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學習成績提高

  培養學生主動學習。所謂主動學習是指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在學習時表現的自覺性、積極性、獨立性,是從事學習活動的一種心理能動狀態,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讓學生主動去學習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讓學生主動去學習方法一、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1:課前預習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課前預習,一般是在上新課前進行,也就是說,學完了今天的新知識後就要預習明天所學內容。但是,有的學生提前一單元進行了預習,甚至少數學生已經把全冊教材都閱讀了,不少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索”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預習使學生對於學習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記得有一次,上《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時,有一位學生生病請假了,病好後到學校上課,我讓他放學後到辦公室來,給他補課,他說:“老師,不用了,這部分知識我自己學會了。”我說:“你是怎樣學會的,是誰幫助你?”他低著頭回答說:“我在生病期間,自己看書學習的,謝謝老師……。”我檢查了他課本上做的“練一練”,全部正確。我看著他,心裡非常高興,對他說:“如果有什麼知識還不清楚的,就來問老師,好嗎?”他點了點頭。

  另外,通過預習,能使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瞭解重、難點在哪裡,帶著疑問上課。在不懂的地方畫上記號;嘗試地做習題,對那些存在疑惑的新知識進行探究、思考。

  學生預習後帶著問題投入新課的學習,課堂學習時就更有目的性和針對性。

  凡是學生在預習時已經把知識弄懂了,在課上議論、發言時就特別積極。凡是學生在預習時沒弄懂的地方,在課上就非常專心地聽別人講解。確實,不依靠老師自己也能獨立思考學會知識,而且自己學會的知識是不容易忘記的

  在預習過程中,學生掌握了一些新知識,有了一些成功感,這種成功感促使他想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因此,學生就願意上課。在課堂上,當老師提問問題,他回答對了,會很有成就感。在預習中嚐到了成功的快樂,會促使他更愉快地學習。我體會到這樣做,真的能極大的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為學生體驗成功創設條件。

  首先,對學生要予以成功的期待,因為教師對學生期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推動力,能激起學生潛在力量,激發向上的學習主動性。其次,創設使他們都能獲得成功的機會,進行分層教學,對不同層次學生提出不同的目標要求,精心設計練習,佈置分層作業。再次,展示成功,讓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成果得到展示的機會。營造享受成功的情景。

  讓學生主動去學習方法二:培養良好的師生情習

  良好的師生情感氛圍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動力。試想一下一個學生不喜歡的老師,學生會喜歡他上的課嗎,更談不上主動學習了,只有讓學生喜歡了自己,這樣學生才能夠由單純的喜歡某個老師上課轉化為喜歡這門學科。那麼如何才能營造良好的師生情感呢?

  1:努力拉近與學生間的心裡距離。

  那就要求教師首先要敢於放下自己的架子,想方設法拉近學生,縮短與學生的心靈距離,使學生從心靈深處接受你、認可你。教師除了在課堂上以平等、熱情的心態對待學生外,還應在課外舍得感情投資,多接觸學生,主動找學生談心,詢問其學習、生活情況。

  2:尊重、理解、寬容每一個學生。

  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學生的選擇、學生的個性,關心每一位學生。在學生有錯時,不過分批評指責而是給他們改過的時間和機會,使學生感到“老師在期待著我”,從而自覺地投入到積極學習之中。

  讓學生主動去學習方法三:努力改進教學行為

  教育家布魯納指出“教一門學科,不是使他們把一些結果記下來,而是教他參與把知識建立起來的過程”,要讓學生自主學習,就應讓學生參與教學全過程。教師教給學生不僅“知其然”更重要的是“知其所以然”,也就是要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我想“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說的也是這個道理。因此我們要努力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念,認真落實我校三環五步教學新模式,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經歷知識的形成和建構過程。這樣,才會打破傳統的“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改變“以教師為本位”“以教案為本位”的教學觀念;對教師重新定位,從“傳道授業解惑”轉向“促進學生學習,引導學生成功”;同時,變“教案”為“學案”,從以“教”為中心轉向以“學”為中心,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並且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儘量落實“四不”原則:

  ***1***學生自己能學會的,教師不教;

  ***2***學生自己能探究的,教師不導;

  ***3***學生自己能做出的,教師不啟;

  ***4***學生自己能說出的,教師不引。這樣,學生才能樂於探究、勤於實踐,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我愛學”、“我善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