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下學期教學計劃

  安排嚴謹的教學計劃讓教學工作能更順利地開展。下面是小編為您帶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一、情況分析

  本學期,本人承擔七年級兩個班的地理教學任務,每週每班二個課時,課時相對教材內容有些不足。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和《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指導下編寫的人教版地理新教材。新課標,新教材,新環境,高要求給本人教育教學工作帶來新的挑戰。學校良好的人際關係,先進的教育理念,愛的氛圍為教育教學提供了理想的育人環境。我校堅定不移的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理念,大多數學生對地理學科濃厚的學習興趣,計算機輔助教學,網路環境,完備的地理教具為地理教學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二、指導思想

  在新課標理論的指導下,以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為指導,加強課堂教學,儘快適應網路環境下和計算機輔助下的地理課堂教學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學科教學目標。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努力使教學水平,業務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時,通過傳授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絡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從"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

  三、具體工作

  1、抓好常規地理課堂教學。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努力講好每一節課;保障每節一練,做到全批全改。

  2、認真學習新課標理論,領會新課標精髓,用科學的理論指導教學實踐。

  3、積極參加教研教改活動,在教研處,教務處的指導下,努力使教育教學能力再上新臺階。

  4、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結合學科特點,開展學科知識競賽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5、認真參與集體備課,精益求精,爭創優秀教案。

  6、參加聽課評課活動。虛心向他人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7、擬好複習計劃,制定複習提綱,認真組織複習。

  8、每次單元簡測後,全面做好每個學生,每個班級的質量分析。注意發現教學和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並及時解決。

  9、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切實做好地課備課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為地理課件的製作準備充分的素材。

  10、積極參加計算機培訓並不斷自學,提高課件的製作水平,爭創優秀課件。

  11、合理使用教學必備的地理教具,課件。做好器材的登記,使用,保管工作。

  四、教學課時安排

  第一週:亞洲的位置和範圍 2課時

  第二週:亞洲的自然環境 2課時

  第三週:單元檢測 2課時

  第四周:日本 2課時

  第五週:一次月考 2課時

  第六週:東南亞 2課時

  第七週:印度 2課時

  第八週:俄羅斯 2課時

  第九周:單元檢測 2課時

  第十週:期中考試 2課時

  第十一週:中東 2課時

  第十二週:歐洲西部 2課時

  第十三週:撒哈拉以南非洲 2課時

  第十四周:澳大利亞 2課時

  第十五週:二次月考 2課時

  第十六週:美國 2課時

  第十七週:巴西 2課時

  第十八週:單元檢測 複習 2課時

  ***二***

  一、基本情況:

  通過七年級上一學期的學習,學生對地理知識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具備了初步的讀圖、分析、判斷的能力,對世界概況有了一定的瞭解。但也有一少部分學生對地理學科的學習不夠重視,知識還沒有形成系統,沒有達到應有的水平。我將本著認真,嚴謹的教學態度開展本期教學工作,在新的學期裡希望揚長避短,深入學生,力爭取得更有效的教學效果。

  二、 教學目標:

  教完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識,讓學生具備必要的基本技能,對我們所處的世界有一個明晰的瞭解,對世界一些重要的國家和地區有著較為詳盡的知識掌握。

  三、本冊教材:

  本冊教材共5章:1、《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瞭解亞洲的位置、地形、氣候等自然環境特點,人文環境特點。

  2、《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地區》;突出日本自然災害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及日本經濟與其他國家的聯絡,瞭解東南亞地勢變化、地形結構特點與人類活動的關係等。瞭解印度人口的特點。瞭解俄羅斯地理位置的特點。

  3、《東半球其它國家和地區》;瞭解中東地理位置的特點,石油資源,宗教,歐洲西部,歐盟,畜牧業,旅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農業生產,文化習俗。澳大利亞因地制宜發展經濟。

  4、《西半球的國家》,瞭解美國移民國家,農業地域專業化,高新技術產業,巴西,民俗。

  5、《極地地區》;自然環境的特殊性,科考與環保的重要性等。

  四、本期教材重點、難點:

  1、各大洲的地形特徵和氣候特徵。 2、幾個大國的人文特徵。

  五、教學措施:

  1、抓好常規地理課堂教學。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努力講好每一節課;保障每節一練,做到全批全改。

  2、認真學習新課標理論,領會新課標精髓,用科學的理論指導教學實踐。

  3、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切實做好地課備課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為地理課件的製作準備充分的素材。

  4、積極參加教研教改活動,在教研處,教務處的指導下,努力使教育教學能力再上新臺階。

  5、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結合學科特點,開展學科知識競賽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6、認真參與集體備課,精益求精,爭創優秀教案。

  7、參加聽課評課活動。虛心向他人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8、擬好複習計劃,制定複習提綱,認真組織複習。

  9、每次考試後,全面做好每個學生,每個班級的質量分析。注意發現教學和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並及時解。

  六、工作要求:

  1、要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上好課。A、課前準備好課,認真鑽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瞭解教材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邏輯,適當補充有關資料,培養學生興趣、愛好,考慮教法。B、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資訊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激發情感。

  2、搞好課後輔導,針對不同的學生現狀進行不同的教學方法。

  3、積極參加聽課、評課活動,博採眾長,提高水平。

  4、充分利用網路,不斷拓寬知識面,為教學注入新鮮血液,展課件教學,充分利用學校的多媒體教學裝置,讓學生在興趣中學習和掌握知識。

  ***三***

  一、班情分析

  通過七年級上冊的地理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識,及學習地理的方法,同時也提高了自己的讀圖、分析、判斷和理解的能力。對地理的學習有了一定的經驗,初步形成了簡單的地理的知識系統,大部分學生對學習地理興趣濃厚,也很樂意去了解我們生活的這個星球,樂意去探索和發現身邊的地理知識。

  二、教學目標

  完成七年級下冊地理教學任務。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識,和基本的繪圖技能。對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有更清晰明瞭的瞭解,對世界上一些重要的國家和地區有較為詳盡的瞭解。同時通過地理教學,提高學生的觀察、探究能力,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互助合作的精神。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 認識大洲

  本章主要內容是瞭解亞洲、歐洲、非洲、南北美洲、大洋洲、南極洲的地理位置,學習並掌握其地形、氣候、河流、人口等知識。本章的重點內容是七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點、氣候特點。難點是比較七大洲的氣候以及影響七大洲氣候的因素。

  第二章 瞭解地區

  本章主要內容是學習並掌握東南亞、南亞、西亞、歐洲西部及南北兩極的有關的地理知識。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氣候、資源、人文、經濟等。本章的重點內容是掌握東南亞、南亞、西亞、歐洲西部的地形與氣候,以及南北兩極的地理概況。難點是以上各地的地理位置與氣候差異對農業的影響。

  第三章 走近國家

  本章主要是學習並掌握世界上的一些主要國家,如美國、俄羅斯、日本、法國、澳大利亞等。瞭解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資源氣候、經濟文化等。本章的重點是掌握以上各國的地形特點和典型的氣候特點,掌握各國重要的自然資源。難點是美國的農業帶的分佈。

  四、教學措施

  1、認真鑽研教材,理清知識結構和教學思路,把握教材重點、難點。運用現代化教學設施,製作教學道具等,創設教學情境,設定多種課堂教學模式,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

  2、強化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鞏固學生讀圖、填圖和繪圖的能力。利用地圖、地理填充圖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強化理性認識。同時做到教學過程中做到穿插回憶前面所學知識,增強知識的橫向和縱向聯絡,幫助學生形成比較系統的知識結構,為今後的繼續學習作好鋪墊。

  3、培養學生運用地理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好課堂教學,面向全體學生。注意收集學生反饋的資訊,並及時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激發學生情感,創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和融洽的師生情感,從而更好的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

  4、開展多種豐富多彩的課餘活動,充分利用電視、網路等設施,多方位不斷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為課堂教學注入新鮮的血液。

  五、課時安排

  周次 單元 教學內容 課時

  1—2 一《認識大洲》 第一節亞洲及歐洲 4

  3 一《認識大洲》 第二節非洲 2

  4 一《認識大洲》 第三節美洲 2

  5 二《瞭解地區》 第一節東南亞 2

  6 二《瞭解地區》 第二節南亞 2

  7 二《瞭解地區》 第三節西亞 2

  8—9 二《瞭解地區》 第四節歐洲西部 4

  第五節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

  10 三《走近國家》 第一節日本 2

  11 三《走近國家》 第二節埃及 2

  第三節俄羅斯

  12 三《走近國家》 第四節法國 2

  13 三《走近國家》 第五節美國 2

  14 三《走近國家》 第六節巴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