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高中化學年輕教師的教學反思

       1.重視教學前的反思,提高分析設計能力  
        教學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並有效地提高教師的教學分析和設計能力。俗話說得好,不打無準備之仗。課堂教學重在準備,要把足夠的時間花在鑽研教材、瞭解學生、設計教法、安排教學程式上。年輕教師在這一環節上應狠下苦功,提高教學行為的意識性和自覺性,立足學習者的需要,做到有備而教。  
        1.1反思教學主體的基本情況;“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學生是教學的最終受體,脫離學生實際的教學都無法成功。年輕教師在教學前應對學生的個性差異、興趣愛好、已有知識及認知 規律 進行反思,探索適合採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什麼樣的活動設計易於學生學習,預測學生接受新知識時可能會出現的情況,思考如何處理可能出現的問題等,這樣才能設計出被學生接受的教學設計,才能在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將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地融入到教學內容中。  
        1.2反思教學平臺的模組處理;作為教學的第一平臺,新教材在內容編排上設定了很多模組,其中“觀察與思考”、“活動與探究”這兩個模組最能體現新課程提倡的教師與學生合作學習的理念。鑑於學生能力訓練的不同要求,年輕教師在處理這些模組時,有時方法可以較為靈活,不一定都是先觀察後思考或先活動後探究,同樣可以顛倒處理,只要有效地設定好問題情境,使學生面臨解決問題的疑惑,引起思維衝突,激起學習情感,產生主動探究的慾望。筆者對蘇教版《化學2 察與思考:電解飽和CuCl2溶液》做了這樣處理,先給學生這麼幾個問題:①標出 電子 流動的方向;②寫出CuCl2溶液中存在的離子;③標出電解質溶液中離子的流向方向;④說出陰、陽極所有可能析出的物質;⑤如何粗略驗證析出的到底是哪一種物質;⑥再如何加以精確驗證。帶著這些問題通過實驗觀察加以論證,最後讓學生自己填寫課本上的空格,感覺效果不錯。  
        1.3反思教學設計的知識體系建構;教學設計的好壞對教學的成功與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年輕教師由於經驗不足,處在借鑑模仿的階段,容易被左右而缺少自己的思想,因此教學設計上往往存在這些問題:形式單一、條框較多,細節處理、重難點突破不夠到位,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不夠注重。如何克服這些問題,完善教學設計中的知識體系建構,主要還是從知識的系統性上下功夫。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備課前除了多方借鑑教案和課件外,還需進行大量針對性的練習,以練促教。只有通過解題訓練,才能掌握系統、全面的知識,掌握細節上的處理,實現重難點的突破,這樣教學設計的知識體系建構才會比較完整、合理、有效。
        2.強化教學中的反思,提高調控應變能力 
        教學中的反思具有調控性,能使教學優質高效地進行,並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調控和應變能力。課堂教學的核心在於 發展 學生的主體性,如果學生的反應是無動於衷,教師自以為講得精彩也只是“自我陶醉”。年輕教師應根據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情況及突發事件,捕捉教學中的靈感,及時調整教學節奏和教學行為,優化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學語言,注意師生間的和諧統一,營造良好的課堂環境,提高課堂效率。
     2.1反思課堂氣氛;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追求的理想目標是“活而不亂”。①年輕教師應充分關注學生的需求,避免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感覺課堂氣氛比較沉悶時,應嘗試給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最大限度地處於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讓課堂成為充分展示學生獨特個性的舞臺。②有的課堂表面看起來氣氛異常活躍,但也要注意一定程度上是否忽視了對學生課堂參與的分析,是否區分學生的參與是主動參與還是被動參與,是實質性參與還是形式性參與,是否肯定是學生內化後參與的一種真實表現。
        2.2反思學生反饋;學生是帶著自己的思考、靈感、認知習慣參與課堂活動的,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能會爆發出許多意想不到的閃光點和錯誤。對於學生提出的疑問,年輕教師要善於聆聽並順著學生思維的方向、根源及時作出解答,鼓勵其積極思考;對於學生(特別是基礎較弱的學生)出色的課堂答題,年輕教師要善於用口頭語言或肢體語言加以肯定與讚賞,激勵其學習熱情;對於學生回答或板演的錯誤,年輕教師應抓住機會積極利用,引導學生參與分析、評價、反思,為課堂教學服務。 
        3.落實教學後的反思,提高評價、總結、能力 
        教學後的反思具有批判性, 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 並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評價和總結能力。在課堂教學實踐後及時反思,不僅能使年輕教師直觀、具體地總結教學中的長處,發現問題,找出原因及時解決問題的辦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學生,優化教學方法和手段,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而且是將實踐經驗系統化、理論化的過程,有利於提高教學水平,使年輕教師的認識能上升到一個新的理論高度。 
        3.1反思成功之處;一堂課下來,總會感覺有些地方上得很成功,引起了師生的共鳴,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年輕教師應及時詳細得當地把這些成功之處記錄下來,為以後教學作參考。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總結反思:①新課匯入是如何承上啟下、富有創意的?②多媒體教學手段是如何最大程度輔助教學的?③板書設計是如何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④採取了什麼方法使重點突出、難點突破的?⑤採取了什麼措施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了課堂的氣氛?⑥採取了什麼手段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3.2反思不足之處;“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由於學生的個體差異,認知方式的不同,給課堂教學帶來了複雜性和不可預料性,加之年輕教師對其估計不足,一堂課下來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這些不足之處不應該只成為遺憾或感慨,年輕教師更應把它看作是成長的催化劑。對失誤之處進行系統的回顧、梳理,並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為今後的教學積累經驗。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總結反思:①教學設計是否妥當?②預設的目標是否脫離學生實際?③採用的教學方法是否符合學生認知 規律?④課堂節奏控制是否遊刃有餘?***5***課堂氣氛是否和諧、學生學習興趣是否得到激發?③課堂效果是否明顯、學生是否能夠活學活用?
        總之,只有通過有效的教學反思,年輕教師重新審視自我,發現自我,使自己的有效經驗得以昇華,缺點和不足得到修正,教學能力和教學效益才會不斷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