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地理期末必考知識

  你知道地理有哪些必考的知識點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信這些文字對你會有所幫助的。
 

  :降水和降水的分佈

  1、降水與生活

  ⑴降水:從大氣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統稱為降水,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⑵測量:測量降水的工具是雨量器,表示降水量大小的單位一般為毫米。

  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降水影響交通、農業生產等。

  2、降水的季節變化

  ⑴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狀圖來表示一個地方一年內降水的季節變化情況。

  ⑵降水量柱狀圖的繪製方法:一橫月、二縱水、三柱形

  ⑶主要降水型別:對流雨、地形雨、鋒面雨。

  3、降水的分佈

  ⑴等降水量線:降水量相同的點的連線。

  ⑵表示:世界各地降水量的不同,通常用等降水量圖來表示。

  ⑶影響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

  ⑷分佈特點:

  ①赤道附近降水量較豐富,兩極地區降水少;

  ②南、北迴歸線兩側,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

  ③在溫帶地區,沿海地區降水較多,內陸降水較少;

  ④山地的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⑸世界“雨極”乞拉朋齊,世界“幹極”阿塔卡馬沙漠。

 

  :氣溫和氣溫的分佈

  1、氣溫與生活

  ⑴氣溫:空氣的溫度,常用℃表示。

  日平均氣溫=一日內氣溫觀測值之和÷觀測次數

  月平均氣溫=一月內日平均氣溫之和÷當月天數

  年平均氣溫=一年內月平均氣溫之和÷月數***12***

  ⑵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氣溫影響人們的穿衣、飲食、住房、農業和交通等。

  2、氣溫的變化

  ⑴日變化

  ①概念:以一天為週期的氣溫變化。

  ②變化特點:一天當中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2點***14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

  ③氣溫日較差=最高氣溫-最低氣溫

  ⑵年變化

  ①概念:以一年為週期的氣溫變化。

  ②變化特點:南北半球氣溫的變化正好相反。

  陸地上:北半球氣溫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北半球氣溫8月最高,2月最低。

  ③氣溫年較差=最高月平均氣溫—最低月平均氣溫

  ⑶通常用氣溫的變化曲線圖來表示一個地方一年內的氣溫變化情況。

  ⑷氣溫年變化曲線圖的繪製方法:一橫月、二縱溫、三定點、四連線

  3、氣溫的分佈

  ⑴等溫線:氣溫相同的點的連線。

  ⑵表示:世界各地冷熱不同,通常用等溫線圖來表示。

  ⑶影響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

  ⑷分佈規律:

  ①緯度差異:一般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P53中的圖3.17***

  ②海陸差異:同緯度地帶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

  ③垂直變化:隨海拔升高氣溫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⑸等溫線圖的判讀:

  ①等溫線封閉,中心氣溫高的為高溫中心,中心氣溫低的為低溫中心。

  ②等溫線密集的地方,氣溫差別大;等溫線稀疏的地方,氣溫差別小。

  ⑹世界“熱極”撒哈拉沙漠,世界“冷極”南極大陸。

 

  :海陸的變遷

  1、滄海桑田

  ⑴現象:地球上的海洋和陸地是不斷變遷的

  ⑵原因:地殼的變動和海平面的升降是主要原因,此外人類的活動也會引起海陸的變化。

  ⑶舉例:今天的地球之巔珠穆朗瑪峰過去曾經是海洋。

  2、海陸輪廓形成的兩大學說

  注意:

  ①“板塊構造學說”是在“大陸漂移學說”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是目前最被普遍接受、相對完善的一個學說。

  ②六大板塊:亞歐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

  ③由板塊運動引起的兩大地震帶是:地中海——喜馬拉雅山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