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有機化學學習方法

  高中化學在高考中所佔的比值越來越高,其考試的內容和形式也越來越靈活豐富。今天小編就與大家分享:高中有機化學學習方法,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幫助!

  一

  首先,根據飽和烴、不飽和烴、芳香烴、烴的衍生物的順序,依次整理其結構特徵、物理性質的變化規律、化學性質中的反應型別和化學方程式的書寫以及各種有機物的製取方法。這些資料各種參考書都有,但學生卻不太重視,大多數同學僅僅看看而已,卻不知根據“全息記憶法”,只有自已動手在紙上邊理解邊書寫,才能深刻印入腦海,記在心中。

  其次,按照有機化學反應的七大型別***取代、加成、消去、氧化、還原、加聚、縮聚***,歸納出何種有機物能發生相關反應,並且寫出化學方程式。

  第三,依照官能團的順序,列出某種官能團所具有的化學性質和反應,這樣交叉複習,足以達到基礎知識熟練的目的。熟練的標準為:一提到某一有機物,立刻能反應出它的各項性質;一提到某類有機特徵反應,立即能反應出是哪些有機物所具備的特性;一提到某一官能團,便知道相應的化學性質。物質的一般性質必定伴有其特殊性。例如烷烴取代反應的連續性、乙烯的平面分子結構、二烯烴的1-4加成與加聚反應形成新的雙健、苯的環狀共軛大丌鍵的特徵、甲苯的氧化反應、鹵代烴的水解和消去反應、l-位醇和2-位醇氧化反應的區別、醛基既可被氧化又可被還原、苯酚與甲醛的縮聚反應、羧基中的碳氧雙鍵不會斷裂發生加氫反應、有機物燃燒的規律、碳原子共線共面問題、官能團相互影響引起該物質化學性質的改變等,這些矛盾的特殊性往往是考題的重要源泉,必須足夠重視。

  二

  例題一:

  該題為2004年上海高考第29題。這是一道典型的基礎型應用題,其有機基礎知識為:1-3丁二烯的加聚原理、鹵代烴的水解、烯烴的加成反應、l-位醇的氧化、羧酸與醇的酯化反應以及反應型別的判斷等。平心而論,按照上述複習方法,答題應該毫無困難。

  用基礎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有機化學問題

  有機化學高考試題必有根據有機物的衍變關係而設計的推斷或合成題。這類試題通常以新藥、新的染料中間體、新型有機材科的合成作為載體,通過引入新的資訊,組合多個化合物的反應合成具有指定結構的產物,從中引出相關的各類問題,其中有:推斷原料有機物、中間產物以及生成物的結構式、有機反應型別和寫有關化學方程式等。思維能力要求有:思維的深刻性***演繹推理***、思維的靈活性***知識的遷移,觸類旁通***思維的批判性***判斷與選擇***等。

  然而這些考查全是在幾乎未見過的有機反應原理的基礎上出現的,顯然資訊的選擇、提煉、加工和應用是個難點。其實也不難,關鍵在於怎樣閱讀和理解資訊、怎樣將資訊與自己掌握的基礎知識結合起來解題。

  首先,熟悉資訊,儘快找出有用資訊,對於新的有機反應歷程,必須弄清來龍去脈,方能著手解題。

  其次,找出解題突破口,這裡可能要求正向思維,也可能逆向思維。

  第三,一旦找出解題的鑰匙,緊接著便是關於基礎知識的試題,這時誰的基本功好,誰就能正確答題。

  例題二:

  該題給予苯酚鄰、對位氫原子活動性增強的資訊,圖示苯酚跟醯氯反應的原理,要求考生根據合成聚碳酸酯的過程回答問題。這題的突破口是苯酚跟丙酮的縮聚反應。這一反應是苯酚跟甲醛反應的遷移,而這恰是高中有機化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在這一反應的基礎上,生成的B物質才能和A物質反應解題。可見只有擁有熟練的基礎知識才能從容解題,同時也在這一過程中基礎知識得以鞏固。

  答案:

  精選綜合資訊題,著重練習閱讀、提煉資訊和按照所給資訊“依樣畫葫蘆”、“照貓畫虎”的能力

  根據以往的高考有機化學試題,也就約有二十多條關於有機化學反應原理的資訊,同學們自我收集、整理、理解,完全可以做到在知識結構上有備無患,從容解題。

  有機化學的複習宜放在本學期初進行,這是因為一方面銜接高二期末的學習,同學易於接受;另一方面,有機化學的資訊試題畢竟有一定的廣度和深度,早學早複習利於第二階段綜合複習時的鞏固和提高,否則如果離高考時間太近,只有一次的複習過程,可能會不夠深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