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滿分作文及賞析

  2017年中考將近,中考滿分作文是怎樣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是的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範文一

  20XX年河北省中考滿分作文

  作 文 試 題

  閱讀下面的村料,根椐要求寫一篇文章。

  有一次,我去聽一位小學老師的公開課。他在黑板上寫了五道題,然後讓一名學生上臺來做。

  3×9=***27***4×9=***36***5×9=***45***6×9=***54***7×9=***62***

  當這名學生寫完最後一題的答案“62”時,臺下多數同學都大聲喊起來:“老師,他錯了,最後一道題答錯了……”

  我滿以為那位老師會馬上糾正這名學生的錯誤,沒想到他卻說了一段讓我至今記憶猶新的話。他說:“最後一道題是答錯了,可大家為什麼只說他答錯的這道題,而不說他前面四道題都做對了呢?看來,我們是多麼容易發現別人的錯誤,而忽略別人的正確……

  要求:

  1.根據你對材料的理解,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文章。

  2.可以記敘經歷,抒發感情,發表見解……但不要對材料擴寫、續寫、改寫。

  3.除詩歌、戲劇外,文體不限。

  4.文章中不要出現真實的在名、校名、人名。

  思路點撥

  這是一道給材料的命題作文。命題者的意圖是讓考生通過對材料的閱讀、理解、分析、自選角度,自擬題目作文。這種材料作文所考查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是一種綜合的寫作訓練形式。 材料作文,應該藉助材料來提煉觀點、生髮話題,對於一則材料,從不同角度分析,就會有不同的議論話題。通過對以上所給材料的閱讀理解、分析,我們要以生髮出這樣一些議論的話題:

  一是從自身的角度來分析。結合自身經歷,記敘發生在身邊的故事,表達應該如何正確對待別人的錯誤和優點這一主題。王傑曾這樣說過:“一個人只有拿自己的缺點與別人的優點相比,才能感到自己的不足,才會進步。一個人如果把自己估計過高,認為自己比別人強,那永遠也不會進步。”這一段話是對這一主題的最好詮釋。 二是從材料中那位小學教師的思維角度來分析。結合生活中的一些現象,表達應該如何打破思定勢,進行求異地提出自己的新見解、新思路。這是使你的認識達到新領域,找到解決問題的鑰匙的途徑。可以採用寓言、童話、訪談錄等形式來表現。

  最後需要指出的是,不管使用何種文體進行寫作,都要做到角度獨特、新穎,選材有鮮明個性、敘述具體生動且善於通過典型事例和具體細節打動人心。擬題力求簡明、具體、新穎。

  滿分佳作

  借你一雙慧眼

  --關於“他人優點”的實驗報告

  【實驗名稱】研究“他人優點”的性質

  【實驗目的】探索“他人優點”分別與“忽視”溶液、“發現”溶液、“欣賞”溶液反應所生成的“物質”。

  在現實生活中,人人都有優點,有的誠實守信,有的樂於助人,有的思維敏捷,有的沉著冷靜,有的能歌善舞,有的妙筆生花┉┉但是,大多數人往往只看到他人的缺點,而忽視他人的優點。本實驗將借你一雙發現並欣賞別人優點的慧眼,使之一步步變得完美。 【實驗用品】三支大試管、“他人優點”顆粒、“忽視”溶液、“發現”溶液、“欣賞”溶液。

  【實驗步驟】

  1.江等質量的“他人優點”顆粒分別置於三支大試管中。

  2.向三支試管中分別滴入等質量的三種溶液。

  【實驗現象】

  1. 滴入“忽視”溶液的試管中反應緩慢,很久才生成一種普通的無色氣體,溶液由紅色變為黑色。“他人優點”顆粒又飽滿變萎縮。

  2. 滴入“發現”溶液的試管中反應適中,生成一種稍帶香味的氣體和一種叫“完美”的固體,“他人優點”顆粒萌芽。 3. 滴入“欣賞”溶液的試管中反應極快,生成一種由沁人心脾香味的氣體,“他人優點”顆粒迅速長大,生成一種叫“成功”的固體。

  【實驗方程式】

  忽視+他人優點=平凡+有害物質

  發現+他人優點=完美+無毒物質

  欣賞+他人優點=成功+香氣

  【實驗總結】由此可見,忽視他人的優點會使你變得平庸,發現他人的優點會使你更加美麗,欣賞他人的優點會使你走向你成功。

  【實驗時間】20XX年6月21日

  範文二

  廣東省卷中考滿分作文賞析

  [真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特別,意思是“與眾不同,不普通”。生活中,一絲微笑,一個眼神,一聲問候;或者一次旅行,一場球賽,一段情誼;甚至一縷陽光,一抹色彩……都令人回味、感懷。

  請以“特別的 ”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1***把題目補充完整;***2***自選文體;***3***不少於500字;***4***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姓名和校名。

  [解讀]

  今年的廣東省中考***微博***作文沿襲以往的習慣,從半命題、全命題、自由擬題三種主打題型中選擇半命題作文作為考查內容,著眼於學生的日常生活,引導考生髮現生活中令人回味與感悟的“特別”之處。從命題本身來看,切合學生生活實際,沒有審題障礙,學生都有話可寫。

  這個命題寫作之前的審題很重要。第一步,審導語。導語作為作文文題的重要組成部分,常常有以下作用:***1***點示立意角度;***2***開拓寫作思路***3***創 設特定的寫作情景;***4***提示選材範圍;***5***指點行文佈局***6***暗示主題。我認為這一段導語有兩層意思:前半句對特別的解釋點示了立意的角度,後半句提 示開拓寫作思路。審題時要注意,前半句中“特別,意思是‘與眾不同,不普通’提示了寫作的落腳點和中心,後半句裡的省略號表明寫作時不必拘泥於羅列的內 容。第二步,審要求。四項要求分別對填題、文體、字數、個人資訊等方面做出了要求和限制,考試時這些要求不可忽略。

  這個命題的填題也很關鍵。“把題目補充完整”很容易,但補充出一個讓人眼睛一亮的題目卻很難。因為有導語,填題時可以跟著導語的提示走,但最好有自己的個性,以防填題撞車。另外,填題後一定要仔細讀,不要填出一個不通順或者不符合生活或者語言表達邏輯的題。

  [誤區]

  主要審題誤區有二:一是對“特別”一詞理解不到位,把印象深刻、難忘、美好、令人感動、給人教育等與“與眾不同、不普通”混淆,造成選材遊離於主題,有套作的嫌疑。二是對“特別”的地方缺乏濃墨重彩的描寫,只一筆帶過,感覺生拉硬拽。

  [範文]

  特別的一朵花

  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題記

  一不小心看見了你,一不小心遇見了你,一不小心就走進了你。老師,我什麼時候還能小心地看看你?當年你拿著那朵特別的花,給了我一段特別的回憶。

  我還記得老師你拿著這朵花站在我對面的那天,那天的太陽是雨後的面龐,而我的臉上是下雨後的痕跡。那是一場失敗的三模,我哭得不知所措去找你。那時面對即將到來的中考,我很茫然,像一隻受了傷的小獸,在青春的迷宮中跌跌撞撞。

  你拿出那朵花。那是一朵金黃的雛菊,在美麗的季節中展開了最簡單的美麗。那一朵一朵的花瓣上,還沾有早晨頑皮的露水,不肯離去。它是那麼的柔軟,像個剛出生的嬰兒,乖乖的躺在懷抱中,輕然入睡。金黃的細紋印在你的臉上,好似授予你的光輝的勳章,在太陽下閃閃發光。

  你輕輕地安撫著我,替***著眼淚。“孩子,不怕,我還在呢。你看這朵花,去年的冬天它也遍體鱗傷,但是你看,它現在多漂亮啊,不回想那時的它,我都忘 了它當時的模樣。”你輕輕地撫摸著它,笑著對我說。“你就像當時的它一樣,身處在自己的冬天當中,但是親愛的孩子,你忘了嗎?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你把這朵花輕輕地放入我的手裡,說:“姑娘,這朵花送你了。切記,要好好地待它。老師相信,你的春天不遠了。”

  我已經不記得自己是如何哭著把這朵花捧回家的。我一直把它放在家中最美麗的花瓶裡,放置在陽光底下。它臉上的細紋在陽光的照耀下,發出最美麗的光芒。

  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不,不遠了。現在坐在中考考場的我,想著老師你的眼神,和你送我的那朵最特別的花,渾身都充滿了力量。我相信,屬於我的春天終於就要來了。老師,我會小心地回憶你,在我奔向春天的路上……

  [解讀]

  淡淡的離別的憂傷,濃濃的感恩的情懷,在字裡行間靜靜地流淌。這是一朵在美麗的季節中展開了最簡單美麗的金黃的雛菊,也許現在外形並不獨特,但因為去 年的冬天它也曾遍體鱗傷,與“我”有過類似的經歷,於是就有了特別的意義。第二人稱的使用,讓情感抒發更為直接,更為濃郁。

  不止一次,我努力嘗試解析

  年年歲歲考相似,歲歲年年題不同。在眾人翹首中,今年的中考語文作文題目揭曉了——《不止一次,我努力嘗試》。

  一個乍看起來沒什麼難度的題目,但我相信考場中一定有很多考生提筆又放下:腹有千言,卻無從說起。原因是什麼呢?解析一下:

  這個題目的中心詞,無疑是“嘗試”;“不止一次”和“努力”分別限定了“嘗試”的頻次和狀態;“我”則明確了主體和作文的人稱。所謂“嘗試”,就是面對不確定的情境,用試探的方式去追求一個既定的目標或結果。小到學步的幼兒邁開第一步時的戰戰兢兢,大到科學家們的無數驚天試驗,莫不包含“嘗試”。

  “嘗試”分多種:有不經意間偶爾為之的,也有刻意努力為之的,不一而足;“嘗試”的結果卻無非兩種:成功或失敗。一舉成功,當然是所有“嘗試”的人都期望的,但世間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從這個意義上講,“嘗試”通常意味著受挫或失敗。那麼想要成功或者達成心願的人,便不免需要“不止一次”地“嘗試”,而且要“努力”“嘗試”。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這道題目的意思,便是:為了達到某個目的或達成某個心願,“我”鍥而不捨、想方設法地進行兩次以上的“嘗試”。那麼可以選擇的立意,便不難得出:堅忍不拔、執著於信念、勇於從頭再來等。以此為寫作目的,可以從學習、生活、愛好、自然界等不同範疇選材。

  結構上,需要注意在起落、表裡、今昔等維度上使事件的程序富於變化和起伏,免於平鋪直敘。

  上面,是循常理。

  下面,我們說說用奇。

  沒有人規定一舉成功之後就不能精益求精了,所以這個題目並非只能寫失敗後的一次次重新爬起,在達成目標後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進而再一次投入努力的“嘗試”中未嘗不是一種選擇。

  在考場,緊張的氛圍可能使得考生們寧願選擇比較保守但穩妥的前一種情況,這個無可厚非;但如果平時練筆較多,有功底又有膽魄的考生,“嘗試”一下後者或許會更受閱卷老師青睞。物以稀為貴,文以奇致勝嘛!

  祝各位考生考試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