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語文怎麼預習

  預習是上好語文課的重要環節之一,也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必要途徑。下面小編分享了小學三年級語文預習方法,供你參考

  三年級語文預習方法1

  一、學生字。

  認讀一類生字表中的生字時要讀準字音,分析並記住字形;二類生字表中的生字不要求學生掌握,故學生會讀會寫就可以了;課文中出現的多音字,學生則要通過查字典掌握其讀音並能組詞。

  二、初讀課文。

  掃除生字這一障礙後學生要通讀課文,找出課文中的新詞,並聯繫上下文和對照字典理解這些新詞的意思。如有時間,學生還可用生字進行擴詞或思考它們的反義詞和近義詞,並嘗試著用這些詞造句。 三、再讀課文。

  解決了詞語障礙後學生要將課文再多讀幾遍,直到讀通順和讀正確為止,並用“ ?”畫出疑難的詞句,用“~~~”畫出好詞佳句。

  四、提問。

  學生讀熟課文之後就可以試著思考下面幾個問題了。

  ***1***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2***課文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

  ***3***課文可以分幾段?哪一段是重點段?它主要講了什麼?

  由於三年級的學生還沒有掌握分段、概括段意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所以剛開始時他們可藉助參考資料解答。

  五、深入閱讀。

  深入閱讀課文時學生要儘量帶著問題去閱讀,因為這樣可以提高預習效率。因此,學生開始學預習時在深入閱讀環節教師有必要要求學生先提五個問題,然後再針對這些問題去深入思考。

  六、練習。

  深入閱讀課文後學生要獨自完成課後的習題。在做課後練習題時學生可能會發現更多自己不能解答的問題,因此聽講時就要將這部分內容作為重點。

  三年級語文預習方法2

  1、明確目的。開始時給學生布置預習的範圍,幫助學生找到重點、難點、以後逐步給學生布置預習提綱。心理學研究證明:帶問題讀一遍比不帶問題讀五遍效果要高。讓學生帶著問題讀就是得邊讀邊思考,從書上找答案,這種學習主動積極,效果當然高了。

  2、鼓勵質疑問難,學做預習筆記。學生預習時,除了抄寫課文的語句,重點,還應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並把弄不懂得問題記下來,為上課時弄懂這些問題做好思想準備。

  3、教給“圈、點、批、注”的預習方法。古人有“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訓,首先要學會對書圈、點、批、注把書的感想、想到的問題批、注在書上。

  三年級語文預習方法3

  第一,瀏覽教材,瞭解框架。

  要達到這一目的,並非一定要對新教材的每一字、每一句都精研細讀,只需瀏覽教材醒目的字句和每段的首尾概括句。這樣,學生在幾分鐘內就可將這一工作完成。

  第二、聯絡舊知,質疑設問。

  知識是一個系統。新舊知識間總是有聯絡的。因而我要求學生在預習新知識的時候,應將相關聯的舊知識進行聯想、回憶。對新知識以及新舊知識的聯絡處,要大膽地質疑,提出問題。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裡方得長進”。對提出的問題,可用鉛筆寫在相關的教材空白處,以便進一步學習

  第三、查閱資料,思考討論。

  發現問題後應積極解決問題。學生在課前解決自己發現的問題,首先需要老師教給學生利用工具書、網路解決問題的方法。字典是工具書的一種,是學生學習上不開口的“老師”。查閱工具書能解決預習時遇到的字詞讀音及意義上的問題。網路知識更是豐富多彩通過查閱書籍及網頁瞭解作者生平及寫作背景有助於理解課文內容。然而,當學生遇到以上兩種方法都無法解決的問題時,該怎麼辦呢?因此老師還要教給學生切實可行的課前交流討論的方法。此時討論的物件是很廣的,親人可以、朋友可以、同學可以、老師也可以……只要確定對方對此也感興趣就行。如討論後仍有疑問就做好記錄,以便上課認真聽教師講解。若是課堂上還未解決這一疑點時,下課及時詢問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