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輔導幼兒學習

  孩子的教育很關鍵,家長在關心孩子的前提下更要講究方式和方法,以有效的教育方式來引導孩子、教育孩子,這樣才能事半功倍。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父母輔導幼兒學習的正確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一、不當監工,引導孩子自覺學習

  中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缺乏自制力,學習注意力不能長時間的集中,一些家長在孩子學習時,便常常坐陣監督,孩子稍一走神、玩耍,家長便呵斥、批評、甚至打罵。其實,孩子走神、玩耍是因為孩子的學習習慣尚未形成。自覺、主動的學習習慣不是靠“盯”出來的,而是在嚴格有序的訓練中形成的。家長在輔導孩子時,首先要提出學習要求,讓孩子心中有數。在孩子學習過程中,要經常提醒孩子按規範要求去做。特別是孩子學習環境發生變化時,家長要及時排除對孩子學習習慣可能帶來的干擾,堅定孩子的意志,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最終達到自覺、主動地學習。

  二、不當幫工,鼓勵孩子獨立學習

  現今的家庭輔導,大多集中在孩子們作業的解難答疑上。當孩子在做作業過程中遇到了不懂的問題時,家長大都幫助解答,並不厭其煩地講給孩子聽,直到孩子聽懂、會做為止。精闢、透徹的講解,固然能使孩子恍然大悟,但往往是以犧牲孩子的獨立思考、深入探究和積極創新的機會為代價的。久而久之,孩子便養成了依賴心理,很少去獨立思考和研究問題。

  三、不罰苦工,促使孩子愉快學習

  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都是非常高的,為了孩子能考上重點中學、名牌大學,在學校、社會大力提倡“減負”的情況下,一些家庭怕“減負”影響孩子的成績,紛紛“加負”,各類教輔圖書市場火爆便是證明。在書山題海面前,孩子成了做題機器,整日生活在枯燥乏味、苦不堪言的題海中,其結果是漸漸使孩子喪失了學習興趣,甚至厭學,其實,孩子學習是有選擇性的。他有興趣的,就接受;沒有興趣的,他接受不了。西方國家的小學生之所以能寫出洋洋萬言的“我怎樣看人類文化”、“談第二次世界大戰”、“到太空去旅行”等個人研究報告,是因為這些創造性的作業激發了他們的興趣,使他們在完成之後有一種成就感。興趣是孩子探求新知識的內在動力。只有使孩子感到學習的樂趣,才能保持孩子旺盛的求知慾。孩子學習主動了,學習效果便能提高;反之,學習就被動,而且學習效果也不理想。

  父母輔導幼兒學習的正確方法

  1、 不能替代老師的職能

  有一些家長喜歡像學校老師那樣,對孩子教這教那。結果有的知識因父母已教過,孩子在上課時就不要聽老師講課,思想開小差,導致不良學習習慣的養成。也有的家長,憑著一、二十年前學過的知識來教孩子,結果既不懂方法,又沒有技巧,有的知識甚至教錯,孩子反而被父母越教越差。舉例說明

  所以在一般情況下,父母最好不要代替教師的職能在知識上教這教那,知識的傳授應是學校和教師的責任。我們做家長的只要每天看一看孩子的“作業記錄本”,以此來檢查一下孩子的作業是否完成,字寫得是否端正。因為,孩子畢竟是孩子,在學習上缺乏一定的自覺性,家長就要督促孩子認真完成作業。

  2、 不要過多的佈置額外作業

  有一些家長認為關心指導孩子的學習就是在孩子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後,再給孩子佈置一些額外的作業,以為只有這樣才能把孩子的成績提高上去。其實,這也是一種誤解,結果往往是得不償失。家長可以通過平時檢查孩子的作業情況,從中瞭解一下孩子在學習上的薄弱點,如果孩子的數學作業中計算經常出錯,那麼在孩子已經完成學校的作業後,適當地讓孩子做一些這方面的練習。因為從目前的情況看,孩子的作業負擔已經比較重了,如果父母在過多的加碼,就會引起孩子的反感,反而沖淡孩子的學習興趣。有時間的話,應鼓勵孩子多看一些課外書籍,做一些讀書筆記,拓展孩子的知識面,擴大孩子的閱讀量,古人也說過:“書中自有黃金屋”;另外,幫助孩子養成“記日記”的好習慣,這樣可以提高孩子的寫作水平。這也是學好語文的關鍵:多看、多寫。

  3、 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許多事實證明,凡在學習上有成就的學生和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是緊密相連的。某重點中學學生小季,在一次全國性的中學生數學競賽中,從成千上萬名佼佼者中脫穎而出,獲得第7名。後被保送到某重點大學少年班,繼而出國深造。當母校老師請他回校介紹學習體會時,他說:“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我開啟成功大門的‘金鑰匙’。”所以,父母在對孩子學習指導的重點應是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將使孩子終身收益。一般說來,學習習慣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複習、預習習慣。即先複習後作業,先預習後聽課;二是做作業習慣。獨立思考,按時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三是認真聽課、積極思維習慣。課堂教學是教師傳授文化知識的主要途徑,上課認真聽講,積極思維是提高學習成績的最佳選擇;四是不懂就問的習慣。不懂裝懂,永遠不懂,滿足於一知半解,難以牢固地掌握知識,古人云:“三人行,則必有我師也。”如有不懂的問題,應及時向老師、家長、同學請教,直到搞懂為止。