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反思總結

  數學教師應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與共同研究者,要讓學生演好主角的角色就必須為學生設計好適合學生演繹的劇本。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希望大家喜歡!

  篇1

  在新課標的新理念下,數學教學要儘可能地讓學生去做一做從中探索規律和發現規律,通過小組討論達到學習經驗共享,培養合作意識、培養交流的能力、提高表達能力。如在《用字母表示數》一課,通過用牙籤棒搭正方形遊戲引入來創設學習的情境,學生分小組按要求搭正方形,然後討論回答: 1、按圖搭正方形2、找出正方形的個數與牙籤根數之間的關係 3、寫出n個正方形需用的牙籤根數***用含n的式子表示*** 4、展示成果,組間交流總結給出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討論發現、交流、評議,教師鼓勵、支援、啟導,但不能佔用太多時間。

  面對他們的研究,突出用字母表示數的簡明性、一般性,對比用文字、用畫圖讓學生體會其優越性,並指出在學習完本章書後你們就會明你們所得出的式子4+3***n-1***、2n+***n+1***、4n-***n-1***都可以化簡成為1+3n,從而為今後的學習埋下伏筆。這種開放的課堂,可以讓學生在有意義的活動中親身參與、獨立探索、合作交流,並逐步構建自己的數學知識、發展自己的數學能力和創新意識。再如,在第四章的學習中,通過學生對圖示的收集與交流、製作長方體、正方體紙盒,然後展開去展現它們豐富多樣的展開圖,再交流總結;第五章中的遊戲實驗式的教學等等,無不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新理念。

  篇2

  教師應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與共同研究者,要讓學生演好主角的角色就必須為學生設計好適合學生演繹的劇本。因些,本人認真鑽研教材,為集體備課和學習材料的設計做好充分的準備。由於本學期教的是新教材,所以本人特別注意新舊教材的對比,把握新教材的新要求、新動向,同時,還注意不同版本新教材之間在新知識的引入、內容及練習的編排上的區別與聯絡,力求使學習材料的設計更接近學生最近的發展區,而練習的編排按梯度分層。

  教學內容我們強調抓住主幹,如對第二章“有理數的運算”,我們級科組經過反覆的研討,抓住了“訓練學生各種運算技能”這一主幹,對全章的教材進行了整合,效果比課本的做法更好,事實證明學生對加減的演算法掌握得較好。但美中不足的是對正負數的定義過於淡化,未突出引入負數的作用或必要性,特別沒有利用溫度計等例項突出低於0的數用負數表示且負得越多數值越小,這是導致後面有理數大小比較學生出錯較多的一個很主要的原因。又如在第四章、第八章、第九章的教學,我們充分利用了課室的電教平臺,運用“幾何畫板”及教學光碟中的課件進行輔助教學,十分形象、生動,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

  篇3

  在教學中,改變了自己在以往在課堂教學中的主角角色:將要講述的內容為自己編好“劇本”,然後自己在講壇上盡情演繹,將知識灌輸給學生。而現在是給學生編好“劇本”,為學生創設學習的情境,讓學生在課堂上充當主角,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演繹,自主、合作地獲取知識。事實證明,這一教學理念的實施,從根本上改變了過去教師講學生聽的師生各自資訊無互動的枯燥學習模式,使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大大提高,學習的效果不言而喻。

  如:在“有理數加減運演算法則”的教學上,常規的教法是通過“向東、向西的連續走動幾米,最終是向東或向西走了幾米並結合數軸總結出有理數加法法則,然後再學習有理數減法轉化為加法的法則,最後各自按法則計算”,而大家很清楚,課本上的有理數加法法則對於剛升上初中的學生來說是很繁、很難的:確定和的符號要分同號、異號,異號的還看絕對值誰大;確定和的絕對值又要分將兩加數的絕對值是相加還是相減。這裡學生存在著幾大困難:首先,“絕對值”是新學知識,學生並不熟練,還要要求學生用“絕對值”來總結出加減法則更難。

  其次,法則分類複雜:類中再分類。因此,學生要運用法則計算很難,不要說理解法則,就是要記清楚法則也不是易事。因此,我們在新的教學理念及“非線性主幹迴圈活動型單元教學模式”的啟導下,採取了用學生所熟悉的“輸贏球”的模式去讓學生學習這一主幹內容:堂上讓本班學生與鄰班學生含別代表足球賽的交戰雙方,用正、負數表示上、下半場及全場的輸贏球數,通過若干有代性的案例的計算,學生很容易理解和體會到:上、下半場一贏再贏或一輸再輸,結果必然是贏或輸得越多***數字累加***;有輸有贏用輸贏抵消也很容易得出結果。有理數的加減法用“輸贏球”去理解算理學生很易理解和掌握,實踐證明,基礎很差的同學也能很快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