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比賽心得體會

  通過比賽,不僅加強了學習、交流,還讓我們深受啟發,提高了教學水平。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篇一

  20XX年海口市中學歷史教學大賽的結果今天出來了,還是同事浩哥告訴我的,我一看獲得了兩個二等獎一個一等獎。對我個人來說,這已經是個不錯的成績了,畢竟資歷尚欠,與各路風雲人物相比還是遜色不少。這樣細化為三個獎項,我想是評委組考慮到大家都不容易,儘量多給獎吧,呵呵,所以我們都是幸運者。我的兩個二等獎分別是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一個一等獎是命題能力。這個結果,大體上是令我滿意和信服的。

  一、先說一等獎

  雖然這個獎的分量不是很重、雖然這個一等獎有三人,但是畢竟“一等獎”這個頭銜很好聽,也能令自我滿足陶醉一番。在命題這塊,我覺得自己還是下了功夫也有一定基礎的。大學期間為《中學歷史報》和《中學生報***歷史週刊***》及人教網《半畝歷史》等編寫過試題,去年三亞一中的高二歷史文科AB卷兩份試卷也是出自我手,也曾應邀為人教網做過20XX年各地高考試題的解析和評價併發佈於高中歷史欄目***也曾有幸接到《考試報》編輯的邀請為高考試題做評析,但後來由於找工作的事耽誤了這事,也很為此事愧疚。***這些經歷,為我奠定了較好的命題技能和素養,所以讓我感覺到此事不難,遊刃有餘。

  但是,說實話,這次參加的筆試命題環節,我表現得有點差,未能充分發揮自我優勢,是匆匆忙忙中完成,沒有平時自己的推敲勁兒。可能是第一參加這類大型比賽,有點緊張,時間上沒有安排好,但我想更多地是自7月份以來,我在這塊兒的思考和實踐少了,有點偷懶了。在此,需要警示自己,以此為教訓。

  二、再說二等獎

  這兩個二等獎,實際上是相連的,一為教學設計***理論上***,一為課堂教學***實踐上***。作為教學大賽,顧名思義,是比實踐上的教學,所以後者才是真正有分量、有價值的。因此,如果要說這次教學大賽的整體或者說是最終結果看得就應該是課堂教學。“二等獎”看著、聽著都還不錯,但是看看獎項的設定和自己的具體名次,就感覺高興不起來了,差距還是比較大的。

  那堂課上完之後,我個人的感覺還行,看著學生的反應,也還行,再看看聽課的外校老師反應,也還行。但是從結果來看,真的不太行。至少我的課沒有令評委的滿意,還是有很多瑕疵的。只可惜在海口歷史教研部落格上只能看到比賽結果,而看不到評課的標準,也看不到評委的簡單評語。這樣,自己完全是活在自己的世界或者是學生的世界裡,而不能跳出來以旁觀者地角色去評價自己的課,更不能轉換為評委老師的角色去看待自己的課。

  當然,還年輕,還有機會,只要有夢想還有努力的空間,這不也挺好的嗎?哈哈,當做寬慰自己的話,希望自己不斷進步!

  三、最後說說整體感覺

  由於週四課多,所以未能將所有高中組老師的課聽一遍,週五又參加運動會,也很遺憾沒有聽過初中的課。但是從林老師部落格裡展現的各位老師的課件可以看出,每個參賽老師都花了自己的心思,都有自己的匠心獨運的地方。

  個人感覺,初中的課整體上要比高中活潑生動,無論是教學構思、教學方法還是課堂教學形式也要更符合新課程理念都略勝高中。可能這與林老師對初中關注較多密不可分,也可能這與初高中歷史教學任務有關。但是我想,高中組真的需要向初中組學習,我們不一定非要故作高深來講歷史嘛。新課程不也在提倡刪繁就簡,避免太多成人化、專業化的語言嘛!學生喜歡歷史,更應該喜歡歷史科和歷史老師,這應該是我們歷史教師為之奮鬥的一個目標!

  篇二

  全市高中歷史試卷講評課比賽於20XX年12月16日至18日在贛州七中舉行,全市共有41位選手參賽,本次比賽採取 “按高考要求原創命題、學生測試、批改分析、撰寫教案、製作課件、試卷講評”六個環節模式進行,歷經兩天半的激烈角逐,本人有幸榮獲市一等獎的好成績,通過比賽,體會頗深,具體如下:

  1、思想上要高度重視,認真對待。整個比賽設計的環節多,要求高,為此,賽前做了精心準備,各個環節進行反覆的打磨,力爭做到最好最優,這是取勝的前提。

  2、要有取勝的堅定信心。面臨全市比賽,這不僅代表個人,更代表全體四中,加上學校對比賽目標反覆強調,這既是壓力,也動力,但我堅信自己的實力,具備獲勝素質和潛能,相信有志者必事竟成,這是成功的動力。

  3、要加強基本功的學習,夯實紮實的功底。本次比賽是綜合能力的競爭,不僅比歷史基本技能、比教學經驗,更比各項綜合素質,因此,平時必須加強業務學習,多積累,多借鑑,勤思考,多鍛鍊,這是成功的關鍵。

  4、要發揮團隊互助精神。此次比賽,得到歷史教研組的大力支援、幫助,特別是申昌榮老師、陳遠東老師,有各位老師提建議、找對策,集思廣益,團隊的智慧,是取勝重要條件。

  5、要敢於創新,打破常規。試卷講評課競賽是全市比賽的首次,對任何老師是新課題,其比賽不僅比能力,更位元色、比創新,比賽需打破一般講評常規,別出心裁。

  通過比賽,不僅加強了學習、交流,還提高了業務水平,但也發現自己的不足,以此為契機,自己需多總結、多反思,揚長避短,為爬坡過坎的四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三

  20XX年8月至9月,是我的教學生涯中非常重要的兩個月。這兩個月裡,我先後參加了20XX年宿松縣、安慶市高中歷史新課程課堂教學競賽,並都取得了一等獎的成績,即將代表安慶市參加安徽省高中歷史優質課比賽。一路走來,感觸頗多,在堅定信心的同時,也發現了自身的很多缺點。

  首先,成績的取得讓我明白了自信的重要性。在參加比賽的過程中,我時常懷疑自己:作為一位只有10年教齡的“新手”,你憑什麼跟那些教齡比你長、經驗比你豐富的人去競爭?靠激情?靠親和力?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但對於青年教師來說,自信應該擺在首位。青年教師與經驗豐富的老教師相比,在教材的挖掘上、在課堂的駕馭上、在課堂的生成上等方面都有其不足,然而我堅信只要有自信,一切都是可能。因為自信,讓你不會退縮;因為自信,讓你不會慌張;因為自信,你變得勇敢;因為自信,你變得鎮定。

  再者,個人的能量是渺小的,團隊的威力是巨大的。在參加全市優質課比賽的過程中,我得到了教研室石善全主任、安慶市名師工作室孫偉萍老師、九姑中學石雅游老師、及我校歷史學科老教師曹向榮、方巨樂老師鼎力支援。例如,方巨樂老師陪我做課件到凌晨3點半;曹向榮老師謝絕了十幾年沒見的同學聚會邀請,毅然指導我的教學設計到凌晨一點多;石雅游老師則做了大量的後勤工作並堅定了我的信心。在此,我想真誠的對他們說一聲:謝謝你們!誠然,青年教師要上一節較高質量的課,是需要下大功夫的,其中磨課是一種很好的方法。今年孫偉萍老師牽頭,組建了安慶市歷史學科名師工作室,通過這個平臺,我們有幸時常在一起磨課、佈置論文、交流教學心得等,在他們身上,我學到了很多。由此可見,我們青年教師在成長過程中,應該積極參加團體教研活動,集眾人智慧於一身,在團隊的帶動下實現快速成長。

  最後,比賽在增長我的見識的同時,也讓我發現了自身的很多不足。比賽結束後,孫偉萍老師單獨對我上課情況進行了點撥,我也進行了深刻的課後反思。的確,經過這次比賽活動,我看到了別人的很多長處,同時發現了自身的很多不足:

  第一、教學語言不夠精煉。我平時上課語言的隨意性較大,雖然也能做到形散神不散,但是如果從高中學生的角度想想看,他們需要什麼樣的教學語言呢?我想更多的還應是簡約嚴謹型的而不是繁豐疏放型的。一來是因為高中生的認知特點,二來是因為他們的學習時間緊,學習任務重。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對自己的教學語言進行錘鍊,力求達到嚴謹、簡約,降低學生聽課的難度。

  第二、對課件的設計、製作上還很欠火候。記得在參加市賽的過程中,我有幸聆聽到來自安慶市楊橋中學劉天鵬老師的一堂優質課,其結果讓我非常震撼。優美的動感畫面、倒敘的設計方法給我帶來無盡的啟發和思考!我想只有經過長期的積累,才能像那些優秀教師們一樣做到設計獨到、製作精美。

  第三、課堂過渡環節的處理有點生硬。平時上課不太注意這些,總是第一點講完就講第二點,之間缺乏過渡,整個課堂給人的感覺不是渾然一體的。這次參賽時,雖然事先已寫好了過渡詞,但由於平時的不好習慣,導致在執行的過程當中還是感覺不自然。賽後我認識到,課堂過渡真的很重要,它就像火車車廂的掛鉤一樣,能夠將整列火車***整個課堂***串在一起。優美自然過渡語,會使教學效果更好。

  第四、自身的文化底蘊不夠。記得有位特級教師說過:要想教育出有文化的學生,教師首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原來總是這樣想,我肯定比學生有文化底蘊,現在想來不一定,現在的資訊科技這麼發達,在有些知識上,教師還真不一定如學生。中國有句古話:書到用時方恨少。一點都不假!現在想想,我們青年教師如果不廣泛涉獵,勤於反思的話,遲早會跟不上時代的。

  造成以上這些不足的原因有很多,但我想最為重要的是沒有一個好的教學習慣。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複的行為所鑄造的,因而優秀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在教師專業成長的道路上,習慣起著重要的作用,我不敢說有了優秀的習慣就一定能成為優秀的教師,但優秀教師一定有著優秀的習慣。從此以後,我要做一個有好習慣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