是空談大話,她也是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

  其次,合理安排課堂教學。教學過程中,我們既要在這個時間內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又不能置學生於不顧,完全佔有了這幾十分鐘,使課堂成為老師的天下。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中學生最佳思維狀態約為20分鐘,課堂上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的精神狀態會發生變化。所以,思想政治課教學要注意教學時間的控制,老師在講述一段後,有意識的停頓,佈下空白,給學生一段回味、消化、吸收的時間,這樣做,避免了政治課的說教、枯燥,又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使課堂教學有了效率,有了生氣。

  第三,課前課後,我經常和學生交流,瞭解學生的切身感受,讓學生把自己的真實想法表達出來,在一些現實問題當中,積極和學生討論,進而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從心底裡喜歡政治課,愛學政治課。

  最後,認真組織好複習。學生學習,更為關注的是考試的成績,如果學生學起來感覺很好,而考試考下來卻分數很低,他們也不會喜歡這門功課的。所以我準備在學生期中考試期間將考試的要點以提綱的形式發給大家,使學生在複習的過程中有章可循,這樣就降低了學生複習的難度,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希望他們能考出良好成績

  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繼續發揚本學期所積累的經驗,摒棄不足之處,不斷追求,不斷探索,力求幹出好成績。

  ***二***

  一、政治教學中樹立民主、平等的師生觀。新課程改革對教學的定義有了根本性的變化:“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交往、互動。”新課程改革把教學的實質定義為交往、互動。教學過程的交往、互動,意味著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真正把教學看作是師生共渡的生命歷程,共創的美好體驗,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標準主張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有利於學生迅速進入課堂教學的主體角色,但如果營造氛圍只是一味地迎合學生的興趣,課堂教學就會形成放任自流,一盤散沙,甚至失控的局面。氛圍的營造要堅持適度原則,我們應該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去,卻不能把自己等同於學生,這樣才能課堂教學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我在營造氛圍時要牢記自己“組織者”的身份,根據課堂教學的內容確定合適的教法,結合學生特點對課堂教學作精心的安排和合理的組織,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我注意保留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權威”形象,及時發現“散漫”的苗頭並加以制止。

  第二,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讓學生動起來。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當好一堂課的設計者,要學會挖掘素材。政治教師要結合政治新教材的內容,有針對性地分析現實社會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種政治、經濟、文化現象或事例,尤其是要善於將當今國內外發生的重大事件、時政熱點與書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論知識生動、形象地相結合起來。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對政治課感興趣,接受所學的政治理論觀點,從而加深對政治理論知識的理解。比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鼓勵學生在全班同學面前談自己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讓大家一起討論研究問題之所在,並從課本中尋找解決的辦法。例如,作為當代中學生,在金錢面前應當作出怎樣的選擇?學生中存在很多看法,教師可採取自主學習、綜合探究等活動,一方面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充分反映學生對金錢的思想狀況;另一方面要發揮教師的主流價值觀的引導作用,在注重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鼓勵學生自主進行價值判斷的同時,為學生提供鮮明的基本價值標準,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方向學習。

  二、搞好教學的調整與優化。政治教師還要結合新課程的要求,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採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比如,除常規方法外,還要求教師儘快掌握體現時代性特徵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並運於教學過程之中。而這一點在政治課教學中體現更為明顯、要求更為迫切。在教學中我通過多媒體課件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或者是照片、圖片、掛圖等生動、形象且直觀的教學手段,或者通過師生的講述,把學生帶入某種特定的情景之中,使學生有如身臨其境。通過這種情感渲染和傳達,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對知識的詮釋和理解,免去了生澀與呆板,也達到使學生學會對知識活學活用的目的。如在講述《文化的多樣性》時,先用多媒體展示不同國家民族的各種文化,讓學生充分感受世界文化的魅力,激發學生興趣和思維,引導學生質疑、探究、發現,達到對學生有效地實施教學的目的。

  三、實踐導學案教學,提高課堂效率。長期以來,政治教學都陷入“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學生學習熱情低,課堂效率低下,考試成績差。為了提高課堂的效率,減輕學生課後補課的負擔,提高考試成績,我們備課組大膽在高一政治課中實踐導學案教學的方法,尋找適合政治課教學的有效模式。通過學案導學教學實踐,我欣喜地看到課堂的效率被大大提高,學生能看見自己學了什麼,學會了什麼,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動力,學生的學習成績有明顯提高,達到了教學相長的目的。但在實踐中也發現了幾個問題有待解決和提高,例如:在導學案設計上清楚完整地反映了一節課所要求掌握的知識點以及應培養的能力。但缺少給學生留出記筆記和思考空間,某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自我調節和提高,這是我在導學案上需要進一步思考與探索的重要問題。

  四、充分利用本地鄉土資源,調動學生的興趣。由於鄉土材料就發生在學生身邊,這樣學生就覺得有話可說,有事可做,尤其在蒐集事先佈置的材料的時候,學生更是有一中主人公的感覺,那麼在政治課教學中的廣泛運用鄉土材料,學生就能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而且還能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感情,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果。在《文化生活》的教學中,我就充分利用客家文化去設計各種活動,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產生共鳴,從而與所要傳授的知識遙相呼應.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傳統文化的繼承》的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一個探究活動:“結合自己的體驗,我們客家人有哪些傳統文化?可否用一兩個事例加以說明?”這裡,由學生舉出一些例子,老師將這些例子歸納為幾個方面:傳統習俗、傳統建築、傳統文藝、傳統思想,在教學中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五、參與教育科研,促進反思的超越。教師參與教育科研有助於提高自己對教育教學規律的認識,提高運用新的教育理論指導自己教學實踐的能力;有助於教師把已有的教學經驗理論化、系統化,提升對教學的理論性認識;有助於在教學中發現新的問題、新的現象,並主動去探討,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任教以來我認真積極參加每一次的教研活動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我認為只有在學術上嚴謹,才能夠在課堂上做到收放自如,在教學中才能做到遊刃有餘。教師知識積累多了、深了,學生才能信任老師,願意接受老師教導。

  會反思是一種智慧,也是完美人格的表現,作為優秀的教師必須是一位善於質疑,善於反思,善於總結的教師。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繼續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學會解決課堂教學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不斷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效果,促進教與學的和諧發展。

  ***三***

  站在高一年級的盡頭回望,在新環境下,我的政治課教學經歷了從很不適應到有所適應的過程,使我對教學有了新的認識。

  一、學科素質幾近空白-----教學須從ABC起始

  學生的基礎是教學依據之一。初中學生升高中,政治學科不是中考科目,初中的政治課,對基礎知識不作要求,政治學科的知識儲備,運用政治學科知識分析認識事物的能力,政治學科的思維,學習政治學科的方法,等等無從談起。進入高中,政治學科知識陡然以艱深難懂而又對學習者素質有較高要求的現實出現在面前時,學生無論如何也不能適應,政治課教學處於艱難境地。

  政治課教學只能小步走,低臺階,課時授課內容要少,教學執行進一步退半步,下一節課將本節課所學的知識變換方式予以再學習,直至掌握。教學從最簡單的ABC開始,教給學生聽、說、讀、寫,這就是A.。所謂B,就是手把手地教給學生讀題,做答案。C就是通過具體知識的學習,引領學生學習政治學科的學習方法、學習技巧。

  教學中萬不可操之過急。要取得學校的支援,多給一些課時,用以緩解教學任務與教學時間的尖銳矛盾,沒有時間保證是不能把整體素質這隻木桶上的短木塊加長的。

  二、“兩懶”的學習行為-----教學要富有引力

  政治課學習,需要積極動腦,勤於動手。可我們的學生對淺顯的知識,清澈見底的問題,還願意學習、思考,知識深一點,問題拐一點彎就“知難而退”,腦懶。學習中學生不願記筆記,不願做用文字表達的文字題,只願做寫字母打對號的選擇題,手懶。學生這種淺嘗輒止、不求甚解與長於看而短於寫,樂於淺想而苦於文字表達的“兩懶”的學習狀態,嚴重製約政治學科乃至整體素質的提高,是政治課教學中要解決的重大問題。

  政治課學習的過程是學生生命成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理應洋溢著幸福,充滿著成功,要讓學生懂得這種幸福與成功往往離不開痛苦與失敗。政治教師要用自己的智慧引導學生理解幸福、把握幸福、創造幸福、享受幸福;把學生推離失敗,引向成功。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創造機會讓學生以主人的身份去獲取自己能獲取的知識,適時讓其展示所獲成果,併發自內心的給予鼓勵,讓學生享受到幸福與成功。問題設定要小臺階、多臺階,引導學生一步一步沿著思維的臺階登上光輝的“頂點”,使學生領略到“無限風光”,從而享受到幸福與成功。解決手懶問題也可照此辦理。

  三、“不動”“被動”的學習情態------教學要著力於激動生命

  政治課學習抑或是任何一種學習都是學習主體生命的律動。政治課堂上常有這樣的現象:老師在組織學習,趴著的,說閒話的,看課外書的,漫不經心的,生命在這裡斷檔,雖然在老師用肢體、眼神或語言提醒制止下,表面終止了這些現象,誰又能說清其思想是否轉到學上來了呢?缺乏熱情,沒有主動,思維遊離於學習之外的學習是沒有也不可能有效果,儘管造成這種狀況有諸多原因。

  面對這種境況,政治課教學要在教育的本質上找註解,要激動學生的生命,努力使學生的事,學生自己想做,願做,樂做,逐步使學生的興趣濃厚起來,學習的習慣好起來,自覺主動性強起來,以致形成穩定的後勁很足的學習能力。我們不能改革教材,但我們可以變換教學方式,引激動生命的元素進課堂,使教學變成一道靚麗的風景,從而吸引學生參與其中,使得生命壯麗成長。例如,將知識競賽引進課堂,將生動有趣的蘊含哲理地情景及事例納入教學,等等,都能使學生樂此不疲,筆者就曾享受過這種教學幸福。

  如果說面前的政治課教學是一座山,我只是在爬山的路上邁出了一步,我將努力攀登,不斷創造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