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及時解決疑問的幾個技巧

  小編導語:秦齊有首名歌叫“不讓我的眼淚陪我過夜”,在學習上,同學們可要做到“不讓我的問題陪我過夜”。

  同學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必然會產生很多疑問,而對待這些疑問,同學們大多會採取兩種態度:一是逃避,以求一時的輕鬆;二是正確的面對,想辦法解決它們。然而,真正能做到後者的卻寥寥無幾,很多同學都會選擇前者。這樣說並非毫無根據。例如,很多老師授課都有一種習慣,即每到離下課還有5分鐘時,總會停止講課,將這幾分鐘的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自由提問,然後幫他們解決疑問。然而讓老師感到尷尬的是,同學們通常都是低著頭,一言不發。難道同學們真的聽懂了,真的沒問題了嗎?答案恰恰相反,他們心裡的疑問多著呢。

  那為什麼大部分同學都有疑不問呢?

  具體來說,原因大致有這樣幾點:有的同學是不敢問,怕因為自己不會而挨老師的批評;有的同學怕被其他同學說成“故意耍小聰明”;有的同學則怕同學們笑話,笑他提的問題太沒水平;有的同學原本要問的,但由於種種原因忘了問,結果一拖再拖......

  不管出於哪種原因,所造成的結果卻是一致的:有疑不問,問題越積越多,到最後積重難返,成績也就每況愈下了。學習過程中,大部分成績平平的學生,都是吃了“有疑不問”的虧。

   事實上,許多成績優異的同學,都是愛問問題的人,因為他們都知道“學者須疑,疑者須問”。以下是他們經驗分享:

  “遇到疑問不能‘知難而退’,而需要解決它,俗話說:‘困難是彈簧,你弱它就強。’我專門準備了問題本,不會的問題都記在上面,隨時請教老師和同學,直到弄清楚為止。一般來講,誰掌握了疑難點,誰就真正地學到了知識,這也恰恰是我成績優異的奧祕所在。”

  “如果你想提高成績就必須勤問,‘問’時一定要讓臉皮‘厚’起來。問老師不要覺得不好意思,老師的本職工作就是替學生解惑答疑;問同學不要怕他們笑話,把他們的解題技巧和思路‘偷’過來,你很快就能超過他們;不管問誰都不要覺得低人一等,虛心請教的人是最值得別人尊重的。”

  “經過自己的思考仍不能得到解決的問題,就要馬上去找老師或同學請教。按照‘拿來主義’的原則,這是最快地提升自己的方法,是艱苦學習中唯一的‘捷徑’。”

  “遇到問題我總是喜歡刨根問底,而且堅持當天的問題當天解決,決不讓問題陪我過夜。”

  以上的每個分享中,都蘊含著一定的方法,同學們不妨仔細閱讀並進行借鑑。如不要怕“丟面子”.`不讓問題過夜,等等。

  此外,在解決疑問的過程中,以下幾點建議也非常值得參考。

 一、 有疑問的地方,最好先自己動腦思考,在“百思不得其解”後再向別人請教。

  勤學好問是個好習慣,但若是發現問題之後,不加任何思考就急急忙忙地去找別人尋求答案,這不是善於問問題,而是在犯懶。打個不恰當的比喻:從別人嘴裡得來的吃食,往往是沒有什麼營養的。

  作為一名有著多年教學經驗的老師,我給你提出這樣的建議:發現問題之後,首先要獨立思考深入分析一下,看一看這些疑問自己是不是真的解決不了。在問老師或者同學之前,先問問自己,問題的答案是否能夠在本子找到。若然,就不應該在這些問題上去浪費時間老師或同學的時間。

  當然,在自己解決疑問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從這樣幾個方面切入:

  1、 翻閱課本

  課本作為學習上的“根據地”,可以說是解決各種各樣問題的萬能鑰匙,我們在學習過程中所碰到的困惑,幾乎都能在課本上找到解決的方法。

  所以,當你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了疑問時,不要急著去向身邊的人求助,且迴歸到課本中先找一找有沒有解決問題的方法。

  2、翻閱筆記

  或許我們大家都有這樣的經驗:

  當我們被一道題難得焦頭爛額時,隨手翻開課堂筆記,找出相關的知識點看一看,腦中瞬間就能豁然開朗,難題也能迎刃而解。

  不錯,課堂筆記就是具有這樣神奇的功效。課堂筆記是我們對老師課程記錄的精髓。上面可能記錄下了你對某些基本概念的理解,也可能記錄下了某些公式和定理的推導過程,以及課堂例題和練習的演算步驟,記下了老師的解題思路.總結的知識重點及一些注意事項……可謂是一部答疑解惑的超級大辭典。

  遇到解決不了的疑問,先翻翻筆記,也許你就能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呢!

  3、翻閱參考書。

  一般而言,一本好的參考書就好比我們所學知識的演練場。我們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大多數問題,都能在這裡找到原型。

  對此,一位善於利用參考書的高考狀元就曾說過這樣一番見解:

  “一本好的參考書,標準是系統.全面.難度適中。由於是應考書,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對考點的重點要把握清楚。好的參考書認真學習後,可以使你的知識系統化.脈絡清晰,考點不再有遺漏的缺陷,而書中所選的例題.解題方法都很經典,可以舉一反三,最直接的效果就是你的解題能力會顯著提高。”

  “當然,擁有這樣一本好的參考書,最大的好處,就是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所有疑問,幾乎都可以在這裡找到一些蛛絲馬跡。很多問題,往往在翻閱參考書的過程中就能自己解決,也省得經常去麻煩老師和同學。”

  的確,好的參考書 是一位無言的“老師”,遇到問題,自己先翻翻參考書,尋找一下解決問題的思路,不僅能夠鍛鍊自己的思維,更能夠在不斷思考的過程中養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解疑不僅是自己向別人請教,同時也要熱情地為其他同學解答問題。

  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就常常鼓勵學生做一回老師,熱心地為同學答疑解惑。要知道,學過的知識能給別人講清楚,你對這個問題的認識才會達到更新的高度。同時,你無私地幫助了別人,別人也定然會不遺餘力地幫助你,從而達到一種雙贏的效果。

  一位清華狀元在談起自己中學階段的學習時,就曾這樣說:

  “高三時,我和同桌以及前後桌形成了一個學習小團體,大家約定在學習過程中,不管是誰遇到了問題,其他人都要傾心相助。因為我在這個小團體中是學習成績最好的一個,所以,大家遇到問題也總是喜歡問我。對於大家的疑問,我從來沒有敷衍過,而且為了能給同學最簡便的解題方式,有時候我還會花費很多時間去思考那些問題,從多個角度,用多種方式來解決問題……這樣的次數多了,我不僅沒有因為‘大公無私’而被其他人超過去,反而因為總是積極認真為同學們解決問題,促使自己將知識掌握的特別牢固,成績更是一路瑤瑤領先。”

  的確,幫助別人答疑解惑的過程,其實也是自己思維的以鍛鍊的過程,更是知識加固的過程,當你為別人解答的疑問多了,你就能將知識掌握的更牢靠,你的思維就能夠更靈活、更開闊。

  三、注意尋找“問問題”的巧妙方法。

  一位問問題高手這樣說:

  “問題最好集中問。這事便凸顯雜記本的重要性了,上面的問題積攢到一定數量就可以去向老師請教了。‘遞條子’是問問題的好辦法,就是把問題列在紙上交給老師。第一,老師可以清楚地看到問題,並留有思考的餘地;第二,通過問題,老師可以幫我們指出知識掌握的薄弱環節;第三,節省了雙方的時間。”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如果碰到一些零碎的小問題時,也為它專門拿出時間,則容易打亂正常的學習計劃,但這些小問題如果不解決則可能會給我們今後的學習造成困擾和麻煩,這種情況下,我們該怎麼辦呢?

  上面那位問問題高手的經驗就很值得我們借鑑。將平時學習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零存整取”,不僅避免了我們重複為小問題而擾亂學習計劃的困擾,而且隨著這些問題的解決,還能讓我們今後的學習更為順暢。在實際學習過程中,你不妨也向這位高手學習,準備一個雜記本,將平時遇到的疑難問題記錄下來,選擇一個合適的時間與老師一起將它們集中攻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