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學的心得體會範文

  學校管理倫理化,是現代社會對各級學校管理者的管理行為的基本願望和條件。接下來就跟著小編的腳步一起去看一下關於吧。

  篇1

  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使我在學校管理方面受益匪淺,我深刻領會到,學校管理是由許多因素整合而成的,作為一名學校的管理者,應該有新的理念、新的思想、具有現代教育思想、新的辦學摸式。結合學校成員的人力,通過行政程式運用各種資源與策略,達成學校管理目標,增進學校組織效能,促成學校組織的變革和發展,以適應社會變遷及學校的需求。學校經營是一項長期艱鉅的任務,需要有一定的策略與指導。一所學校的崛起,首先要得益於學校領導先進的辦學思想和理念。辦學理念是學校的靈魂,同時也得力於學校其他管理者的積極配合。

  要實現觀念的轉變,無論是學校的經營還是管理都要一切從人出發,以人為本,實現學生和教師的共同發展。對於有效的管理,沒有一定固定的管理模式,首先擺在第一位的必須是實際,要解決好眼前實際的問題是最重要的。其次是管理者要經常反思自己的言行和管理舉措,不斷警醒、完善自己,同時要主動接受和吸取師生的意見和建議。

  總之,管理者能否找到和使用好人才,即識人用人、發揮全體教師能力的大小決定了一個學校管理者的發展遠景;也決定了一所學校的身價。學校其他管理者的積極配合是非常重要的。

  我也將在這方面總結自己,現談談體會如下:

  一、學校的每一位管理者本身就是一種責任

  一所學校辦得好壞與否,取決於多種因素,不能都歸於校長,每一位管理者在其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做好一名管理者,對於一所學校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要當好一名管理者,首先必須要有強烈的責任感。這是因為,管理者本身就是一種責任。

  二、 學校每一個管理者都要更新觀念,以人為本,以“和”為主,提高管理有效性。

  人是管理要素中最活躍的因素,是學校教育、教學和發展的主體,以人為本的理念賦予現代學校管理的嶄新的時代內容,管理既是對師生行為的規範,更是對師生的尊重、培養和激勵。以人為本不能簡單地理解為照顧人、尊重人,它不是一種溺愛式的遷就人,而是全方位的尊重人、發展人、鍛鍊人、提高人。

  良好的教育群體是搞好學校工作的保證,而“和”是學校管理群體的靈魂。首先,創設和諧的、寬鬆的學校工作環境,滿足教職工精神上的需要,形成和諧的人際關係。其次,是在和諧的氛圍中加強領導班子的建設。在班子內發揚民主作風,形成團結和諧的良好風氣,調動老師的積極性,提高學校管理的有效性。

  二、學校每一個管理者都要給老師工作環境和心理空間上一定的“自由度”,營造一個互相尊重的環境。

  教師工作時間和空間的非限性,決定了教師工作環境的非限制性。家訪、學習提高、收集資料、教研科研、校本教研等一系列教學的延續工作,都不是坐在辦公室裡就能完成的。所以,如果對教師實行“坐班制”,猶如給教師帶上了“緊箍咒”,這不利於教師放開手腳工作和提高業務水平和科研水平。當然,建立一些考勤制度和工作規則是必要的,但是不可太多太嚴。只要在合情合理的條件下,為教師工作提供一定得自由度,才能使教師的積極性得到恰如其分的發揮。

  營造一個互相尊重的環境,這是充分發揮學校文化管理作用的必要條件。在以權力與服從為主要管理方式的學校理性管理中,教師得不到精神上的尊重,工作中只能是被動的服從,難於發揮主人翁的作用,也不可能真正發揮出創造性。學校文化管理對人行為的影響是以共識和情感為基礎的,在這個基礎上營造一個平等、團結、尊重的組織氛圍,這對於主體意識突出的教師們,將具有極大地感召力。

  在現代管理中,關心、愛護員工是最起碼的要求,但僅有關心愛護是遠遠不夠的,現代管理中越來越強調對員工的尊重。“士為知己者死”這充分強調了彼此尊重、互相信任的心理力量是何其強大。對教師的尊重與信任是調動教師積極性的重要因素,“校長的生命在教師之中”,學校領導者要十分明確,領導與教師的關係在學校中,只有分工有所不同,每個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尊重他人和為他人尊重有機融合。因此,作為學校的每一個管理者必須要學會尊重,尊重教師的人格、尊重教師的工作、尊重教師的合理需要。

  在學校管理中,學校領導要努力營造一個尊重的環境。首先,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使人與人之間感情融洽,人們心情舒暢,互相發生積極的影響。其次,學校每一位領導要主動與教師交往,做教師的知心朋友;同時,也讓教師瞭解領導的內心世界,彼此溝通理解,從而成為知音。不該是領導每天是一個小集團,領導每天在一起談天論地,不與教師聯絡,與教師接觸不是表揚就是批評,顯得高高在上格格不入。再次,學校領導應給予教師充分的信任,不必事必躬親,重要的是給學校的教師創造一個和諧、寬鬆環境。這樣一來,學校中的教師就可以懷著一種快樂的心情為學校工作,從上而下的成員都做到自己管好自己,實現學校的人文化管理。

  三、學校每一個管理者都要發揚團隊精神、發揮教師潛力

  21世紀雖然是個性化的世紀,但是並不意味著協作會有絲毫的遜色。完整地說21世紀應該是協作精神的世紀。由於追求個性化,人類更需要協作;你想要實現自我,就必須融入整體;而整體價值的實現又必須依靠個體間的協作。現今,團隊精神已成為學校管理的一種時尚。大凡成功的學校,特別強調團隊精神。學校領導要鼓勵團隊中的每一個教師發揮創新精神,敢於打破成規,提出新想法,增強集體的凝聚力,促進教師之間的有效溝通和合作,避免內耗。

  團隊具有巨大的潛力和作用。越來越多的組織已經發現,以團隊為基礎的工作方式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學校,任務完成的更加徹底、更加富有效率,與學生的溝通更為直接,團隊成員在處理難題時互相提供支援,教師的素質也得到了提高。

  學校管理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在民主意識高度發展的現代社會,學校文化管理的作用將越來越明顯。學校文化管理和制度管理的互相融合,將是21世紀學校管理科學發展的主題。

  總之,學校的每一位管理者能否找到和使用好人才,即識人用人、發揮全體教師能力的大小決定了一個學校的發展遠景;也決定了一所學校的身價。學校其他管理者一定要積極的配合好校長的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篇2

  學校管理是學校活動的一個重要領域,它是學校管理者在一定社會環境條件下,遵循教育規律,採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帶領和引導師生員工,充分利用校內外的資源和條件,有效實現學校工作目標而進行的一種組織活動。學校管理同其他領域的管理一樣,也是由管理者、管理手段和管理物件三個基本因素組成的。學校的組織機構和規章制度是學校決策、計劃、組織、控制、領導和創新的必要保證。

  溝通是資訊在傳送者和接受者之間進行交換的過程。在一所學校中,各種事務的決策、計劃、組織、控制、領導和創新要能夠有條不紊地進行,溝通是必不可少的途徑。溝通在管理活動中應占有中心地位。學校的績效只有經過評估才能量化並加以比較,才能成為衡量學校工作的尺度。因此績效評估是學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績效評估的總體目的在於提高績效。

  ***一***我國小學管理的基本內容: 1.思想品德教育管理 2.教學工作管理 3.教務行政管理 4.總務工作管理 ***二***我國小學管理的基本方法:1.行政方法 2.法律方法 3.教育方法 4.經濟方法 5.學術方法

  學校管理制度的人格化、彈性化代表著管理科學的發展方向,它的具體實踐要受到社會政治、經濟以及人的思想覺悟等諸多因素的制約,不考慮現實條件,企求學校管理制度人化、彈性化一蹴而就,是不可能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的。學校生存的壓力,“言傳身教”力量的單薄,外界不可能知曉,也絕非此文所能解決的。

  學習感悟與反思:

  學校管理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學習了《學校管理基本知識》,我受益匪淺。反思中,我也在思考,學校管理如何才能走向新的發展道路?

  學校文化建設是根據社會發展、教師發展、學生髮展和學校發展的需要,主動的、理論的進行學校文化總結、反思與重構的過程,以便於更好地實現學校價值目標和社會功能。

  學校文化建設的核心是校園人***教師、學生、職工等***相互磨合所激發出來的團隊精神和共同的價值觀,人和校園物質融合,物質體現人文價值,即所謂“讓每一面牆壁都會說話”。

  我們要動員社會力量,通過邀請、座談、設計、支助等形式參與我們的校園文化建設。我們要動員全體師生參與校園文化建設,並且要融入校園文化中,成為校園文化建設者和體現者。校園文化建設要以人為本,體現人的價值觀。

  ***一***校園物質文化建設

  校園物質文化建設要充分顯現現代化氣息,以及通過現代化手段傳承的民族文化底蘊和地區文化特點。要從不同的角度向社會展示著學校的風格特色。正面要展示出學校的建築造型特點和校園特色,給人一種建築主體氣勢巨集大,校園舒展美觀,建築物和校園協調和諧的感觀。主體建築上要用不同的字型、色彩表現學校的校訓、校風、教風、學風等內容。側面也要傳遞著學樣建築風格和精神文化等資訊,並且要做到正側面和諧統一。

  ***二***校園制度建設

  對我們綜合改革實驗學校來講,要大力加強制度建設,要儘快用制度規範和引導師生的行為。制度建設要做到有法律依據和政策依據,符合學校實際情況,符合科學性,有可操作性和正確的導向性。制度建設要引導廣大師生,特別教職工的參與,要得到師生的理解、認同,並且變為自覺行動。制度的執行要做到公正合理,獎罰嚴明,導向正確。

  ***三***校園精神文化建設

  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是隱性,需要長期的細心的培育。

  首先,要樹立良好的校風。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質量觀,人才觀。通過教師間,師生間相互磨合,醞育出學校的風氣來。這些風氣應該是團結、關愛、務實、求真、拼搏、高效。整個學校的人和物都要給人一種親和的感覺。其次,要培養良好的教風。針對我們現在實際情況,大力開展教師培訓活動,儘快提高教師的職業素質,初步形成自己的教風;制定規劃,長期培訓教師,穩步提高教師素質,使教風得到不斷的提煉和昇華。要形成比、學、趕、幫的良好風氣;要注重青年教師的培養;要建立和完善教師管理制度,使之成為教師行為的準則和導向。

  再次,要培養良好的學風。要形成愛學習,會學習的風氣。要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成功的喜悅。減輕學生學業負擔,杜絕一切使學生厭學的做法。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學生會學習,善於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注重養成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轉變思維模式,改變教職工的學習方式,建立學習型的教職工隊伍。最後,要建立和諧融洽的校園人際關係。領導間,教師間,學生間要以誠相待,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幫助,要有種親情感受,有一種大家庭的溫暖。

  每一次的學習,都是一次思想的洗滌,理念的提升。由此讓我想到了一句名詩:“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宜自勉,歲月不待人。”在今後的生活中,我還會積極的參加學習,不斷的提升自己。

  篇3

  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是每位教師的必修課,利用課餘時間進行自學是自我素養提高的有力手段,組織集體培訓、有專家進行系統性的知識講授,更是既直接又明瞭,我有幸參加了“全縣學校管理能力提升工程”的培訓學習,此次培訓使各個學校的管理人員加強了理論性的學習與實踐性的鞏固,增強幹部的管理能力同時提升了學校的辦學能力。我對本次學習感想頗多,專家們針對學校的實際工作講授了先進的管理經驗與教師專業素質的發展問題,他們的講座環環相扣,特別是圍繞“教學中如何備課、聽課、評課”等主題,講解的十分詳細,明確三者的關係,三者在教學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做到更好,令我豁然開朗。

  淵博的教學知識,深情的講解使我受益匪淺,特別是孫教授介紹了學校教學常規管理和學校教育科研的具體做法,闡述了精於管理、善於管理、勤於管理、科學管理的實踐經驗,特別是從實踐層面抓好乾部隊伍管理,教師隊伍管理和資源管理,使幹部隊伍具有危機意識、發展意識、領先意識,整個隊伍具有合作、學習、的三種品質。今年我們將針對工作實際,找到問題癥結,出思路、拿方法、抓落實具有實際的指導作用和意義。

  張教授談到教學常規督查及教學督導評估工作,指引我不斷探索前進。周局長也參與了本次培訓學習並就此做了重要總結。作為一名站在最前沿的教學管理者將引領著全校教師前行,我從新認識到:教師必備的素養真是豐富多彩,關於教學方面的知識,收穫頗多。

  如何做好中小學的備課、聽課、評課工作,備、上、輔、習、考的五大環節。讓我明白在課上用最少的時間、最好的方法,讓學生能夠聽懂和理解你所傳授知識。做到真正的高效課堂教學。備課的重要性,無可比擬。備好課是為了上好課做充分準備,在備課的過程中,也是教師積累知識總結教學經驗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讓你理解了所教章節的知識結構。明白了教學的重點、難點,明白教學中所要用到的適合本節課的教學方法。一堂課、一個知識點、再用一個好的教學方法是你傳授知識的最佳選擇,好的教學方法是把新知識傳授給學生的接力棒。

  在這一節講座中,張老師從五大方面講述了聽課如何做,使我明白在聽課中不僅明白聽課的內容,而且應注意執教者的心理。在聽課的時候聽課老師要熟悉聽課內容,做好聽課筆記。如果講課老師在課堂上出現了問題,聽課老師不要在下面指指點點,或小聲談論。把問題留到評課時在說。

  怎樣做好學生成績的考核工作。在對學生進行成績評定時應明白評定的作用,調控對學生的激勵。如何採用有效的評定措施,做更好的評定工作。選取最實用的考題,讓學生有從心理上接受此次考試,用心答題。

  校本教研工作要結合本校實際,將對本校教師的集體備課,分層教學、作業留批等方面進行研究,力求抓住問題實質,找到切入點,用科學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通過校本教研促進課堂教學達到高效,從而提高教學質量。通過此次講座,我覺得應對教學中的教師和學生提出新的要求,讓的教學更加完美。聽了這次講座充分認識到我校教師在教學中的不足。因此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要不斷充實自己,帶動更多的教師悉心研究更好的教學方法。在今後的工作中將嚴格執行教學常規和管理,積極吸取先進經驗,進一步完善我校常規管理制度,是教學質量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