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氣溫和降水教案

  降水是指空氣中的水汽冷凝並降落到地表的現象。下面是小編為您帶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1月份0°等溫線經過的地區,能夠通過等溫線圖分析我國冬夏氣溫分別特徵。

  2.理解溫度帶的劃分依據,能夠在圖上找出我國主要的溫度帶。

  3.閱讀我國年降水量分佈圖說出我國降水的空間分佈特點,根據四城市的降水柱狀圖瞭解我國降水的季節分配特點。

  4.瞭解我國主要的乾溼地區,理解其景觀的差異。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閱讀各種圖表,進一步鞏固讀圖方法,能夠快速的從地圖上活動有用的地理資訊。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氣溫和降水的分佈,瞭解我國各地異彩紛呈的優美風光,激發對偉大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1.我國冬夏氣溫分佈的特點和主要的溫度帶。

  2.我國降水的時空分佈規律和主要的乾溼地區。

  教學難點

  1.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

  2.我國溫度帶和乾溼地區的劃分依據

  教學方法

  情景模擬,分組討論,當堂達標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地圖冊,課本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一***新課匯入

  學生活動:根據展示圖片討論我國各地氣溫和降水的區別,激發對於我國氣溫和降水分佈的學習興趣。

  教師活動:展示我國各地氣溫和降水的圖片,引導學生分析討論

  ***二***學習目標

  學生活動:展示閱讀學習目標,產生印象,帶著目標去學習

  教師活動:展示目標,簡單解釋目標的內容。

  ***三***冬季氣溫的分佈

  學生活動:

  1.分成四個小組,分別代表海口、武漢、北京和漠河,找出所代表城市的溫度範圍,估計一個具體的溫度值,寫在題板上展示給全班。

  2.找出最高和最低氣溫所在的小組和數值,計算溫差,總結規律:自南向北逐漸降低,南北溫差很大。

  3.在課本圖上描出0°C等溫線經過的地區

  教師活動:

  1.展示《中國一月氣溫分佈圖》,滑鼠點選不同部分加深學生對於所代表的城市的位置印象。

  2.引導學生觀察四個小組的氣溫變化,找出最高的最低的小組的位置,啟發學生總結我國冬季氣溫的分佈規律。

  3.強調0°C等溫線的意義和位置

  ***四***夏季氣溫的分佈

  學生活動:

  1.分成四個小組,分別代表廣州、哈爾濱、烏魯木齊和拉薩,找出所代表城市的溫度範圍,估計一個具體的溫度值,寫在題板上展示給全班。

  2.計算廣州、哈爾濱和烏魯木齊的溫差和冬季溫差比較。總結夏季氣溫分佈規律:全國普遍高溫。

  3.討論青藏高原氣溫低的原因。

  4.觀察圖片,近一些理解我國氣溫各地的差異。

  教師活動:

  1.展示《中國七月氣溫分佈圖》,滑鼠點選不同部分加深學生對於所代表的城市的位置印象。

  2.引導學生計算前三個小組的溫差,總結夏季氣溫分佈規律。

  3.提示拉薩代表的青藏高原是我國夏季氣溫最低的地區。滑鼠點選,出示夏季氣溫分佈規律。

  4.展示我國氣溫最低和最高氣溫的圖文資料進行知識拓展。

  ***五***溫度帶的劃分

  學生活動:

  1.在教師的提示下閱讀32頁材料,瞭解溫度帶的劃分依據。

  2.在教師的指點下,找出我國溫度帶和名稱和位置。重點注意家鄉和北京所在的溫度帶和主要溫度帶的分界線。

  3.討論回答家鄉的農作物

  教師活動:

  1.聯絡生活,引入活動積溫的概念,解釋溫度帶的劃分。

  2.展示《我國溫度帶的劃分》圖,引導學生讀圖

  3.提問家鄉的農作物,介紹不同溫度帶的主要農作物。

  ***六***降水的空間分佈

  學生活動:

  1.在教師的引導下,根據等降水量線的分佈,討論我國南北和東西的降水差異

  2.分成四個小組分別代表臺北、武漢、蘭州和烏魯木齊,找出所在地區的降水範圍,根據柱狀圖估計數值,給全班同學展示,一起標在課本相應的位置。討論我國降水的總趨勢。

  教師活動:

  1.教師展示《我國年降水量分佈圖》點選不同的地區,引入學生分析空間特點。強調800毫米等降水量線經過的地方。

  2.把學生分組,引導學生分析我國降水的總趨勢。

  ***七***降水的時間變化

  學生活動:

  1.討論說出家鄉一年中降水的季節分配。

  2.讀圖四城市降水柱狀圖,討論各地降水的季節分配特點和雨季的長短。

  3.讀課本北京年際減少分佈圖,討論完成1、2題

  4.觀看視訊,加深對於年際變大引起災害的認識。

  5.觀看圖文資料,加深對於我國降水分佈不均的理解。

  教師活動:

  1.引導學生討論一年中家鄉降水的季節分配。

  2.展示四城市降水柱狀圖,啟發學生討論和思考

  3.要求學生讀圖,討論總結北京降水的年際變化特點。

  4.播放視訊,解釋年際變化大引起的洪澇和乾旱災害

  5.展示我國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圖文資料,進行知識拓展

  ***八***乾溼地區

  學生活動:

  1.閱讀材料,瞭解乾溼的含義和乾溼地區的劃分。

  2.讀圖找出我國主要的乾溼地區,家鄉和北京所在的乾溼地區。

  3.讀圖瞭解各個乾溼地區中地面景觀、農業型別等的區別。思考不同乾溼地區的建築、交通和飲食的區別,課下去探究。

  教師活動:

  1.引導學生閱讀材料,強調“幹”和“溼”和含義。

  2.展示《我國乾溼地區劃分圖》,指出半溼潤區和溼潤區的分界線,強調秦嶺-淮河一線的重要意義。

  3.展示不同地區農業型別圖片,解釋種植業和畜牧業的範圍,啟發學生對於不同乾溼地區的建築、交通和飲食的思考和探究。

  ***九***課堂總結

  學生活動:

  討論,發言

  教師活動:

  展示內容,引導學生思考和發言。

  ***十***達標測試

  學生活動:

  讀題、討論,做出答案

  教師活動:

  提問,反饋測試結果

  板書設計

  一.氣溫的分佈

  1.冬季

  2.夏季

  3.溫度帶

  二.降水的時空變化

  1.空間

  2.時間

  3.乾溼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