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創新學習方法

  從人類獲取知識的方式看,學習可分為兩種型別,即接受學習與創新學習。如何是創新的學習方法呢?下面小編分享創新學習的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從人類獲取知識的方式看,學習可分為兩種型別,即接受學習與創新學習。儘管它們不是對立的學習方式,但側重點不同。研究創新學習,就必須把研究創新學習方法作為重要的內容。因為只有通過有效的、科學的方法,才能使學生達到創新學習的境界,也才可能實現創新學習。當然,創新學習也要遵循一般的學習方法與規律。在本文中,筆者只著重論述創新學習的方法。

  一、自主學習法

  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充分發揮個體主觀能動性而進行的創新性學習。即學習過程呈現自主、主動、創新相互依存的三個層次。

  1.自主學習的特徵

  自主學習的基本特徵是預期性、參與性與創新性。***1***預期性。學生進行創新學習,既要有明確的目標意識,主動規劃和安排自己的學習,又要在大量資訊面前,具有捕捉資訊、敏銳感受和理解的能力,並能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分類、整理。***2***參與性。學生參與集體生活,和集體成員相互協作、互相尊重,對社會有強烈的責任感、義務感。***3***創新性。學生不滿足於獲得現成的答案或結果,對所學習的內容能展開獨立思考,進行多向思維,創造性地探索新的問題。

  2.自主學習的步驟。

  自主學習強調學生在反覆實踐中獨立完成學習任務,中小學生一般可按這樣四個步驟來進行。第一,自學生疑。此步驟是整個自主學習訓練的第一步。學生通過自學,發現自己能力範圍所不能解決的問題,這就是質疑。第二,合作質疑。合作學習有兩種基本形式:一是小組合作交流;二是全班合作交流。在小組交流的過程中,提出個人的疑難問題,簡單的立即解決,較重要和較難點的問題,經過認真篩選,讓全班同學討論。篩選問題的形式不僅是選擇,還可以是完善、合併、修正說法等。第三,歸納釋疑。創新學習提倡學生要對知識本身作深入探討,瞭解來龍去脈,悟出它們之間深層的聯絡。除此之外,還應對學習方法進行歸納、改進,提出獨特的見解。第四,鞏固拓展。鞏固是對學習知識的嘗試記憶,嘗試不僅有練習這一種形式,更重要的是在實踐中運用,在反思中調整,查漏、補缺,並能結合現實的情況,深化發展。

  二、問題學習法

  問題學習,就是學生能帶著問題學習,並不斷尋找資訊,提出解決問題方案的學習。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心理學家對“問題”研究論述較多,但實際上,學生能真正使用“問題”學習的卻不多見。原因是多方面的,其關鍵是考試評價的影響。學生往往為了追求考試有好的成績,覺得背誦記憶省時省力,於是提問就少了,久而久之,難以養成提問的習慣。楊振寧博士對中美教育進行比較時曾經談到,中國學生有囿於書本、缺乏獨立思考和提問的缺點,1997年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朱棣文教授也有類似的評價。

  1.問題學習的特徵

  ***1***問題心理傾向性。是指學生在心理上有想提問題的慾望。問題學習,需要學生克服自卑心理,有提問題的意識和勇氣。***2***問題構成目的性。指學生提出一個問題,總是從要解決什麼樣的事入手。***3***問題要素開放性。構成一個問題,要具有“三要素”,即問題的條件、問題的結論和條件到結論間的一定的思維距離問題。要素開放性,主要是指問題的條件或問題的結論開放。

  2.問題學習的一般步驟。

  ***1***醞釀問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就某些內容產生疑問,經過一定時間的準備,可提出問題。***2***發現問題。從發現問題的過程看,它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發現問題的過程不僅包含學生的知識素養,也依據於學生的思維品質和學習習慣;發現問題要有最近的學習空間距***認知“衝突”***;從自然現象中或者觀察實驗現象時發現問題。***3***明確問題。學生明確“問題”,既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嘗試、不斷探索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自己界定問題的存在,自主地分析問題情景,自主地構建解題思路和策略,有意識地進行自我監控。***4***解決問題。解決問題是尋找和接受資訊、回憶知識和方法、進行加工處理的過程,是一種較高層次的定向活動。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學生積極圍繞問題進行思維,最終構建和完善解題方案直至解決問題。

  三、開放學習法

  開放學習是針對傳統的課堂教學而言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其教學活動不侷限在教室,可為學生提供參觀、實踐場所,準備必要的圖書資料、學習器材等。學生不分年級也不按能力分組,而是按各自的興趣和需要,採取不同的學習方式、進度和內容。教師的任務是創造一種學生喜愛的環境,並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引導、建議和幫助。根據需要,教室還可以臨時分割為若干個適合於小組教學或個別教學的活動場所。

  1.開放學習的特徵。

  ***1***動態性。指學生在可變的學習場所,選擇不同的學習內容,如在旅遊途中,可選擇學習歷史或地理知識,也可以蒐集標本等。***2***多樣性。一是學習手段的多樣性,二是學習方法的多樣性。學習手段不僅是書、筆、紙、實驗器具,也有電腦等。鼓勵每一個學生能創造出自己的學習方法,反覆使用,不斷總結,達到熟能生巧的地步。像愛因斯坦的“淘金式”讀書法、盧梭的“三步”讀書法、培根的“嘗吞嚼”讀書法、愛迪生的“目標”讀書法等,都是他們反覆探求的結果。***3***變通性。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往往受思維定勢的影響,造成思維的求同性和思維的欠靈活性。思維的發散可以避免這一類錯誤的出現,同時也是創新學習之必須。***4***探索性。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過思考得到的結果可能是不一樣的。古典名著《紅樓夢》,若要請學生來談讀後感,就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體會,創新學習需要學生打破思考問題只有惟一答案的習慣,學會對結果的探索。

  2.開放學習的步驟

  ***1***開放學習目標。開放學習目標,是指學生通過學習,也許不能達到預期目標,也可能超過了預期目標。學習目標在學習中,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還可以修訂目標。開放學習目標與達到預期目標,應該是統一的。***2***開放學習內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拘泥於書本或者一種學習材料,要求學生結合生活實踐、結合現代科技進行橫向或縱向思考,並檢索相關資訊。***3***開放學習形式。學生可以更多地通過個別化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網上學習、圖書館學習等方式進行學習。***4***開放思維空間。發散思維、逆向思維等思維方式將更多地陪伴學生的學習。同時,只有當學生思維開放了,也才能創新學習。

  四、案例學習法

  在我國現行教育中,中小學生基本上受的是“原理教育”。即通過各種定理公式語法的學習,尋找“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這種方法很容易導致學生的行動公式化。與之相對比,“案例學習”最顯著的特徵是沒有惟一正確的答案,“同一個問題,100個人可能就有100個答案”。道理很簡單:“案例”太具體了,對它的求解也必須拿出具體的對策才行。因此,運用案例學習法是培養中小學生創新學習能力的最有效方式。

  1.案例學習的特徵

  案例學習法的顯著特徵有三。***1***內容非定型化。學生選擇的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和處理的結果多種多樣,沒有固定的答案,只要有“理”都是正確的。案例學習在歐美等西方國家中是比較有影響的,搞得最有聲有色的是哈佛商學院。***2***思維非定勢化。學生在進行案例學習時,沒有定勢思維的束縛,思維充分發散,以解決具體問題。***3***結果非惟一化。解決問題的答案不是惟一的。案例學習的宗旨不是傳授“最終真理”,而是通過一個個具體案例的討論和思考,去誘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它甚至不在乎能不能得出正確答案,而重視的是得出答案的分析過程。

  2.案例學習的步驟。

  ***1***找到學習的案例。應該說“案例”在我們的周圍是很多的,有待我們去發現。同時我們在學習時,需要靈活選擇不同時間、地點、人物的案例。重慶外語學校的學生從課本中找“案例”,他們把初一語文課文《羚羊木雕》改編成劇本,這樣,每一個學生就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刻畫人物。儘管學生寫作水平不高,但每一個學生都興趣盎然地去做。全班47人寫出了47個《羚羊木雕》的劇本,很有創意。***2***找到學習的同伴。不同的人感興趣的人或事就不同,要能對同一案例進行學習,就需要有同樣的興趣,不然就可能達不到應有的效果。***3***營造合作的環境。案例學習的過程,也是學生思維碰撞的過程,也就是學生討論、爭論的過程,這就需要營造合作的環境。重慶50中是一所薄弱學校,生源條件不好,但通過一個學期的案例學習,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學生髮表的意見也很有見解。同時,教師聽課,不是執教老師安排內容,而是由聽課的教師確定內容,並由聽課教師來指定學生回答問題,改變了有的公開課“作秀”的弊端。

  五、課題學習法

  課題學習法是學生創新學習的一條良好途徑。

  1.課題學習法的特徵。

  ***1***學習生活化。指學習內容來源於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涉及的範圍很廣泛。它可能是某學科的,也可能是多學科的綜合或交叉的問題;也可能是偏重於理論方面的或是偏重於實踐方面的問題。如重慶市沙區實驗第一小學的學生通過觀察,發現有些學生不喜歡佩戴紅領巾,針對這一現象,學生確立了“學生不喜歡佩戴紅領巾的原因調查”的課題。他們所選擇的調查方式、調查內容、分析結論等都是開放的。同時,由於學生個人的興趣、經驗、所處環境不同,學生選擇的切***、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表達成果的方式也可能不同,具有很強的靈活性,這就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空間,形成了一個開放的學習過程。

  ***2***學習多維化。指學生的學習方式不是被動地記憶,而是敏銳地發現問題,主動地提出問題,從多個角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另一層意思是學習結論的多元性,不一定只有一種解決方案。如重慶市高新開發區森林小學的學生為了瞭解自然水與純淨水的不同點,他們分別選取這兩種水,泡同樣的茶,養同樣品種和相同尾數的金魚,發同樣品種的黃豆芽,種同樣品種的蔬菜;分成小組進行觀察並每天記錄,通過分析得出結論。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充分體現著學生學習的探索性。

  ***3***學習活動化。指學生關注現實生活,親身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重慶28中的幾位學生對流經學校的一條河流“清水溪”進行考察,瞭解清水溪被汙染的原因。學生們徒步逆流而上,發現有幾家工廠直接向河水排汙;有生活汙水直接流入清水溪,並有居民把生活垃圾直接倒入河中。這些學生每到一個河段就取一瓶水樣標本,然後拿到實驗室進行化驗,分析不同河段水質情況並分析水汙染的原因。這種在實踐中學習的過程,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動性,並培養了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發展了學生的創新力。

  2.課題學習的步驟。

  課題學習一般分為三個階段。***1***準備階段。即學生通過學習或生活環境,確立研究的課題,並創設一定情境。如重慶市合川一中的學生確立“菸草對人的危害”的研究課題,研究小組觀察吸菸人的姿勢,調查吸菸人每天吸菸的多少,走訪菸草專賣店等。創造問題環境就是讓學生處於研究的氛圍中,進入研究狀態。***2***實驗階段。第一是蒐集與分析材料。學生應掌握實地考察、實驗訪談、上網、查閱書刊等獲取資訊的方法,同時要能判斷真假資訊,選擇與本課題研究有關的資訊,學會整理與歸納資料。第二是制定研究計劃。第三是調查研究或實驗。學生根據獲取的材料和設計的實驗方案,與其他同伴或教師討論,論證自己的觀點。重慶市酉陽縣是一個國家級貧困縣?酉陽實驗小學的學生選擇了“下崗工人的現狀調查”的課題,圍繞這一課題,學生設計問卷,瞭解工人下崗前後的生活,採訪賣服裝的阿姨,調查蹬三輪的叔叔……形成了一份“酉陽縣下崗職工現狀分析報告”,受到有關部門的好評。***3***總結階段。學生課題學習的關鍵是瞭解研究的方法,形成科學的思維品質。研究過程中,學生間相互的交流就顯得尤為重要。總結表達的形式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口頭的,大多數學習者也可能沒有形成結論、寫出研究論文,重要的是學生的參與。因此,評論課題學習的方式是多元評價,旨在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創新學習的方法應該還有很多,如反思學習法、發現學習法等,但以上五種應該是最基本的方法。只要我們不斷學習、研究,就可能創造更多更有效的創新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