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預習語文的有效方法

  語文的學習除了日常的積累,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而科學學習的其中一個步驟就是課前預習。一起來看看小編整理的,希望對您有幫助。

  初中生如何有效預習語文

  1.弄清要素和線索。常見的線索有六種:物***具體實物***線、事線、人線、地線、時線、感情線。2.正確分析段落結構,概括段意。分析段落、層次的依據可以是:時間接轉變,空間的轉換,人物、情景的變化,選材內容或角度的變化等。概括段意的方法有:提取內容要點概括法,提取中心句法等。3.提煉中心思想。中心思想一般通過具體的人、事、景、物表現出來,可從分析題目、開頭、結尾、議論抒情句等入手。特別是文中的議論抒情句往往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應引起重視。4.理解重要詞句的特定***深層***含義,理解敘述、描寫、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的作用。理解詞語,不可脫離語言環境,可通過聯絡上下文、聯絡文章的中心立意、多方面多角度揣摩的方法去理解、體味、領悟。

  一

  第一,第二天老師要將的知識點是什麼?

  很多人只是對課本看看,瞭解下都什麼內容,實際這只是粗略的,考試真正考的都是最基本的知識,難得題目都是基本知識點的累積。好的預習,應該是,在自己的本子上列出來這節的知識點,都涉及了那些知識點,前邊學習的知識點,與這節的知識點有聯絡麼?

  第二,新知識點,所包含的知識點具體內容是什麼?

  在第一步基礎上,在知識點下簡要列出你自己認為的這個知識點的內容是什麼。

  第三,新知識點內容,包含了哪些解題方法?

  新的知識點,都有例題,可是多數人看例題,盡是自己做遍,或者看下只要瞭解了會了就可以了,實際是不夠了,例題的研究很重要,要學習課本上例題的步驟,這個題是對這個知識點的哪個角度的演示,為什麼按這樣的步驟寫下來,每一步有什麼樣的道理,也就是從上一步拖到下一步,包含了哪些知識點,這類題的方法步驟是什麼。我們需要將這個總結出來。

  第四,新知識點,你有什麼是不明白的?

  新的知識點,自己預習,有不明白的地方是正常的,最重要的是,將這些不明白的地方全列出來,這些是第二天聽講的重點,你要在第二天聽聽老師的思路,老師解釋這個知識點的思路。聽老師講這個知識點與你自己的想法有什麼出入,有對比才能集中精力,如果你的思路好,甚至可以提出來告訴老師,分享它,這就是一種學習的快樂。

  第五,拿一頁新紙,勾畫知識點內容。

  在這頁紙上將這節知識點的所有點列出來,自己畫一棵知識點樹,每個枝節都是這些知識點的細節,每個細節上列出解題方法,解題方法按照這樣的樣子列出來:

  考察知識點角度;

  步驟安排: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

  該解題方法的陷阱是;

  該類題目考核的意圖是。

  二

  第一,要有動力保障

  預習這個學習環節與其他學習環節相比,有很大的不同,那就是預習必須要有更大的主觀動力。而其他環節,像聽課、作業,既使沒有動力也必須來做,而預習就不一樣了,預習是自己內心真的想去做。知道這麼做是必要的。

  第二,要有目標保障

  每天預習要達到什麼目標,一定要心中有底。我們提倡有限目標,就是胃口不要太大了,不要想要一口吃成一個胖子,一口氣預習整本書。最好還是每天花上一點時間把老師明天要講的新課看一看。而且一定要弄清楚:哪些地方自己看懂了,哪些地方還不太懂,做好標記,第二天聽課時,自然會一目瞭然。中學要學的科目很多,如果做不到沒門功課全都預習,那麼就提前計劃好每天要預習哪些功課,最好是自己感覺吃力的一兩門功課。

  第三,要有時間保障

  平時,一定要保證自己每天預習第二天的一兩門功課。如果某一章剛講完,最好能抽出一定時間,把下一章也預習一下。還有就是在時間上把預習制度化,每天晚上這段時間就是要做預習,不幹別的。預習遇到困難是很正常的。首先是新內容中涉及的舊知識,自己心中不清楚了,因而在閱讀中常發生故障。不從時間上保障,就容易堅持不下

  去,容易被別的事情擠掉。只要堅持預習,學習能力就會逐漸提高,從而形成良性迴圈,學習時間相對也就覺得寬裕了。

  第四,要有方法保障

  首先是因科而異,注意總結各科有效的預習方法。其次也要因人而異,有的老師講課速度比較快,可以預習的細一點;有的老師講課速度比較慢,可以預習的粗一點。要不斷根據預習效果調整自己的預習方法,以求得到更佳的預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