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歡歡喜喜鬧元宵的日記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月亮圓又圓,家家戶戶都在吃湯圓,臉上露出了甜蜜的笑容。下面小編為你帶來,希望大家喜歡。

  歡歡喜喜鬧元宵的日記

  201X年X月X日 星期X 晴

  元宵節到了,我們一家人吃完熱騰騰的湯圓後,一起去公園裡賞花燈。

  元宵節的晚上可真熱鬧啊,馬路兩邊掛滿了盞盞燈籠,霓虹燈不停閃爍,路上行人熙熙攘攘,歡歌笑語,一路上我奔跑著、歡笑著,忽然,“嗖”的一下,一條火龍像顆炮彈似的射向空中,插入雲霄,在空中爆炸,放射出五彩的花朵給天空描繪了一幅美麗的畫……到了公園裡,最多的是十二生肖的花燈。

  你看!排在第一位的老鼠大哥得意洋洋地抬著頭,挺著胸,似乎在說:“我第一名。”一頭老黃牛不服氣地抬著頭,老虎大叫一聲,嚇得兔子躲在角落裡。龍威武的在天空中玩耍,蛇在地上扭動著,馬在草原上奔跑著。一隻小羊在草地上吃草,猴子當然在樹上竄來竄去,雞英勇地抬著頭,好像在為人類報曉;小狗在草地上打滾。今年是豬年,當然少不了小豬了,它在窩裡睡覺。

  這個元宵節,過得值!

  5年級歡歡喜喜鬧元宵的日記

  201X年X月X日 星期X 晴

  過了春節之後,小孩們就會盼望元宵節的到來。

  我們這兒過元宵節都要吃湯圓、餛飩,象徵著團團圓圓,幸福美滿。吃完晚飯後,就會發現田埂上,小路邊,到處都是星星點點的火把,孩子們跳躍著,呼喊著,奔跑著……這也是我們這兒的風俗:在一根竹棒上捆上柴,點上火,在自家的田頭甩著火把,嘴裡唱著歌謠:“點點柴,大發財……”一把把火焰燃燒著,在田野裡遊動,像一條條火龍。大人們都會在村頭,在田邊看著我們玩“點點柴”,臉上洋溢著幸福快樂的笑容。或許在你看來,這只不過是農村野孩子玩的土把戲,可是它包含著農民對新一年收成的美好企盼,是一種別具農村特色的祝福方式。

  節目,一個接一個。這不,剛從田裡回到村子裡,就聽得村中心傳來鑼鼓聲,禮炮聲。調龍燈開始了!只見十來個身體健壯的男青年舉著長龍燈,龍身通體發亮,龍珠引路,珠動龍隨,龍身蜿蜒遊走。這可全靠舞龍燈人的本事,瞧,他們隨著鑼鼓聲,一招一式整齊有力,配合默契。禮花在空中綻放,五彩繽紛,爭妍鬥麗,整個村子火樹銀花!哇,好美的夜晚。深藍色的天空五彩斑斕,禮花如綵球,似雪花,像流星雨……天空光彩奪目!

  淳樸的歌謠,遊蕩的火把,喧天的鑼鼓,舞動的龍燈,絢麗的禮花,把元宵節“鬧”得一片歡騰!

  歡歡喜喜鬧元宵的小學日記

  201X年X月X日 星期X 晴

  元宵到,真熱鬧,大街小巷好熱鬧。賞花燈,吃元宵團團圓圓真美好。許個願,求平安,全家幸福甜蜜蜜。元宵節,真熱鬧,同窗遊玩齊歡笑,手拉手,圍個圏,我們的友誼長久久。元宵節,真喜慶,我們的生活真幸福。

  泉州被評為首個亞文化之都,於是我們校領導決定為了弘揚民族文化特定舉行了一次主題為“歡歡喜喜鬧元宵”的元宵遊園活動。

  校門前,拱門立;走廊上,彩燈掛;小吃店,人流滿;喜氣洋洋滿學校。

  歡快的樂曲似訊號彈劃過天空,示意著踩街活動開始。一個個乾淨的額頭,甜美的笑容,給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低年級的同學提著精心挑選的各色各狀造型的花燈,合著音樂的節拍,邁著相同的步履。那一盞盞花燈猶如在漆黑夜晚的浩瀚大海上的指明燈,帶領著我們這群有著對未來美好憧憬的學生在人生的旅途上暢通無阻的前行。

  古老的拍胸舞是福建最有代表性的漢族民間舞蹈之一,是古閩越族舞蹈之遺存,民間文化的活化石。看,三年三班的同學,穿著統一整潔的校服,在草操場上精心的表演。拍拍手,拍拍胸,拍拍腿,擊掌轉圈,簡明的舞步是民族文化的見證。

  走廊上高高地著我們絞盡腦汁、艱辛、精心製作的燈籠。譬如有乖巧可愛的小白兔;有活靈活現的生肖燈;有奔騰的駿馬;甚至有能唱能轉的走馬燈。

  空氣中飄著濃濃的香氣,不用想當然是我們班的元宵圓的香味啦!“我擠我擠,嘿,竟然擠不進!”你肯定覺得奇怪,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是因為在我班的攤點周圍有著“人山人海”,裡三層,外三層的包圍著,差點連桌椅都被掀翻了。維持秩序的保安被前來的買家擠到了“十萬八千里”,喊聲則像一塊小石片跌進了奔騰喧囂的大河。收錢的同學,被搞得暈頭轉向。老師呢?直喘粗氣,汗流浹背。來買東西的同學,手拽著dollar,大喊大叫:給我,給我……買到湯圓的同學,臉上溢知足、快樂,邊吃著絲滑順口的元宵圓一邊退出重重包圍。當聽到元宵圓買完了,個個流露出失望的表情,心情一下子從天空跌落谷底,有的甚至淚珠在眼眶裡打滾,賴著不做了。“沒想到,一顆小小的元宵圓竟有如此的名氣!唉。”

  每一件成功的事,都是付出辛勤的汗水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