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體育教學案例分析報告

  合作學習是國家基礎課程改革所提倡的新型學習方式之一,是新課程改革中的一個亮點,它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下面小編整理了,供你參考。

  範文一

  任務: 設計勇敢者之路

  目標: 通過這個任務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熱情,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增進生與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並通過比賽,發展學生的奔跑能力和戰勝困難的意志品質。

  場地器材: 一個籃球場、體操墊四塊、跨欄架四隻、長板凳四張、標誌物四個。

  活動形式: 全班分四組討論、設計、比賽

  課前準備: 課前教師將所需的障礙器材放置到位,分別是鑽過跨欄架、走過體操凳、跨過體操墊、跳過長板凳、越過跳箱,並檢查各器材的牢固性和安全性。如下圖:

  教學過程:

  1、任務活動前教學。

  ①、在準備活動或一個內容之後,將學生組織到障礙跑場地上。 ②、教師講解、示範過障礙方法,學生分組依次做嘗試性練習。

  ③、分四組進行過障礙比賽,教師評價、引導比賽情況。學生討論小結,並改進方法。

  2、教師下達設計“勇敢者之路”任務***在規定的範圍內,自行設計障礙物的放置順序和距離***;學生分四組進行討論、設計後,對障礙物按設計的方案進行放置。

  3、在新設定“勇敢者之路”上進行接力比賽。

  4、討論:“怎樣擺放障礙物最合理,通過速度最快”?

  5、各組進行調整方案,再比賽,最後評價。

  教學反思:

  1、通過教與學,學生基本上溶入到課堂氛圍中去,大多數學生表現出較高的參與度與興奮度。特別是在各組自行設計的障礙跑中,使課堂推向了高潮。

  2、本教學,改變了以往一貫由教師做主的傳統做法,給出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主地學習,讓學生自己來設計,讓學生自由地發揮,讓他們體驗自己是課堂的真正主人。

  3、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在下達任務後,各組學生能發揮聰明才智,集思廣益、暢所欲言,直至協調統一,所設計的方案各不相同,但都有自己的創意說明。

  4、培養了學生團隊合作和挑戰自我的意志品質。學生在討論、設計方案過程中,就要考慮服從整體的利益;通過反覆的比賽中,在大家的助威聲裡,戰勝了困難,戰勝了自己,戰勝了膽怯,增強了自信。

  5、應充分考慮到每個學生體質的差異性,而給出相同的障礙標準,個別困難學生***特別是小個子女生***在過跳箱時,在爬不過去後,採用繞箱方法取之。教師對此應利用體育比賽公平、公正的精神和做人的品質來教育,或者每次一人跑改為兩人合作跑***以最後達到的人作為交接棒***等。這可以避免類似現象的出現,同時,又能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

  範文二

  案例過程:

  本節課中重點內容是立定跳遠。剛開始時我採用了傳統的集體練習模式,可還練不到3組,就有學生反映:“ 郭老師,太累了……,很沒勁的……!”。還有的說:“……太單調了……!”聽到這些話我立刻想到:對呀!這又不是運動隊訓練,應該改變一下方法。隨即我就對學生說:“那麼,我們改變一下方法好嗎?”聽到我的話,絕大多數學生都表示贊成。之後,我就把學生分成了五組***不分水平高低***,每組安排水平較高的學生任組長,而且要求各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通過嘗試性練習——討論——練習,一定要發揮小組團結協作的精神。通過練習,效果確實不同,氣氛很熱烈,有許多原來成績較差的學生最後都能有8—15cm不同層次的提高。而且,技術水平也有了明顯提高。課後,還有學生問我:“郭老師,下次課我們還可以這樣上嗎?……!”

  教學反思:

  1.合作學習模式能充分體現課堂教學中“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指導思想。充分展現了教師能圍繞學生的“學”而教,並較好地發揮、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這樣比教師單純講解、示範、反覆練習的教學效果有了明顯地提高。

  2.合作學習改進了以往傳統教學整齊劃一的課堂教學形式,給學生創造協作學習提供切實可行的條件。

  3.採用“思考—嘗試—結論—練習”的教學模式,注意啟發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鼓勵學生“想一想”“練一練”“問一問”“試一試”,尋求自己解決問題方法。

  4.在合作學習中,學生個人所追求的結果不僅有益於他自己,而且也有益於小組的其他成員。合作的努力,使得學生們都投入了一種追求互利的活動過程中,大家擁有一個共同的命運。在合作學習情境中,通過共同制訂學習計劃,協作互補,共同努力,共同提高,從而達到整體優勢,況且在體育運動中,很多專案必須通過合作配合,才能夠完成。因此,學生為了完成某個任務或達成某個目標,就必須具有協作意識。同時在合作學習中,學生的自控能力也得到了培養和提高。

  5.在合作學習中,小組成員為了共同爭取小組的勝利或榮譽,就需小組每個成員都要進步,而這就是在小組成員中建立了良好的人際關係。小組成員相互幫助並肯定在進步中小組每個成員的價值,致使差生受到了其他組員的尊重,提高了差生的自尊心,有助於學生,特別是差生尊重需要的滿足。

  6.合作學習注重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權,使學生在充滿溫情和友愛的寬鬆學習環境中互相交流,協作學習。學習活動滿足學生的“樂趣”要求,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在這樣良好的體育文化氛圍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平等的、和諧的。易改善學生間關係,養成與他人平等相處的良好習慣。

  範文三

  合作學習是國家基礎課程改革所提倡的新型學習方式之一,是新課程改革中的一個亮點,它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長期以來,農村學校對學生的體育學習方式研究較少,運用傳統教學方式難以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為能給學生自學、自練、自調、自控等能力的發展創造條件,我們必須尋找和探索新的體育學習方式,從學生個性發展的角度進行嘗試。為此,我結合我校八年級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在體育教學中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嘗試,主要是讓學生在相互合作中進行探索,從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並有針對性的進行練習。合作學習在整個過程中,更具有多層性和主動性的特點,學生能接受多個層面的資訊,大大地加強了學生對知識、資訊、情感、技能的充分交流。學生在合作小組中相互傾聽、觀看和幫助,能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以起到教師講解、示範所達不到的效果。教師藉以充分優化教學組織,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案例過程***一***:

  本節課中重點內容是立定跳遠。剛開始時我採用了傳統的集體練習模式,可還練不到3組,就有學生反映:“ 老師,太累了„„,很沒勁的„„!”。還有的說:“„„太單調了„„!”聽到這些話我立刻想到:對呀!這又不是運動隊訓練,應該改變一下方法。隨即我就對學生說:“那麼,我們改變一下方法好嗎?”聽到我的話,絕大多數學生都表示贊成。之後,我就把學生分成了五組***不分水平高低***,每組安排

  水平較高的學生任組長,而且要求各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通過嘗試性練習——討論——練習,一定要發揮小組團結協作的精神。通過練習,效果確實不同,氣氛很熱烈,有許多原來成績較差的學生最後都能有8—15cm不同層次的提高。而且,技術水平也有了明顯提高。課後,還有學生問我:“老師,下次課我們還可以這樣上嗎?„„!”

  案例過程***二***:

  在技巧——遠撐前滾翻***5—3***一課中,我採用了分組形式:a***a1、a2***組為水平較差組,b***b1、b2***為水平較高組。在複習上節課的內容時,我要求b組同學先觀看a組同學演示。在隨後的練習中要求a組同學通過觀看b組同學的演示,由各小組長帶領,進行討論、分析a組同學的技術,然後對照自己的技術,尋找自己所存在的技術問題,最後進行改進練習並做好保護與幫助。再次,要求b組同學在進一步完善技術的基礎上進行創想練習,先由小組長組織結合本組技術特點進行討論、積極發表自己的創意,並進行嘗試性練習***做好保護與幫助***。通過練習,學生積極性很高,各小組都表現得很團結。特別可喜的是,a組的同學技術提高很快,有好幾個被提升到了b組,而且,b組的同學也有較好的創想„„! 教學反思:

  1.合作學習模式能充分體現課堂教學中“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指導思想。充分展現了教師能圍繞學生的“學”而教,並較好地發揮、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這樣比教師單純講解、示範、反覆練習的教學效果有了明顯地提高。

  2.合作學習改進了以往傳統教學整齊劃一的課堂教學形式,給

  學生創造協作學習提供切實可行的條件。

  3.採用“思考—嘗試—結論—練習”的教學模式,注意啟發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鼓勵學生“想一想”“練一練”“問一問”“試一試”,尋求自己解決問題方法。

  4.在合作學習中,學生個人所追求的結果不僅有益於他自己,而且也有益於小組的其他成員。合作的努力,使得學生們都投入了一種追求互利的活動過程中,大家擁有一個共同的命運。在合作學習情境中,通過共同制訂學習計劃,協作互補,共同努力,共同提高,從而達到整體優勢,況且在體育運動中,很多專案必須通過合作配合,才能夠完成。因此,學生為了完成某個任務或達成某個目標,就必須具有協作意識。同時在合作學習中,學生的自控能力也得到了培養和提高。

  5.在合作學習中,小組成員為了共同爭取小組的勝利或榮譽,就需小組每個成員都要進步,而這就是在小組成員中建立了良好的人際關係。小組成員相互幫助並肯定在進步中小組每個成員的價值,致使差生受到了其他組員的尊重,提高了差生的自尊心,有助於學生,特別是差生尊重需要的滿足。

  6.合作學習注重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權,使學生在充滿溫情和友愛的寬鬆學習環境中互相交流,協作學習。通過學習活動滿足學生的“樂趣”要求,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在這樣良好的體育文化氛圍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平等的、和諧的。易改善學生間關係,養成與他人平等相處的良好習慣。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